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資策會 科技化服務(ITES)
市長:Champion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資訊科技網路分享【資策會 科技化服務(ITES)】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雲端運算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轉載】ithome:雲端服務評選:首選Amazon及Google
 瀏覽1,163|回應1推薦0

Champion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57412

雲端服務評選:首選Amazon及Google
文/陳曉莉 (編譯) 2009-10-07

Evans Data最近針對熟悉雲端服務的逾400名軟體開發人員進行調查顯示,Amazon及Google擁有最完整的雲端解決方案及最佳執行能力,也是目前最多人採用的雲端服務。

Evans Data最近針對熟悉雲端服務的逾400名軟體開發人員進行調查,透過各項指標評估他們心目中的雲端服務供應商,發現不論是在執行能力或完整度上,皆由Amazon及Google領先。

Evans Data的調查項目包括雲端服務的完整度、執行能力、現階段採用狀況、未來採用狀況及安全、擴充性、可靠性、延遲性,或是成本及價值比例,並列出12家業者。調查顯示,Amazon及Google擁有最完整的雲端解決方案及最佳執行能力,也是目前最多人採用的雲端服務;Amazon在現階段的採用比例微幅領先Google,但在未來一年內的採用調查中,Google則略勝Amazon。

在執行能力上的前五名依序是Google、Amazon、IBM、VMware及Citrix,在解決方案完整度前五名則為Amazon、Google、IBM、微軟及VMware,現階段採用的前五名為Amazon、Google、微軟、VMware及IBM。

Amazon及Google在完整度及執行能力上明顯領先IBM、微軟及VMware,微軟及VMware現階段的採用比例超越了IBM,但IBM在未來12個月計畫採用的比例則凌駕微軟與VMware。

在雲端服務產品安全性的前五名為IBM、Amazon、VMware、微軟及Google;在擴充性的前五名為Google、Amazon、微軟、IBM及VMware;在可靠性的前五名為Google、IBM、Amazon、VMware及微軟;低延遲的前五名為Google、Amazon、VMware、昇陽及微軟;成本及價值比例的前五名為Google、Amazon、微軟、惠普與Citrix。

此外,雲端服務也分為開放式及封閉式,不論是開放或封閉都是透過網路提供儲存及架構服務,主要的差異在於前者是在開放網路上執行,後者則是在企業防火牆內運作。

Amazon及Google為開放雲端的兩大業者,其他業者則多被視為封閉雲端供應商。Evans Data創辦人Janel Garvin認為,Google可能成為開放雲端的主要業者,而在封閉雲端市場上,IBM因在安全性、可靠性及擴充性等指標上表現良好,可望在未來取得領先。Garvin亦認為微軟及AT&T等兩大後起之秀也大有發展潛力。(編譯/陳曉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653&aid=3643861
 回應文章
一個老IT從業員看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
推薦0


ocean9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如是說。
當今的資訊業也來同一招﹐真叫人聞之不覺莞爾﹐看樣子主機(Main Frame)與終端機(Terminal)時代﹐或是肥侍服器(Fat Server)與瘦客戶(Thin Client)時代再度光臨。

當我看到了微軟全球執行長史蒂夫‧鮑默爾(Steve Ballmer)的「Cloud is future(雲端運算就是未來)」的新聞後﹐心中想著︰「Was he talking about 70's?  So, what else is new?」

虛擬網路(Virtual Network) 與雲端運算並非什麼新鮮事﹐早年在IBM的主機時代就已存在﹐當年的主機經過電話公司(Telco)的雲端連接(Cloud Link﹐其實就是電話公司的虛擬線路或網路)與遠方主機(Remote Host)可以建構大型跨國際的Host-to-Host的主機網路﹐或是單一終端機經由Cluster Controller通過Cloud與遠方主機連接。後來雖然經由PC及公眾網路(Public Network)的撅起﹐將當年各人運算(Personal Computing)與分封運作(Distributed Processing)的理念推向高峰﹐但是在PC上跑的3278模擬軟體通由另一通訊軟體與主機間建立所謂的VPN(Virtual Personal Network)而達成所謂SNA over IP的主從連接方式在邏輯上仍未改變。

變了的是當年的終端機是弱智或無智型的人與主機之間的界面﹐而電子產品尚未達到微型化﹑智能化﹑及多樣化的地步﹐故計算或運算的能力完全要依靠遠處的主機﹐而構成一種主從的關係。日後PC﹑手機﹑及其它大眾電子消費產品的興起及日益價廉﹐對計算機運算能量的需求已不再是大公司的專利了﹐這成就了所謂雲端運算由大型機構向下游的一般消費大眾及智慧型的節點轉移。雖是如此﹐但其源頭的理念並非什麼新點子。

八零後中華民國由李國鼎帶領的資策會一路推動國內的資訊產業﹐三十年後結果並非理想﹐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是主事者的「急功近利」與「短線操作」﹐除了高資本與微回報的PC硬體之外﹐軟體產值及深度乏善可陳。

雲端運算也許可給國內的IT產業第二個機會﹐但是機會永遠只給有準備的人﹐國內產業界的心態﹑政府的法律﹑銀行的融資﹑及產學的教育準備好了嗎? 看看八零的韓國及印度再想想現在的自己﹐能不冒一身冷汗? 若只能被HP及MS看上產業鍊上廉價的半成品加工或沒有品牌的OEM﹐台灣是走不遠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653&aid=367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