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台後,對兩岸各打五十大板,他一方面不支持台灣加入「以國家地位為前提」的國際組織,重新回到一中政策;一方面對中共不假辭色,表示「美國必須確保可以阻止中國的侵略」,確保對岸不將動武列為選項。
簡言之,「台灣不獨,中共不武」,這是兩岸和平最好的保證,而在不彰顯台灣主權的前提下,美國願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社會,一如馬政府的「活路外交」。
拜登看待台灣,與川普有極大的不同。川普抗中保台,是因為疫情爆發,希望將疫情的責任歸咎於大陸,而利用台灣作塑造抗中形象的工具。在其任期尾聲,川普因為民調的落後,更需要變數,期待混亂,他不在乎,或者說巴不得兩岸擦槍走火,他可藉此"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凡此種種也讓台灣的獨派好像吃了興奮劑一樣,異常亢奮。
拜登則把「抗中」與「護台」脫鉤處理,抗中是抗中,護台是護台。拜登希望兩岸和平,不要干擾他在其他議題施展手腳,而要做到這點,他必須同時對兩岸施展壓力,既向北京表示自己防衛台灣的決心,並要台灣認清「一中政策」是美國不會動搖的框架。
拜登勝選之後,民進黨也知道風向變了,對北京「撿到槍」的頻率大幅減少。元旦講話,蔡英文總統呼籲,與對岸「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拜登禁止稱呼「中國病毒」,民進黨政府也有跡象改口「COVID-19」,只等蔡總統學拜登開口。雖然以上分析或言之過早,但從拜登的路線看,他會是台灣的「真朋友」。
川普讓獨派有著不切實際的幻想與期待,這多少給了蔡總統一些壓力,而到了拜登執政,獨派也就不得不認清現實,回歸原點,這是拜登對蔡總統民進黨政府最大的幫助。
只是,從「蓋亞那設點」的得而復失,民進黨有些本性,還是需要改一改。
蓋亞那是大陸的邦交國,台灣與蓋亞那一月十一日簽署設處協議,北京不可能不知情,只是既然無關外交承認,那麼台灣在無邦交國家(例如日本、德國)設一個據點,這其實是很平常的事,北京並不需要強力反對。
但這麼平常的事,民進黨卻非要說成「外交突破」、「重大勝利」,民進黨委員甚至以「一中一台」在國際並存形容之,這就真的不會做人了。台灣「突破」,那就是北京「被突破」;台灣「重大勝利」,那就是北京「重大失敗」,更不要說「一中一台」是北京不可能接受的紅線,用這種方式去消費北京的不反對,那善意當然會消失無蹤。
蓋亞納設點的大內宣,讓外交人員的努力化為烏有,也讓美國的協助白費力氣,其他無邦交國家,也會對與台灣的「務實往來」存疑。如果任何的「務實往來」,都會被民進黨拿來政治操作,變成政治話題,那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外交又要怎麼走出去呢?
未來蔡總統應領導民進黨學習自我克制,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努力拓展台灣的國際空間,當台灣保證「不獨」,美方自然也可要求北京承諾「不武」,兩岸問題和平解決的基礎也就因此確立。
有了這個基礎,兩岸就可平穩的以制度切磋競爭,為雙方人民都能接受的「良制統一」,做出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