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環保能源氣候災變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遇水仍淹 扁馬蔡4300億治水預算用到哪了?
 瀏覽1,020|回應2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遇水仍淹 扁馬蔡4300億治水預算用到哪了?

2018-08-28 14:10聯合晚報 記者余靖瑩/台北報導

高雄市今晨降下豪大雨,嚴重積水,居民不知道今天停班停課,出門上班卻遇到淹水,怨聲載道。 記者劉學聖/攝影

特別預算治水已成常態,扁馬蔡執政編列高達逾4300億元預算治水,但南部縣市如高雄、嘉義卻是遇水仍淹。立委質疑治水預算未發揮功效,檢調應介入調查。

扁政府投入八年800億元針對易淹水地區治水,後來追加至1160億;馬政府再加碼編列6年660億元,用於流域綜合治理;蔡政府前瞻基礎建設再編列2507億元投入水環境建設。總計逾4300億特別預算,多以舉債支應。

水利署前署長陳伸賢指出,特別預算編了就編了,但是需要新思維去檢討,不要只投入在工程,其他的治水概念,例如海綿城市,也要補強。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也指出,過去台灣的治水方向太迷信工程手段,錢全部砸在工程上,沒有從都市設計的角度來解決問題,且預算、計畫常和地方派系有所牽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850062
 回應文章
【即時短評】災後獵巫文化 是藍綠的歷史共業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即時短評】災後獵巫文化 是藍綠的歷史共業

2018-08-28 11:26聯合報 記者周佑政╱即時報導

蔡英文總統日前到嘉義縣淹水區勘災,搭雲豹甲車前往勘災點。 記者謝恩得/翻攝

八二三暴雨南台灣多處淹水,副總統陳建仁在政府救災之際,卻與家人到金門度假3天,引發批評,讓人想起2009年莫拉克颱風期間,行政院前秘書長薛香川因當晚去吃父親節大餐,慘遭輿論圍剿下台的「經典案例」。台灣「災後獵巫」的政治文化盛行,卻也成為藍綠的歷史共業,誰都可能因天然災害成為政治收災戶。

台灣社會存在微妙的災難政治學,舉凡颱風、地震、淹水,中央或地方首長,第一時間是否坐鎮災害應變中心,後續是否下鄉勘災,再到災害期間的發言是否夠溫暖,具備同理心,都是民眾與媒體關注的焦點。

過去的災後獵巫史十分「豐富」,2008年鳳凰颱風襲台,前台東縣長鄺麗貞率團赴歐洲考察,未能及時趕回台灣指揮救災,飽受各界撻伐,一年多後她尋求連任失利。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薛香川事件,當年還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更表示:「氣到想砸電視。」

2010年9月,凡那比颱風造成高雄淹水,時任高市長的陳菊當天下午回官邸睡覺,兩名副市長也回宿舍休息、參加喜宴,未坐鎮防災中心,陳菊被譏為「睡菊」,後來在市議會道歉。就連網友包容度最高的北市長柯文哲,2015年8月蘇迪勒颱風襲台,也曾因妻子陳佩琪在臉書說,「先生難得整天在家吃飯」,招致批評。

再對照這次南台灣豪雨,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先發制人」,在臉書爆料藍營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出席同黨議員造勢場合,熱舞狂歡,輿論尚待發酵之際,執政黨高層卻一一「自爆」。從行政院長賴清德的「台灣強韌抗災能力」與「批評的人可以讓他當上帝」等說法,到總統蔡英文搭乘雲豹裝甲車到勘災點,再到陳建仁的金門遊,都難逃這股災後獵巫風暴。

面對各式天然災害,政府的防救災體系是否健全,理應是外界檢視與檢討的重點;基於責任政治原理,災後追究官員的政治責任也是必要。不過,從近年經驗來看,社會與藍綠卻只對災後獵巫樂此不疲。長此以往,下一次天災再來,根本性的防災問題,恐還是沒有解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850090
扁馬治水 審計部:6計畫 實現率未達8成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扁馬治水 審計部:6計畫 實現率未達8成

2018-08-28 13:33聯合晚報 記者余靖瑩陳洛薇/台北報導

受到西南氣流影響,高雄今天清晨遭到暴雨狂炸,降下超過200毫米雨量,本和里滯洪池都是滿滿的黃水十分誇張,只剩下籃框。 記者劉學聖/攝影

扁馬執政時期投入大筆特別預算治水,但審計部「中央政府流域綜合治理計畫第2期特別決算審核報告(105 年度至106年度)」指出,雨水下水道、河川區排水管理及治理、農田排水等六大計畫,實現率未達8成。

審計部指出,治水預算投入後,易淹水地區保護面積雖然已增400多平方公里,但預算執行率未如預期,雨水下水道、河川區域排水管理及治理、農田排水、設施區域及農田排水瓶頸改善、水產養殖排水、輔導設置農業產銷設施及分散產區等六項工作計畫,實現率未達8成,主因管線遷移及用地問題、天候及地理條件欠佳、變更設計或相關行政作業處理費時等。

政府興建滯洪池治水,水利署自民國93至103年間, 自建或補助、委託各縣市政府興建完成36座滯洪池,總面積 856.36公頃,設計滯洪量 1964 萬餘立方公尺,主要分布於雲林、嘉義、台南及高雄等西南沿海地區。之後流域綜合治理計畫總計核定興建 31 座滯洪池,由水利署所屬各河川局自辦或委託各市縣政府執行,但截至民國106 年底止,僅完工5座,其餘26座因工程用地未取得及民眾抗爭等仍未完工。

高雄市區嚴重積水,人孔蓋都冒出噴泉。 記者劉學聖/攝影

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說,他曾對嘉義、雲林、東石屬地盤下陷區提出解決計畫,做法是政府與民眾各拿一半魚塭,政府取得後進行人工濕地兼滯洪池,再把滯洪池的土挖出來,將房子墊高,且輔導居民做觀光休閒旅遊,解決當地民眾生計,不要讓居民繼續抽地下水,此計畫經過4年努力,經建會終於拍板定案,然而嘉義縣政府堅持不做,由於當時選區立委黨籍和縣長黨籍不一樣,縣長不願將此政策做給不同黨籍的立委,為了這個愚蠢的理由,嘉義到現在還在淹水。

水利署前署長陳伸賢說,滯洪池設立並不是不好,但會面臨土地昂貴、土地取得不易的考驗。此外,滯洪池須於颱風豪雨來臨前抽乾才能發揮效果,而抽水站也不是每個地方都能蓋,新北市中永和地區人口密集度高就沒辦法,且碰上故障窘況時只能坐以待斃。

陳伸賢建議,應把海綿城市的概念擺入,由線的管理提升為面、立體的管理,達到「逕流分擔,出流管制」,一方面不妨礙原本設施功能,一方面可於洪水期間發揮滯洪功用,減少鄰近住宅或工廠等積淹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85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