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菜土菜金…穩定產銷 別一窩蜂搶種
2018-07-03 00:07聯合報 本報記者
董俞佳
香蕉價格低落,政府只是後端善後,非長久之計,圖為農委會啟用香蕉去化收購。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蕉價崩跌,政府啟動收購措施救香蕉才沒多久,又傳出鳳梨價跌,農民將北上陳情抗議,農委會亡羊補牢,推出加工補助措施,不過農民不埋單。政府過去缺乏源頭管理機制,面對極端氣候挑戰,反應似乎慢半拍。
農業面臨極端氣候,大雨、大旱造成農作物受損,也連帶使得農作物價格失衡幅度更加劇烈。以香蕉為例,前年受颱風、寒害影響,飆出每公斤百元的天價,吸引不少原本不是種植香蕉的農民也投入種植。
香蕉種植面積愈來愈大,農糧署去年雖提出預警香蕉今年可能會價跌,卻毫無實際防範措施,也因此被外界批評「慢半拍」。近日的鳳梨,也是於農民發聲抗議後,才緊急啟動媒合收購措施,但已接近鳳梨產期尾聲,對農民幫助不大。
看在農民眼裡,政府每次總在農產價格低落時「進場護盤」,都只是後端善後,水果收購去化,也可能壓迫到其他農產價格,並非長久之計。除了後端善後,政府更應做的是啟動穩定的加工通路,讓更多農產品有加工可能,更重要的是,要建構充足的冷鏈系統,避免過盛農產品集中進入市場,使價格迅速崩落。
以香蕉加工為例,日本有知名的香蕉蛋糕「東京香蕉」,泰國有香蕉餅乾、韓國香蕉牛奶,這些香蕉不見得來自該國,產品卻名揚海內外,有香蕉王國之稱的台灣,香蕉的加工比率卻不到百分之五。
此外,輔導種植避免農民一窩蜂搶種,也是源頭管控的重要機制。農糧署雖已在網路上公開苗種資訊平台,卻缺乏有效政策,如何協助農民轉種,是農政單位的責任,若仍依循收購、貼補的思維,只會放任「菜土菜金」悲情劇碼不斷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