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富豪樂養「豬隊友」 逼跑200公里
2018-06-08 11:00聯合報 記者
許依晨/報導
好的豬肉如何挑?觀色澤?聞氣味?按彈性?現在還有一個新方式,「公里數」成為判斷豬肉品質新標準。
人工智能技術能採集比耳標更豐富的監測數據。 圖/摘自天下網商
就是讓豬多運動
至於何謂「公里數」?答案正是「豬跑的公里數」!乍聽令人感到一頭霧水,其實就是讓豬多運動,運動量達標的豬,肉自然就會好吃。
澎湃新聞報導,6月7日阿里巴巴集團下的雲端運算科技公司「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在上海峰會宣布推出「阿里雲ET農業大腦」,結合人工智慧與農業。他宣誓「公里數將成為判斷豬肉品質新標準」、「未來,我們想要的是一頭跑了200公里的好豬,而不是一頭200斤(1斤等於500公克)的豬」。
6月7日阿里雲發布ET農業大腦,透過人工智慧與農業深度結合,應用於生豬養殖、種植等領域。阿里雲稱,AI養豬可讓母豬年產提升3頭,死淘率可降低3%。 圖/摘自新浪科技
人工智慧與農業
200公里豬的背後,是人工智慧、物聯網與現代農業的結合。四川的特驅豬場就裝上了「黑科技」,接上人工智慧的鏡頭認識豬場裡每一頭豬。
現在,豬場裡的每一頭豬從出生日開始,就被打上數據標籤,建立起包括品種、年齡、體重、進食情況、運動頻率次數、軌跡、免疫情況等資料在內的數據檔案。飼養員再也不用花大量時間,通過手寫和Excel來彙總資料。
養豬是件技術含量很高的事。 圖/摘自天下網商
從叫聲預警疫情
特驅集團動物醫學博士蘇志鵬表示,豬在吃奶、睡覺、生病的時候會發出不同聲音,而ET農業大腦結合聲學特徵和紅外線測溫技術,可通過豬的咳嗽、叫聲、體溫等數據作判斷是否患病,預警疫情。
特驅豬場內遍佈著ET農業大腦加持的攝影鏡頭,不僅可以自動採集豬的體形數據,還會記錄每頭豬的運動距離、時間和頻率,運動量不達標的豬,會被飼養員趕出室外「加練」,這正是200公里豬的由來。此外,母豬的生豬數量也從去年的22隻到25隻,提高到今年的25隻到28隻,收益增加了10%以上。
紅外線豬隻識別技術已經派上用場。 圖/摘自天下網商
首富也投入養豬
大陸科技人投入養豬產業的大有人在,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中國大陸前首富、網易公司創始人丁磊的「丁磊豬」(也稱「網易豬」)。丁磊2009年投身養豬業,網易將投資人民幣數千萬元在浙江建立養豬場,並將為此創辦養豬網,將農業與互聯網行業相結合。然而這個創新的理念,起先卻被外界訕笑。
丁磊養的豬完全吃綠色無公害飼料,此外,還貼上了網路標籤「丁磊豬」,他帶動整個養豬產業的品質,盼讓全大陸的老百姓都吃上安全的放心肉。
大陸科技人投入養豬產業,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中國大陸前首富、網易公司創始人丁磊的「丁磊豬」(也稱「網易豬」)。 圖/摘自網路
豬比熊貓開心?
2014年至今每年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網易黑豬」是網路公司大咖們聚餐時的主要食材之一,而且頗受好評,聯想集團主席楊元慶曾表示,「我可以證明,丁磊的豬肉確實好吃」。對於自家的黑豬,丁磊更讚不絕口,「除了要被吃掉,在網易當一頭豬,可能比熊貓還開心」。
2016年,丁磊的首批「網易豬」開賣,平均要價人民幣11萬元(約新台幣50萬元),甚至拍出超過人民幣16萬元(約新台幣74萬元),網友譽為「豬肉界愛馬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