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動物認養8成 官方被批造假
2017-09-09 23:52聯合報 記者
修瑞瑩、
莊琇閔、
翁禎霞/連線報導
新北市政府自2014年起推廣流浪動物零撲殺,教導學童以領養代替購買。 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流浪動物零撲殺2月上路,終結「十二夜」悲劇。農委會統計各縣市認養率倍數成長,平均達八成,但動保團體指配套不足,憂心官方美麗的數字根本是假造,流浪動物的命運只是從過去檯面上人道撲殺,邁向不知去向的「黑暗地獄」。
立法院修正動物保護法,廢除公立收容所動物12天未被認養,得以人道撲殺的規定,今年2月6日上路。農委會統計1到7月全國公立動物收容所動物處理情形,平均認養率為80.51%,所內死亡率平均9.11%。
「這個數字簡直像天方夜譚」,台灣貓狗人協會執行長黃泰山說,去年以前各縣市平均認養率才約兩成,為何能在短時間內數倍成長?在流浪動物沒明顯減少,TNR絕育規模有限,收容單位又未大量增加情況下,官方數字恐難服眾。
黃泰山舉例,北市動物之家今年1到7月人道撲殺至少154隻貓狗,但農委會統計數字卻是0,這僅是零撲殺衍生問題的冰山一角,動保人士已向檢方控告北市動保處涉偽造文書。
還有環保人士質疑,屏東縣收容所動物去年人道撲殺超過五成,自然死亡率則是個位數,但零撲殺政策上路,人道撲殺降為0,自然死亡率卻暴增至三成,不知收容所是用什麼「魔法」達成的?
針對環保人士質疑,北市動保處表示,北市執行零撲殺政策已4年多,重病犬貓則採取安寧醫療,以止痛藥、鎮定劑緩解痛苦。這些動物死亡後註記在「其他類」,而非「人道處理」,可能因此引發誤會,絕未造假。
屏東縣動物防疫所長李永文說,設在屏科大的收容中心過去因嚴格執行人道撲殺遭詬病,剛實施零撲殺措施時,送來的狗確實生病的較多,死亡率較高,經數月調整自然死亡率已漸下滑。縣府目前與大仁科大合作,每周固定辦認養,收容動物數量目前僅100多隻。
新北市動保處推廣建置毛寶貝訓練中心,讓流浪貓犬能有更好發展。 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為達零撲殺目標,各縣市多採「精準捕捉」政策,並苦思提高認養率。台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長吳名彬表示,新法施行後棄養寵物案件增加一到兩成。動保處已推出工廠犬、社區犬、學校犬提高認養率。
黃泰山認為,現有制度無法解決流浪動物問題,唯有靠落實TNR(捕捉、絕育,再放回原地),過4到5年流浪狗隻數量就會大幅下降,目前中央也有統一規定,但全台實施TNR的只有雙北、台南及桃園等少數縣市,成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