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直接給付 明年全國上路
2017-04-08 02:50聯合報 本報記者/連線報導
國內公糧收購制度明年將有四十三年來最大變革,農委會昨宣布明年全國實施稻作對地直接給付。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說,直接給付將可提升稻米品質、糧食安全與生態環境,今年一期稻作在廿個鄉鎮試辦,已有六成三的稻作面積參加。
台灣是世界上唯一仍在實施稻米保價收購的國家,一九七四年開始實施的公糧保價收購,由於以重量計價、每逢選舉又加碼,導致農友為追求高產量,容易重量不重質,一窩蜂繳交公糧又塞爆糧倉,政府每年花五十億收購稻穀、其中五成卻淪為飼料,每年至少賠四十億,不僅影響稻米競爭力,成為財政負擔、更是食物浪費大宗。
農委會去年首度在桃園楊梅、新竹新埔等六鄉鎮市辦「對地直接給付」,鼓勵農民直接將稻米賣到市場,政府給付每公頃一萬元,申報面積達二成七,幾乎省下一千三百多萬元財政支出。
今年一期稻作再擴大至桃園八德、苗栗銅鑼等廿鄉鎮,非契作稻農每公頃領取的給付金也提高到一萬三千五百元,與集團契作的稻農每公頃領取一萬五千元,再額外增加每公頃一千五百元的契作獎勵金,鼓勵農民進到專區種植。
相較去年試辦時,農民只能在繳交公糧或對地直接給付二選一,今年一期開始改為可先參加直接給付,收割時再依照市場行情決定是否繳交公糧,若稻米賣不出去,政府也會當農民後盾,收購為公糧;由於與農會契作自營糧也加入給付標準,參與農民大增。嘉義大林、雲林斗南、桃園八德等地區,申報面積都超過一千四百公頃以上。
陳吉仲表示,對地直接給付會搭配休耕政策一起推動,將來只要從事生產、維持地力等符合農地農用標準,就會給予一筆對地直接給付的補償金額。
農委會去年二期稻作已在全台六地區試辦直接對地給付,後續擴大試辦。國策顧問「崑濱伯」黃崑濱表示,對地給付是好政策,農民可選繳公糧或直接賣米給廠商,稻穀價格好時,不繳公糧還可領一萬三千五百元。
但農民陳忠和憂心若稻作產量高,農民若都不繳公糧,稻米全上市,價格會被打壓。有米商說,只要稻穀夠熟,品質佳,價格就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