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中國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針鋒相對,貿易、科技、軍事安全、甚至在聯合國的氣候峰會,也不例外。
美國總統拜登在會中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未出席COP26領袖峰會是「巨大錯誤」,全世界都在看中國,「看他們提供甚麼價值」?「中國正嘗試要在世界扮演新的角色,領導世界的角色,這是可理解的;但是不出席,這算啥?」
中國外交部則以「口號代替不了行動」回應,批評美方往往不能言出必行,尤其特別提到資金是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的關鍵,而十多年來,發達國家從未能真正兌現提供資金的承諾,不僅總額不達標,而且存在摻水、湊數等問題,特別是美國僅完成應盡分額的不足20%。
針對習近平沒有到現場,甚至沒有透過視訊發表演說,中國外交部強調是因為主辦方沒有提供視訊的管道,反觀美國總統蒞臨,不僅動用多架專機,單是車隊就有85輛汽車,減排的呼籲,顯得十分虛偽。
但中國與美國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第一與第二名,加起來達到總量的四成,任何減排的全球性突破,都需要兩國的合作,現在各自指責,注定格拉斯哥峰會將是另一場失敗。
氣候議題 雙方各說各話
之前美國氣候特使柯瑞曾經向中方提出,要把氣候合作視為「關鍵獨立議題」(critical standalone issue),希望兩國能夠從全球浩劫的觀點著眼,排除萬難合作,但中方反對,認為單獨一個議題的合作,無助於雙邊整體關係,更何況,地球暖化議題,從開始就是一個南北發展不均的議題,已發展國家汙染在先,現在要求發展中國家共同負擔,是不公平的。
可是同樣的,美國這邊也從美中零和競爭角度來想,雖然美國的國會議員與環保團體也陸續給拜登寫信,希望能夠在蘇格蘭氣候大會前,能夠在促成美中兩國在減排上更進一步,但是許多曾經與中國交手的老外交官們,像是與季辛吉首訪北京的羅德卻認為,防止氣候變遷其實是中國自己的國家利益,他們要減排,不是為了美國,而是為了他們自己,甚至前亞太助卿羅素把中國的說法認為是「勒索策略」:「如果我們屈服於中國的最後通牒,我跟你保證還有更多最後通牒會來」。
這就是為何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強烈反對,在別的問題上對中國讓步,來贏得中方在氣候上的合作,他在前往蘇格蘭的專機上告訴記者,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不合群,消極應對氣候問題的立場,令人困惑,美方會持續向中國施壓」。
歐美轉向 拉攏印度南非
既然美國要中國在減排上做出新讓步失敗了,美國與歐洲盟國現在改採B計畫,集中火力在印度與南非這兩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也是金磚國家的成員,希望他們轉向。
印度尤其是美國與英國下功夫的國家,他們承諾會提供國際與私人資金,包括從世界銀行提供10億美元清潔能源建設貸款,這才使得莫迪總理宣布,印度經濟將在2070年前實現碳中和,而50%的印度能源需求,也將在2030年由再生能源供應,因此可以將印度的碳密度,在2030年減少至45%。
南非過去依賴一帶一路的資金與計畫,為了把南非從中國身邊拉走,美國聯合了歐盟,成立「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係」,籌措了第一階段的85億美元,以協助南非脫碳。
美中角力 暖化也政治化
美國與歐洲國家是否是為了全球減排的崇高目的,不惜一切,協助印度與南非,還是其中參雜著與中國較勁的意味,我們只有待時間證明。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在近日專欄中引述了威爾遜中心的軍備控制專家利特瓦克所回憶的一段故事:1985年日內瓦峰會期間,雷根總統在一次散步時向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提出的一個問題。
正如戈巴契夫後來所說:「雷根總統突然對我說,『如果美國突然遭到來自外太空的襲擊,你會怎麼做?你會幫助我們嗎?』」
「我說,『肯定會。』」
「他說,『我們也會。』」
這段故事似乎把地球暖化,以及新冠疫情,看成是超乎國際政治的外星人來襲,質疑過去冷戰期間,美蘇都可以如此,為何現在美中之間不行?
但是老練如佛里曼者,應該知道,政治其實是無所不在,就像美國追究疫情來源,成為美中之間的緊張一樣,現在全球減排,同樣也是美中角力的焦點,畢竟地球還沒有真的燒起來,就像大家都還沒有看到飛碟來襲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