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6 經濟日報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
華龍國際昨天在北京掛牌成立。 網路照片
分享大陸兩大核電集團中核和中廣核共同出資的華龍國際核電技術公司昨(17)日揭牌成立,力推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第三代核電技術出口。大陸不只高鐵裝備「走出去」,核電產業也從追趕到領先,代表中國高端製造業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華龍國際在北京註冊成立,首任董事長由中廣核研發部總經理鄒勇平出馬,總經理由中核工程副總徐鵬飛上任,註冊資本額為人民幣5億元,持股各半。
公司經營管理雖然平分天下,但將各自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整合為同一型號,要花上兩三年時間融合。
原本兩大核電集團技術各自為政,中核集團ACP1000自主研發的百萬千瓦級第三代核電技術,與中廣核集團標準化升級的ACPR1000+技術互不相讓,對外出口不惜相互競爭壓低價。
在2011年福島核災事故後,大陸國務院斷然要求中核和中廣核的技術融合成具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的「華龍一號」,作為中國核電自主技術出口的希望。
核電央企重組因此迫在眉睫,在2014年中核和中廣核簽署融合協定,將各自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整合為同一型號;2015年啟動多次重組談判也波折重重,年底才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簽署核電廠輸出合作案時,敲定合資籌建華龍公司。
在2015年12月底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示推動防城港二期、田灣三期共四台機組,其中防城港二期正是「華龍一號」示範專案。今年1月華龍國際召開首次股東大會,敲定董事會成員,終於等到昨日掛牌正式成立。
華龍國際將透過中核集團平台向七個國家出口核電機組,目前正與英國、法國、羅馬尼亞等近20個國家商談核電及核工業產業鏈合作。
尤其在海上絲綢之路的終點—英國,中法兩國去年簽訂投資建設英國核電專案,「華龍一號」有望在通過英國通用設計評審(GDA)後開工建設。
華龍國際揭牌成立,也標示中國自主第三代核電技術將跨越里程碑,加快衝刺核電產業鏈出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