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轉型正義不能兩套標準
2016-06-09 02:4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前總統陳水扁(中)至台北典華飯店出席凱達格蘭大道基金會感恩餐會,在會場旁的包廂內與支持者及老友敘舊。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余承翰/攝影
分享
民進黨重新執政,讓陳水扁的司法問題重新浮出檯面,扁家與其支持者急著利用凱達格蘭基金會的募款餐會來挑戰司法紅線。台中監獄的態度則一變再變,從開始的「不得參加」,到後來的「有條件參加」,事後則認定「無違規」。種種改變,都顯示政黨輪替已對司法正義與社會價值造成了影響。
討論陳水扁的司法問題,首須辨明的是:陳水扁是經過三審定讞的貪汙犯。已經判決確定的案件,包括龍潭購地弊案、洗錢、一○一董座收賄喬人事案,以及二次金改案,總共應執行二十年徒刑。另外,還有多起訴訟仍在進行中。陳水扁在獲得保外就醫前,只執行了六年多的徒刑。
然而,許多民進黨人及其支持群眾對此事實卻似乎視而不見,不斷強調「阿扁無罪」。這次陳水扁要參加募款餐會,台中監獄一度表示反對,當即有立委大表不滿;如莊瑞雄說「怎會搞得是新政府刻意刁難前總統」,羅致政則說希望台中監獄尊重「人道、法律,以及對陳水扁身心與健康有利的醫療見解」。於是,會客就變成了阿扁的「包廂醫療術」。
這種踐踩司法紅線的處理手法,如何符合司法正義或社會公益?試問:如果其他貪汙重刑犯保外就醫,民進黨能接受對方以「有利身心健康」為由公開活動嗎?
陳水扁的目的,除藉此次公開露面重新號召扁迷的團結,同時也在為自己和其子陳致中的下一步棋造勢。事實上,綠營中利用司法為陳水扁解套的聲音,已逐漸傳出。許信良即公開呼籲,為了「社會和諧」,蔡英文總統應該特赦扁。鑑於陳水扁尚有若干訴訟仍在進行中,更有民進黨立委提案修改《特赦法》,企圖拿掉特赦必須以「結案」為前提的限制。這當然是因人修法,為阿扁量身打造脫法之巧門。
就在綠營全力為陳水扁營謀之際,同為卸任總統的馬英九是否能赴港演講,也成為關切焦點。親綠社團公開呼籲,總統府不應准許馬英九的香港行;柯建銘說得更直白,「陳水扁從總統府出來還沒有到家就被境管,馬英九應該也要境管」。換言之,這分明已超越了法治的原則,而是從「政治報復」的角度出發。
拿陳水扁和馬英九相比,前者是經多案判決定讞的貪汙犯,而且迄今不曾為其罪行公開認錯、道歉。而馬英九迄未被限制出境,亦無任何一樁刑事告訴遭起訴,遑論判刑定讞。民進黨以如此急切的心情展開報復,除反射他們的雙重標準,也不禁令人懷疑:未來執政這幾年,難道民進黨就是想以這樣的司法標準看待自己和政敵?
尤其,民進黨正在推動「轉型正義」,希望透過修法,對過去由國家機器對人民所造成的傷害給予補正機會,甚至進一步對異己者進行懲處。若依民進黨對待陳水扁和馬英九的不同「正義」標準,將來所謂「轉型正義」之相關法案,幾乎可以確定將變成整肅政敵、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政治工具。如此眼高手低,其高唱的「正義」,勢必與事實背道而馳。
對於是否特赦陳水扁,或者是否准許馬英九訪港演講,蔡英文總統都維持其一貫的模糊風格,迄未公開表態。然則,面對諸如司法及正義問題的大是大非,在上位者不能以「不表態」一筆帶過,而必須要有明確的宣示,讓民眾明白其決策的是非價值何在。否則,如果正義的詮釋變成「顏色對了,一切就對了」,這樣的價值觀一蔓延,新政府難保不步上扁政府貪腐濫權的覆轍。
蔡政府和民進黨尤其應該認知:「政黨輪替」並不是賦予民進黨對「正義」的定義權,「完全執政」更不是授權民進黨對司法上下其手的方便,以扭曲法律來滿足自己的意識形態信仰,進而攫取政治利益。否則,人民賦予的權力,人民也很快可以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