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4 15:15聯合晚報 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2007年通過的新版精神衛生法,提高精障患者的強制就醫門檻;立委與社福團體建議應配套,強化社區照護體系。 圖/攝影中心情境照片
分享
這樣的案例不時上演:
深鎖家中揚言自殘的孩子,痛苦無助的母親,一通一通求助電話「我該怎麼辦」…
「我不要去醫院,我不要去醫院!」社區一角,精神障礙者「阿榮」把自已鎖在浴室裡,一邊高喊著不要上醫院,一邊砸浴室木門、肥皂、衣服、窗簾...;阿榮的媽媽瑟縮浴室外的角落,無助喊著「阿榮,不要做傻事」,卻又不敢強行進入浴室,怕遭阿榮打傷又怕阿榮自殘。
20多歲的阿榮在念高中時,因課業壓力太大,出現精神障礙,有多次傷人自殘紀錄,也多次進出醫院;這天他突然揮拳砸爛家裡的落地窗,媽媽見狀好言相勸,但阿榮不聽,媽媽拿起電話想要向外界求助,阿榮就躲進浴室亂砸亂打,糾纏了一上午,最後勞動警察與醫護人員,才把阿榮送到醫院。
這樣的案例,每天在社區的某些角落不時上演;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張筱嬋表示,該會照顧者專線0800-507272(台語「有你,真好真好」),一年約接獲求助電話2000多通,精障者家屬占一成以上;有的精障者手拿菜刀或揚言要跳樓,家屬打電話求助「我該怎麼辦」,也有求助者不願透露家屬有精神疾病。
張筱嬋指出,有患者因受不了課業壓力發病;也有患者當兵時女友變心「兵變」、或女性遭男友拋棄;也有人做生意失敗、財產一夕之間化為烏有,而導致憂鬱症、躁鬱症甚至精神疾病。
精神病患強制住院人數資料來源: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周煌智 製表:陳麗婷
分享張筱蟬說,該會受理的精障者家屬求助電話,有的家屬願意侃侃而談面臨的情況,有人怕遭外界異樣眼光,不敢坦承有精障家屬;有的精障者的家屬因遭病患傷害而搬出去,家中只剩老父或老母在照顧,年邁的照顧者擔心「萬一我走了怎麼辦」;還有家屬怕精障者以後乏人照顧,乾脆攜精障者一起走上絕路。
張筱嬋指出,目前政府對於未滿50歲的精障者,可依身心障權益保護法,給予短期托顧照顧;滿50歲以上精障者依長照法提供照顧。
但該會統計,精障者居家照顧仍占大多數,而且大多委由公衛護士;然而公衛護士要照病患太多,癌症病患、肺結核病患、愛滋病患,都由公衛護士一肩挑起,根本無法應付,有的護士視照顧精障者為畏途。
張筱嬋說,照顧精障者比照顧其他身心障礙者還要辛苦,希望政府加強對精障病患的照顧,減輕家屬的身心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