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悲慘世界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不是消失是被塞回家中 精障病患誰來救
2015/11/25 09:17 瀏覽1,135|回應1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24 15:15聯合晚報 記者徐偉真╱台北報導


2007年訂定「精神衛生法」,拉高精神疾病患者強制住院門檻後,強制住院人數逐年降低,到去年只有七百多人;但國民黨立委楊玉欣說,患者不是消失,而是被「塞回」家中,多數家屬沒有照顧專業,反衍生社會問題,陷入惡性循環。 記者林澔一/攝影(情境照片)
分享
前言: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精神疾病是影響21世紀人類健康的重大衛生議題。官方統計,國內慢性精神病患人數逾20萬人,只有三萬多人在醫療護理機構專業照護,有更多的精障者隱藏在社區的角落;公衛護士人力不足,家屬照護也面臨巨大身心壓力。聯晚關懷精障者醫療照護問題,深入報導精障者面臨的困境,呼籲政府做好精障者社區照護,並給予家屬更多支持。

2007年訂定「精神衛生法」,拉高精神疾病患者強制住院門檻後,強制住院人數逐年降低,到去年只有七百多人;但國民黨立委楊玉欣說,患者不是消失,而是被「塞回」家中,多數家屬沒有照顧專業,反衍生社會問題,陷入惡性循環;約8萬名患者因擔心遭歧視,不願申請身障鑑定,也因此不能接受居家服務資源。

全台17萬患者

住家中或獨居

楊玉欣和社福團體建議,病患離開醫院回歸社區的同時,現有社區資源也應強化,才能讓患者得到妥善照顧。

楊玉欣說,台灣每年有約238萬人次到精神科、身心科就診,佔健保門診人數11%;到去年為止,因慢性精神疾病而領有重大傷病卡約20萬6千人,其中因精神疾病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約12萬2千人,兩者的落差,可見有約8萬名患者因擔心遭歧視,不願申請身障鑑定,也因此不能接受居家服務資源。

楊玉欣說,目前精神病患醫護資源皆不足,全台有20萬6千位精神慢性疾病患者,但是住院病床、日間留院、復健機構和護理之家可收留人數才3萬多人,其他超過17萬名病患是在家中由家屬照顧,甚至獨居;此外,復健資源也嚴重不足,國內目前復健機構僅能提供8千5百多個名額,也缺乏完善的追蹤和照護服務。

調整住院門檻

強化社區照護

「結果病情復發只能再度入院,變成『旋轉門效應』,一直重複住院出院的過程。」楊玉欣說,部分病患未接受規律治療,精神情況欠佳時會做出激烈行為,在國內精神疾病社區照護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家屬承擔主要照顧責任,但會因缺乏外部協助、照顧技巧,時常爆發衝突;因此,最近有家屬希望再度修法,降低強制住院門檻,由醫院承擔。

楊玉欣認為,調整住院門檻無法解決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強化社區照護的資源,增加人力,也結合社政單位開辦日間作業設施,加強精障病患的生活技能、人際關係訓練等各種提升病患社會適應能力的服務方案;另外,專業醫療團隊也可主動到病患家中訪視,建立醫病關係,讓病患接受規律治療,才更可能根本解決問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402715
 回應文章
精障患者的尊嚴與長照,政府給了嗎?
2015/11/25 09:29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24 15:15聯合晚報 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2007年通過的新版精神衛生法,提高精障患者的強制就醫門檻;立委與社福團體建議應配套,強化社區照護體系。 圖/攝影中心情境照片
分享
這樣的案例不時上演:

深鎖家中揚言自殘的孩子,痛苦無助的母親,一通一通求助電話「我該怎麼辦」…

「我不要去醫院,我不要去醫院!」社區一角,精神障礙者「阿榮」把自已鎖在浴室裡,一邊高喊著不要上醫院,一邊砸浴室木門、肥皂、衣服、窗簾...;阿榮的媽媽瑟縮浴室外的角落,無助喊著「阿榮,不要做傻事」,卻又不敢強行進入浴室,怕遭阿榮打傷又怕阿榮自殘。

20多歲的阿榮在念高中時,因課業壓力太大,出現精神障礙,有多次傷人自殘紀錄,也多次進出醫院;這天他突然揮拳砸爛家裡的落地窗,媽媽見狀好言相勸,但阿榮不聽,媽媽拿起電話想要向外界求助,阿榮就躲進浴室亂砸亂打,糾纏了一上午,最後勞動警察與醫護人員,才把阿榮送到醫院。

這樣的案例,每天在社區的某些角落不時上演;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張筱嬋表示,該會照顧者專線0800-507272(台語「有你,真好真好」),一年約接獲求助電話2000多通,精障者家屬占一成以上;有的精障者手拿菜刀或揚言要跳樓,家屬打電話求助「我該怎麼辦」,也有求助者不願透露家屬有精神疾病。

張筱嬋指出,有患者因受不了課業壓力發病;也有患者當兵時女友變心「兵變」、或女性遭男友拋棄;也有人做生意失敗、財產一夕之間化為烏有,而導致憂鬱症、躁鬱症甚至精神疾病。


精神病患強制住院人數資料來源: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周煌智 製表:陳麗婷
分享張筱蟬說,該會受理的精障者家屬求助電話,有的家屬願意侃侃而談面臨的情況,有人怕遭外界異樣眼光,不敢坦承有精障家屬;有的精障者的家屬因遭病患傷害而搬出去,家中只剩老父或老母在照顧,年邁的照顧者擔心「萬一我走了怎麼辦」;還有家屬怕精障者以後乏人照顧,乾脆攜精障者一起走上絕路。
張筱嬋指出,目前政府對於未滿50歲的精障者,可依身心障權益保護法,給予短期托顧照顧;滿50歲以上精障者依長照法提供照顧。

但該會統計,精障者居家照顧仍占大多數,而且大多委由公衛護士;然而公衛護士要照病患太多,癌症病患、肺結核病患、愛滋病患,都由公衛護士一肩挑起,根本無法應付,有的護士視照顧精障者為畏途。

張筱嬋說,照顧精障者比照顧其他身心障礙者還要辛苦,希望政府加強對精障病患的照顧,減輕家屬的身心壓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40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