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舉手通過《歷史決議》的瞬間:習近平中共「封聖」時刻
2021/11/12 轉角24小時
圖/新華社
【2021. 11. 12 中國】
全國舉手通過《歷史決議》的瞬間:習近平中共「封聖」時刻
「全體人民同志要更加緊密團結在習近平身邊...我話講完,誰贊成誰反對?」攸關中國政治權力生態的「六中全會」11日在北京落幕,會議上正式發表中共百年黨史以來的《第三次歷史決議》,定調習近平為「中國新時代的領導人」,是在毛澤東、鄧小平以後繼往開來的「偉大飛躍」。大會上全體中共中央委員一致拍手通過決議案,這份作為政治象徵的宣言,除了確立鞏固席近平的領導核心之外,也預示了2022年中共面臨領導集團接班的關鍵時刻,將習拱上與毛鄧齊名的歷史位置,《歷史決議》是習近平邁向個人長期執政的「習皇」第一步?
中共第19屆「六中全會」(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從11月8日於北京召開,會議由作為領導核心的中央委員348人(其中包括後補委員151人)參加,在為期4天的會議當中,主要圍繞回顧中共黨史和檢視成就的議題,表面看似無關痛癢,但對於注重歷史說詞的中共統治特色而言,本屆會議要宣布的《第三次歷史決議》就有極重要的政治象徵,尤其是對於當前的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就會是黨內攸關權力地位的風向指標。
這份「第三次歷史決議」的全名為《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是繼1945年毛澤東、以及1981年鄧小平之後,第三份在中央委員全體會議上宣告的文件,在中共的語境中就被視為「權威歷史文獻」,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本屆六中全會最受外界矚目的政治敏感焦點。不過這份決議文全文截至12日,都還沒有全文正式公開,僅透過六中全會發表的公報、和官媒釋出的新聞討論,間接解釋了決議文的內容。
在六中全會的最後一天傍晚,中共正式對外釋出歷史決議文,官媒《央視》新聞聯播向全國轉播了會議現場畫面,在全體委員的「無人反對的舉手表決」和整齊一致的掌聲中,這份決議文豪無懸念地「審議通過」。
圖/法新社
《第三次歷史決議》按照慣例,細數了自毛澤東以來的中共奮鬥史,從建黨百年的歷史解釋中全面肯定當前中國的發展路線,強調中共統治的正當性與一黨專政的不可取代。這些都是過往中共相關文件裡司空見慣的政治語言,而外界特別留意的是,習近平會如何在這次的歷史決議中,解釋歷任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乃至於習近平自己——在中國發展進程上的地位?
決議公報裡強調毛鄧時期的篳路藍縷,至於被視為與習近平權力集團相抗衡的江澤民、胡錦濤,則是在決議文中「行禮如儀」分別被點名一次,輕輕帶過之後進入到習近平為主題的「中國新時代開創者」,將習近平定調為繼往開來、創造中國偉大成就的新時代領導人。這種刻意強調自己的作法,有別於1981年鄧小平在歷史決議上的迴避自身評價,而更像是毛澤東時代的「集大成於一身」。
因此《第三次歷史決議》釋放出的政治訊號,才會被解讀為習近平更加鞏固自身領導權力,劍指明年2022年中共領導集團換屆的二十大會議,習近平先在本次的六中全會上透過歷史決議文確立自身的定位,以鋪路到2022年繼續長期執政。
而歷史決議中仍有著墨「祖國統一」問題。雖然在近期美中兩國的角力抗衡轉趨激烈,台灣與香港問題更加敏感,但歷史決議裡仍只是一再重覆相同的說詞:堅持一國兩制和九二共識、堅決反獨促統、落實愛國者治港——諸如此類並無新意、也無具體時間表,並非本歷史決議文的重點。
圖/美聯社
綜合《BBC》、《美聯社》、《華盛頓郵報》等外媒報導,大多分析此次的歷史決議是為「提升習近平的核心地位,鋪墊明年二十大的連任之路。」而日本的《獨賣新聞》和《朝日新聞》認為習近平已然是「毛澤東化」,但背後並不代表習近平權力牢固不破,仍有顛覆隱憂。
自2012年掌權的習近平,在2018年在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改草案,取消中國《憲法》對國家主席任期不得超過兩屆的限制,為其開啟了無限期連任的大門。2022年即是中共重要的二十大(最高層會經歷大換屆),儘管習近平已是黨內核心人物,但他依然必須為自己的再次連任、後續的長期執政提供一個說法,因此在此時機點出台的歷史決議便是重要關鍵。
流亡的中國六四學運領袖王丹告訴《BBC》,無論習近平可否繼續連任,都需要一份決議來鞏固其領袖地位——若可以連任,就增加了連任的合法性;若不能連任,也可能有一個光輝的總結。例如,該份公告的聲明裡,除了強調黨確立習近平的黨中央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也將習近平確立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創立者。當中,全文21次提及「新時代」,7次提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賦予其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圖/路透社
《華盛頓郵報》引用哈佛研究中國議題學者托尼·賽奇(Tony Saich)的意見,指出這份歷史決議雖然缺乏讓習近平連任的法律效力,但卻是讓習近平確保可以「獲黨內接受」的方式。賽奇進一步指出:
「這項決議旨在表明:黨迫切希望習近平留任,並且懇求他留任,因為他是帶領中國前進的領導人。」
但習近平的續任真的會如此順理成章嗎?儘管歷史決議文幾乎將習近平的地位形同「封聖」,外界卻也沒有100%的把握,認定習近平會在2022二十大上完美「登基」,箇中原因在於若習近平要繼續執政,就得打破現有的中共領導人接班規則,該如何擴大任期、又如何讓自己被指定續任,都需要更多法理和說詞來圓場。
按照中共傳統「七上八下」的政治原則(67歲留任、68歲退任),現年68歲的習近平就得面臨這個不成文規定的制約。
外界的可能預測之一,是習近平勢必修改「隔代指定」的接班人機制(由領導人相隔一代指定下一屆領導人,例如理論上應由江澤民來指定習近平的下一任,但習江兩派的鬥爭檯面化,卻也讓隔代指定陷入矛盾),習近平或可安排多名欽定人選進入到政治局常委名單,作為2022年之後,再下一個5年的未來接班人選。
圖/路透社
正當中國六中全會落幕之際,遠在歐洲的氣候峰會也接近尾聲。讓外界為之驚訝的是,美中局勢近來在台海、貿易和人權等議題上呈加劇傾向,但兩國卻又在10日,即氣候峰會進入尾聲之際共同發表聯合宣言,承諾採取實際行動對抗氣候變遷,雙方從原本升溫的局勢突然轉向合作,或許也鋪墊日後的合作空間。
《CNBC》、《路透社》等媒體日前引述消息人士指出,習近平與拜登預計在11月15日舉行線上會談,這也是拜登上任後第一次與習近平的面對面的視訊會議。
《路透社》報導,拜登上任後一直有意與習近平進行面對面會談,試圖緩解兩國緊張關係,但習近平自疫情爆發以來已兩年沒有踏出國門。不過,雙方在此期間依然保持電話聯絡,最後一次的通話時間是於9月9日,當時長達90分鐘的通話將議題聚焦在經濟、氣候變遷和疫情。此外,《CNBC》也指出習近平預計會邀請拜登出席明年2月在北京舉行的冬奧會,這或許也會讓拜登陷入兩難處境——若出席,恐有違拜登在人權和民主議題上的立場;但不出席,是否又會破壞兩國關係?
圖/美聯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