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悲慘世界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中山站濺血 北捷又傳隨機砍人
2015/07/21 13:01 瀏覽2,516|回應13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7-21 02:57:08 聯合報 記者王宏舜、李承穎、廖炳棋/台北報導

台北捷運昨再度發生隨機傷人事件。 圖/讀者提供

台北捷運昨再度發生隨機傷人事件。 圖/讀者提供
分享去年五月鄭捷在台北捷運板南線車廂殺人,昨天捷運中山站再度濺血!男子郭彥君昨天晚間從北捷中山站四號出入口搭電扶梯下行時,拿水果刀往前方的旅客背部攻擊,四名旅客無端遭刺,痛得尖叫,乘客見狀大叫「他有刀」。站務員獲報,圍上前制伏,郭說「我失業、不爽」。
警方調查,昨天也是郭彥君廿七歲的生日,他選在生日犯案,在中山站砍人後,他還一腿跪在服務台前一陣子,等著站務人員來抓他,在派出所作完筆錄送往偵查隊時,他面帶微笑,遭民眾圍毆,他不講話,保持笑容。

27歲凶嫌郭彥君因長期失業,對社會不滿,鬱悶情緒無從發洩,到超商買水果刀,在中山站隨機砍傷4人,行凶後被捕。 圖/讀者提供

27歲凶嫌郭彥君因長期失業,對社會不滿,鬱悶情緒無從發洩,到超商買水果刀,在中山站隨機砍傷4人,行凶後被捕。 圖/讀者提供
分享
郭彥君(廿七歲)昨天晚間八點五十八分從台北捷運中山站四號出入口搭電扶梯,他以一把尖刀將站在前方階梯的乘客劃傷,被害人痛得哇哇大叫,但郭若無其事地下樓梯右轉,往進站閘門方向前進。一旁的路人發現不對勁,狂叫「這裡有人受傷了!」、「他有刀」。郭隨即被站務人員和保全員壓制,一語不發。

台北市消防局接獲通報,立即派人救援。受傷的莊姓女子(卅一歲,左鎖骨刀傷)、魏姓男子(男卅七歲,左肩刀傷)、劉姓女子(卅七歲,背部刀傷)與馬姓婦人(五十歲,背部刀傷)都被送往台北馬偕醫院救治,幸無生命危險。

目擊陳姓女子訴說經過,依然不停發抖。 記者蘇健忠/攝影

目擊陳姓女子訴說經過,依然不停發抖。 記者蘇健忠/攝影
分享警方調查,郭彥君有吸食安非他命紀錄,他說因長期失業,心情不好,才揮刀砍人。郭昨天到萊爾富超商偷了一把刀,隨即就拿刀到捷運中山站刺人。
郭說,父母離異,他曾跟媽媽到日本生活,但母親因胰臟癌過世,他在日本失去了寄託,回到台灣,與阿姨住在合江街。上周末郭和阿姨起爭執,他使性子離家出走,這幾天都在公園遊晃,越發覺得人生不順遂。郭彥君曾因施用毒品遭逮,他聲稱以前只要一吸毒「就會出現幻覺」;員警問他「這次也有幻覺嗎?」他則說「沒有」。

目擊的陳小姐說,凶手是在下行電扶梯犯案,當時她剛好要出站,搭上行電扶梯,赫見凶手前方的男子左肩襯衫破了,有道很深的刀痕,她嚇壞了,大喊「有人受傷」,沒想到仔細一看,受傷的不止一個。陳小姐說,除了她外,也有一位小姐驚聲尖叫,民眾一聽到又有人拿刀殺人,紛紛走避。有名小朋友不斷地擦著眼淚,對一旁隨行的大人說,「他說他要做鄭捷第二」。

台北市警大同分局向台北捷運公司調閱監視器,但北捷卻回覆「發公文過來」,警方氣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51721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北捷砍人/郭彥君:害我無法入日籍 最想殺阿姨
2015/08/29 17:42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29 02:17:55 聯合報 記者李承穎/台北報導

郭彥君被逮捕時面無表情。本報資料照片/記者李承穎攝影
分享台北捷運中山站隨機砍人案在押嫌犯郭彥君,從小由阿姨扶養長大,沒想到案發後檢方偵訊時,他竟說:「我最想殺的就是她」,因為阿姨「害」他從日本回台灣,無法入日本籍;士林地方法院法官決定委託台北榮民總醫院鑑定郭的精神狀態。
郭彥君上月廿日晚上在北捷中山站,無端持刀砍殺四名乘客,經站務、保全人員及民眾合力制伏,交警方處理,檢方聲押獲准,依殺人未遂等罪嫌起訴,受傷的三男一女送醫後均無大礙。

士林地院昨天開庭審理,當庭勘驗檢察官在案發第二天偵訊郭彥君的錄影光碟,因郭從小由阿姨扶養長大,檢察官問他「阿姨是你最親密的人嗎?」原本情緒冷淡的郭,突然提高音量激動地說「阿姨怎麼會是最親密的人?我最想殺的就是她,她害我從日本回台灣,無法入日本籍!」

郭說,他小時候跟著母親改嫁到日本,但是阿姨認為他應該在台灣成長,所以他小學二年級時,母親把他帶回台灣交給阿姨照顧,他十四歲時因涉及竊盜案遭收容,才沒繼續和阿姨同住,他認為,台灣在國際上是弱勢國家,阿姨「害」他無法入日本籍。

不過郭的阿姨在案發時曾說,她從未虧待過外甥,但郭不僅把母親九十萬遺產花光,還偷家裡的兩萬元,她才氣得罵人,結果郭就負氣離家,讓她很頭痛。

法庭勘驗光碟完畢後,郭態度冷漠,未表示意見,他的辯護律師說,郭多次表達尋死念頭,有自我毀滅現象,顯然人格違常,要求精神鑑定。法官為求慎重,決定委託台北榮總精神鑑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66269
捷運隨機殺人/郭彥君翻供 沒要致人死
2015/08/08 15:24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08 01:59:06 聯合報 記者李承穎/台北報導

男子郭彥君上月犯下捷運隨機殺人案,檢方依殺人未遂及竊盜罪起訴他,郭被捕時曾供稱「若無人阻止會繼續殺到全部人都死光」,檢方認為他殺意甚堅,毫無悔意,請法院從重量刑;昨天士林地方法院首度開庭,他卻翻供表示,承認有隨機刺人及偷水果刀,「但沒有要致人於死」,犯後態度大轉變。

郭彥君昨天被借提出庭,身著犯案時所穿著的黑色短T恤,開庭時面無表情,當法官勘驗當初郭行凶的監視器畫面,郭看到自己犯案過程,沒太大反應,對案情多回「沒有意見」。

法官昨天也當場詢問郭對檢察官起訴內容有無意見,他卻回說「我沒有要致人於死。」但承認其他犯案過程,公訴檢察官當庭向法官請求函詢醫院傷者的傷勢,是否不急救會有致死的可能。

郭彥君具有原住民身分,法律扶助基金會派出兩名律師為他辯護,律師表示將與郭彥君討論後,再對案情表示意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58724
北捷砍人案郭嫌起訴 不滿被說「束手就擒」
2015/07/29 18:26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7-29 03:08:30 聯合報 記者王宏舜/台北報導

郭彥君7月20日犯下捷運隨機殺人事件,被依普通殺人、殺人未遂及竊盜等罪起訴。 報系資料照
分享男子郭彥君偷水果刀後在捷運中山站電扶梯連刺四人,揚言「如果沒人阻止,我會殺到全部的人都死光。」士林地檢署昨天依殺人未遂、竊盜罪嫌起訴他。檢方認為他僅因不開心就揮刀,造成社會恐慌和不安全感,且殺意堅定又毫無悔意,建請法官重判。
全案昨天下午移審士林地院,法院裁定羈押。郭彥君(廿七歲)出庭時臉上保持笑容,還當庭訕笑檢方起訴書亂寫;他說他原本想「自己捅自己」,因保全員勸他把刀放下,才沒捅成,但起訴書卻把他描述成束手就擒。

法官訊問「為什麼想殺人?」郭回答說「就有那種砍人的感覺」,並表示因在超商看到刀,人就「瘋狂起來」。郭說,他拿刀由上往下刺人,刺進去就抽出來,刺完一個換下一個。

法官問郭「有聽到被害人叫聲嗎?」郭說「我戴著耳機殺人,沒仔細聽。」還說殺人時並沒去想被害人會不會死,也沒去思考後果,他揮刀時腦筋「一片空白」。

郭落網後向檢警人員表示因心情不好,為「情緒發洩」而殺人;檢方認為郭彥均與被害人素昧平生,只因「不開心」就殺人,雖未造成民眾死亡,仍應重判,給想仿效者警惕。

郭彥君持刀傷人案八天起訴,士林地檢署指出,郭彥君應訊對答如流,犯案全程被監視器拍下,案情單純;雖然,郭彥君有吸毒紀錄,檢警也曾想過他是否因吸毒導致心神喪失,但郭落網後並無毒癮症狀,本人也沒反映因吸毒而神智不清,檢察官因此認定他精神狀況無虞。檢方為了不讓隨機殺人案一再重演,速偵速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54687
北捷隨機殺人 郭彥君求重刑
2015/07/28 18:05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7-28 15:57:00 聯合晚報 記者黑中亮/台北報導

郭彥君7月20日犯下捷運隨機殺人事件,今天被依普通殺人、殺人未遂及竊盜等罪起訴。 報系資料照
分享男子郭彥君7月20日犯下捷運隨機殺人事件,士林地檢署經過8天偵辦後,今天上午偵結,以郭男有殺人犯意,依普通殺人、殺人未遂及竊盜等罪嫌提起公訴,求處重刑。
襄閱主任檢察官蘇佩鈺指出,士林地檢署審酌被告與被害人間均不認識,僅因個人情緒發洩,即持長達20公分的尖銳水果刀,前往捷運站內隨意揮刀殺人,造成社會莫大恐慌及不安全感,被捕後仍供稱若無人阻止,會繼續殺到全部的人都死光等語,顯見其犯後毫無悔意,雖未造成無辜民眾死亡,仍請法官從重量刑。

檢方表示,7月20日晚間,被告郭彥君(27歲)案發前,先至南京西路的萊爾富超商偷水果刀,隨後從北捷中山站四號出口搭手扶梯下樓,冷血地拿出水果刀依序刺傷魏男(38歲)、莊女(31歲)、劉女(37歲)、馬女(49歲),造成4位民眾肩膀、後背部受傷。

郭嫌行兇後立即遭捷運保全、中山站長和見義勇為的民眾制伏,被趕到的警員逮捕,他被帶回警局時面露詭異笑容,一度遭氣憤的民眾追打,移送時遭氣憤難耐的民眾重捶頭部。移送檢方偵訊時說,就是想殺人,砍殺4人後,若非遭制止,下樓後還想找對象下手,想判死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54274
聯合筆記/ 「宅」不是問題 疏離才是
2015/07/23 13:08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7-23 01:51:52 聯合報 張立

全球搜尋引擎龍頭谷歌(Google),上周五股價一天大漲百分之十六,單日市值激增兩兆台幣,主要受惠於行動業務快速成長。到哪都離不開網路,這是現代社會特徵之一。

另一方面,台灣正步入與日本相同的高齡社會,更有甚者,未來五十年內,台灣人口將因過度集中都會區呈現集體老化。大量老年人口宅在家裡,也是社會要面對的問題之一。

網路與老年人口,看似並不相關,卻因高齡長者快速加入網路世界,已將兩者可能面臨的問題密切牽連在一起。

廿多年前,個人電腦開始普及的時候,聽到有人出國留學主修電腦,總讓人肅然起敬。當時電腦程式不僅深奧難懂,甚至連如何操作都充滿玄機,這是數位落差的源起。

就這幾年光景,簡單而直覺的智慧手機已逐漸取代電腦,使用者不需要懂冰冷的程式,也讓高齡者終於甩掉「電腦文盲」的遺憾,快速投身網路時代。

相對於年輕人本來就是數位時代的原住民,年長者是由紙本世代移民到數位;智慧手機「傻瓜化」的趨勢,原本應該可以減少世代間的數位落差,但事實是,世代間已發展出不同的使用模式,數位落差並沒有因此縮減。

根據多項使用者調查,愈來愈多高齡者是LINE的重度使用者,特別是退休族群轉文數量,遠高於年輕人;網路上流傳許久的訊息、錯誤知識,或是不太好笑的笑話,持續被流傳著,也常分享兒孫輩,只是小輩多不買帳。

對於上有高堂,下有幼子的中年人,LINE是工作與生活必備的通訊軟體;比起高齡者,中年人還多了一項工具——臉書。中年人使用臉書,有許多人是因為想知道子女的動態,自己平時大多扮演潛水者的角色。尷尬的是,子女臉書可能早把父母封鎖。

年輕一輩的,習慣於無聲的網路環境,不喜歡爺奶們LINE的叮叮咚咚,多半靜音或是已讀不回;而對於父母輩臉書監控,不想給長輩看的內容,則另以Instagram發文。

同樣的網路,仍舊是不同的世界;同儕間即使網路上交往頻繁,但現實生活上卻很疏離,更何況是不同年齡層,小至家庭,大至社會,代間差異很大,人與人的距離很遠。

為縮短城市與偏鄉的學習落差,總有人熱血奉獻,但是數位落差卻始終沒被重視,老宅與小宅的鴻溝也比以往更大。北捷又出現隨機砍人事件,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宅男」是社會安全網的破洞,後來改口稱「孤立疏離者」,孤立、疏離確實才是這個社會更大的問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52579
專家觀點/關懷高風險群 但別「病態化」
2015/07/22 19:51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7-22 03:13:14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劉時均、陳雨鑫/台北報導

隨機傷人事件接連發生,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出「心理衛生篩檢機制」,找出「宅男」及社會孤立分子列入追蹤,有醫師認為可提早關懷高風險族群,但也有學者認為恐將人「病態化」。衛福部表示尊重柯的想法,但有待進一步了解柯的建議。

不過,專家同樣都認為,衛福部投入心理健康的資源太少。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王俸鋼指出,衛福部至今未將憂鬱篩檢納入補助,只能靠精神科醫師「做功德」,自然無法深入社區民眾。

王俸鋼贊成建立心理衛生篩檢機制,他說,根據研究,生活疏離的人,未來出現社會適應困難的比率高,若能從中找出未來可能社會適應困難的危險因子,長期追蹤關心,將有助於降低類似事件發生。

王俸鋼強調,追蹤關心不應是教條式管束,而是結合社政與心理衛生的有效方案,例如對家暴風險的孩子進行家族治療等,呼籲政府投入足夠資源。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教授鄭瑞隆認為,不愛出門的「宅男」,只要心智健康就不具危害性;內心壓力不懂宣洩的者才屬高危險群,學校或政府可透過心理衛生篩檢掌握這些高危險群者,減低危害發生。

但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張玨反對「心理衛生篩檢機制」,質疑「難道把篩檢出的高風險民眾都送醫?」她認為應普及全民心理健康素養,從家庭、學校等各階段學習處理情緒。

張玨認為,口腔衛生與糖尿病、高血壓等生活健康行為相關,應由國健署管理,心理健康司應獨立,政府每次出事就當成疾病治療,卻不從源頭開始預防,永遠無法解決問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52236
篩檢怎麼做?北市府:這是好問題
2015/07/22 19:38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7-22 03:13:10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郭逸君、邱瓊玉/台北報導

隨機傷人案一再發生,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出「心理健康篩檢」構想,但要如何篩檢?柯與市府社會局長許立民異口同聲說「這是好問題,但還要再想想」。

許立民表示,台北市文化國小隨機殺人事件後,社會局就一直在跟學界討論如何建立預警系統,這些嫌犯通常有失業、家庭不和、宅在家裡等共通點,不易在現有社會安全體系被找到,需要身邊親友通報。

他表示,檢討過去幾個案子,發現凶嫌大多是社會上被孤立、無業、家庭狀況有問題。現階段公部門對高風險家庭、高關懷系統、家暴系統等都有追蹤輔導機制。

但隨機行凶的這些人,在社會上較難察覺,初期希望先建立鼓勵民眾通報,再由社工訪查的機制,之後再一步步建立預警系統,但要如何建立預警監測機制,會再積極研擬。

衛生局長黃世傑表示,社會孤立、疏離的人,很難像癌症篩檢一樣,透過量表篩檢就篩得出來,這是一個很大的概念,目前還沒有確切作法。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周煌智表示,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但常被忽略。目前心理健康的總預算,平均花在每位國民的經費不到廿塊;柯想要建立心理健康篩檢機制立意很好,但要擬定配套措施。

他表示,心理健康篩檢不光只是做出量表,還要耗費相當多人力成本,因此要有穩定經費支持。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52234
宅男怎定義?柯的說法 網友爭論
2015/07/22 19:30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7-22 03:13:09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邱瓊玉/台北報導

北市長柯文哲昨表示,幾件隨機傷人案,犯案者都是很孤立和家人不是很密切往來的「宅男」,柯宅男說一出,引發宅男反彈,認為宅男不該被汙名化,「沒事宅在家,趴著也中槍!」

宅男是否等於「孤立」?柯文哲表示,如果整天不和人交往,和家人也不講話,外人不會知道他在想什麼。柯的說法引發網友爭論。

「宅男」一詞可回溯自二○○五年八月,當時日劇「電車男」在台流行,劇中其貌不揚又閉塞的「御宅族」引發討論,在PTT的Hate、JapanDrama版有網友自認與劇中男主角很像,將自己窩在家不出門的行為形容為很「宅」,這樣的人是「宅男」、「阿宅」。「宅男」大抵是指整天窩在家、不擅與他人交際、特定裝扮(如格子襯衫、粗框眼鏡、雙肩背包),或喜好動漫、電玩等及延伸創作的人。

自認是宅男的上班族WRZ說,一般人說社會安全網的破洞是指制度不良和人力不足,柯的社會安全網破洞卻是宅男,很不可思議。

卅歲的Kaoru說,社會絕大多數人承受壓力,有各自的心理問題,柯本意是關心社會邊緣人,但媒體把問題導向特定族群,只會激起不了解愛好動漫族群者的誤解。

廿歲的出版社漫畫責任編輯「貓子」說,他本來很喜歡柯文哲,「沒想到他會用這種字眼造成民眾對立」,先不談是否針對動漫族群,濫用「宅男」這種模糊名詞就是錯誤。

在人權團體擔任志工的何先生表示,重點應該是心理衛生篩檢機制的適用對象如何界定,例如經常不出門就算宅男?那如何掌握每個人行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52231
柯文哲:犯案者皆宅男 要心理篩檢
2015/07/22 19:25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7-22 03:13:08 聯合報 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

隨機砍人的郭彥君昨移檢方偵辦時,安全帽面罩反射面前密密麻麻的記者。 記者林澔一/攝影

隨機砍人的郭彥君昨移檢方偵辦時,安全帽面罩反射面前密密麻麻的記者。 記者林澔一/攝影
分享社會一再發生隨機傷人事件,台北市長柯文哲昨表示,犯案者都是很孤立和家人好像也沒有密切往來的「宅男」,這在社會安全網是個破洞,要建立制度把破洞補齊。
柯文哲認為應建立「心理衛生篩檢機制」,表示衛福部常宣導做癌症篩檢,卻很少做精神層面的篩檢,心理衛生也應建立一套有效的篩檢機制,要怎麼建立會再思考。

柯文哲還說,他希望宣導新觀念「愛的相反詞是冷漠」,「關心別人就是保護自己」,希望透過社會運動,讓大家多關心身邊的人。為避免模仿效應,柯表示,考慮不再提供案件監視器影像給媒體報導。柯文哲表示,政府有各種癌症的篩檢,但沒有心理篩檢,應該透過社會運動,多關懷身邊的人;建立一套心理健康篩檢機制,追蹤、輔導冷漠的社會孤立分子。

柯文哲說,鄭捷事件後,北捷的防護網越來越完整,這部分沒有問題,現在是要如何防止發生?怎麼樣發現社會疏離分子,進而追蹤、輔導。

他表示,愛的相反詞不是恨,而是冷漠,關心別人其實也是保護自己;如何發現冷漠的社會疏離分子,接著去關心他,建立追蹤系統輔導他們,是台北市政府要去思考的問題。

他說,目前台北市已有社會安全網設計,包括酗酒、自殺、毒品等,這部分會繼續執行;但缺少如何發現社會孤立分子,要用社會運動來解決,如果有人給予關心、愛心 社會就不會有這麼多孤立分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52229
鄭捷又來了 應速審速決
2015/07/21 18:24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7-21 02:06:45 聯合報 王坤楠/金融退休人員(新北市)

又來了!有樣學樣。為什麼再傳捷運持刀隨機砍人?

昨晚台北捷運中山站,一位廿幾歲男子因長期失業,心情不好,持刀隨機砍傷三女一男,傷者送醫急救。這是去年鄭捷在北捷板南線隨機殺人的模仿效應,司法搞了一年多,一審雖判死刑卻迄未定讞,像這樣無冤無仇隨機殺人,震驚台灣社會的刑案,罪行明確,應專案速審速判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51847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