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7 03:07:00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5年十大神農獎得主,平均年齡史上最低,昨天由馬英九總統(左六)與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左七)進行頒獎,得獎農民為鄒騰有(左起)、林珮汝、潘志民、李鴻志、鄭育松、劉天和、莊政雄、方福在、邱清寬、蘇鵬。 記者陳易辰/攝影
2015年十大神農獎得主,平均年齡史上最低,昨天由馬英九總統(左六)與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左七)進行頒獎,得獎農民為鄒騰有(左起)、林珮汝、潘志民、李鴻志、鄭育松、劉天和、莊政雄、方福在、邱清寬、蘇鵬。 記者陳易辰/攝影
分享今年神農獎明顯年輕化,六、七年級生就占了一半,他們懂得創新與建立品牌,但昨天每一位神農見到面,大家聊天的共同話題都不脫「三大皆空」的困境—人力、行銷通路及飲食教育。
今年唯一女神農林珮汝表示,農村裡三人超過兩百歲已是常態,雇不到人、又待不久,即使更生人進駐協助,仍有人力缺口。她說,近幾年一直在應徵工人,好不容易接到一通電話,卻是對方來詢問「做農要不要曬太陽?」「就像問我爬山要不要走路一樣,讓人無言。」
林珮汝說,農業人才落差太大,新一代年輕人怕辛苦、年長者想做卻做不動,今年神農半數都是六、七年級生,讓她感到「農業真的很有希望」,但也擔心「如果農業環境不夠好、沒辦法給新進農民學習機會,恐怕絕大多數青農撐不下去。」
七十二年次、最年輕農民鄭育松的畜牧場中,十三名員工就有四名更生人、三名新住民受培訓任用,「養豬產業人力斷層非常嚴重」,尤其年輕從業者少,有時只能自己親力親為。
鄭育松也觀察到,農委會給畜產試驗所的經費不斷緊縮,每一季新品種往往合作技轉完,後續的行銷、推廣都必須自己來;少了政府單位協助整合推廣,若沒有籌到足夠的經費、或少了被廠商賞識的運氣,往往只能將好品種的豬肉帶到肉品市場,十分可惜。
此外,行銷通路及食農教育的空白也讓農民擔憂。林珮汝從農十四年來,她種的蔬果銷到花蓮農民直銷站、農民市集、里仁等處,但她觀察,還是有非常多消費者想買有機、不知去哪買,以及農民種出無毒蔬果、不知賣去哪。
林珮汝認為,最關鍵的因素在於消費者缺乏飲食教育,許多消費者「用眼睛吃東西」,看到漂亮外觀才肯買,讓她擔憂,如果缺乏辨別食材的能力,當食安問題發生時怎麼應付?當食農、飲食教育完整,才有足夠市場,讓更多農民投入無毒農業,照顧消費者及土地健康。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即日起神農獎、模範農民農場,也可成為培育青年農民實習農場,同時補助青年農民暑期打工、培育人才;他強調,特色產品應走向契約及建立品牌,農委會會全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