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0 02:01:00 聯合報 廖婉池/中華民國廣播事業協會理事長、HitFm台北之音
台灣媒體閱聽調查長期依賴尼爾森(AC Nielsen),但近年越來越多媒體方和廣告主對其調查報告產生質疑!
尼爾森在廣播收聽率調查的嚴重盲點:樣本數不足,以偏概全;調查方式傳統,不合時宜;取樣窄化、欠周嚴度;調查方式不透明、分析嚴重失真。
尼爾森廣播大調查問卷有六十一題,在無強制性及互信基礎上,如何完成如此冗長的問答?而都會年輕上班族,重度依賴行動電話,這一族群被排除在電訪範圍外,如何真實呈現?
就南北人口樣貌來分析:北部人防衛心較強,忙碌且耐性不足,如何能確實完成完整調查?而南部人相對熱情、老齡人口占比較大,對陌生人較不排斥,反應熱烈。這樣的反差,造成北部、尤其是都會地區,取樣困難,南部年齡較長者則取樣偏高。二者皆有大盲點,調研結果偏傾,乃是必然。
更嚴重的是,台灣人口分布不均,致尼爾森在東部地區,在經濟價值、人口數不足,以及調查成本考量下,取樣數低,樣本參考值不足,因此必須加權處理,才足以與西部電台交叉分析。這又產生新問題:一、人口稀少區域之數字被過度放大;二、誰來決定應加權區域和加權值?三、沒被加權加工的區域,相較之下收聽率被稀釋,無法真實呈現。顯示該調查以偏概全、嚴重失真。
媒體數位化發展快速,廣播收聽渠道從傳統的收音機和車上收聽,轉為透過網路及手機APP收聽。廣播從傳統媒體躍升為「新媒體」;透過行動載體、APP收聽已是趨勢,使用行動上網的族群已超過台灣總人口數的一半,而閱聽調查的方法則反其道而行,僅有廿%的網絡相關人口樣本數。
數位匯流令廣播影響力擴大,有效突破功率、覆蓋及作息的限制,尼爾森可有應對措施?
面對這樣的調查數據,廣告主能不心驚?媒體業者能不怨懟?媒體經營者面對不公允的評斷,經營死生皆掌握在這份問題頗大的調查遊戲中。廣告主也因而做了錯誤投放選擇,效果自然不佳,這樣的惡性循環,對大多數兢兢業業的經營者十分不公,對媒體的品牌和運營,勢必造成不良影響。
尼爾森應有更科學有效的調查方式,不認真面對,只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