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9 02:29:48 聯合報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台中市)
根據日本時事通信社的「首相動靜」證實,十月八日中午,日本時間中午十二點到一點廿三分之間,安倍晉三和蔡英文「確實」在同一家飯店。該飯店距離首相官邸車程兩分鐘。也就是說,兩人「可能」已經見面,是百分之百的「確信犯」,絕非「偶遇」。
就在國民黨內各勢力還在爭奪「落選權」時,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已經展開準備執政前的外交之旅。
十月六日到九日間,蔡英文率團訪問日本。訪日期間,拜訪民主黨和自民黨總部,也和安倍晉三胞弟,從小過繼給舅舅岸信和當養子的眾議員岸信夫同遊山口縣(舊長門藩領地、安倍晉三與岸信夫的選區)。同時,由於日本政界及善於精算的外務官僚,已經認定蔡英文是明年五月以後的台灣總統,所以,蔡英文與安倍晉三在東京「偶遇」,實際上不過就是官僚系統在政治數學上加減乘除的結果,一點也不必大驚小怪。
長期以來,日本政治學界習慣性地把與意識形態相關的政治過程稱作「大政治」;而把與民生政策相關的政治過程稱「小政治」。驅動「大政治」必須憑藉政治人物大開大合的政治力;處理「小政治」則必須借重常任文官(官僚系統)鉅細靡遺的專業力。
在台灣,我們一向「只會」用「大政治」處理「小政治」,就是坊間常掛在嘴上的「泛政治化」或一直被誤用的「民粹」。事實上,「泛政治化」或「民粹」的氾濫,不過就是台灣官僚系統貧弱的具體象徵罷了。
明治以來,已定型化的好學、勤勉、誠實、有能的官僚印象,使得官僚系統在日本社會長期保有高度的信賴與聲望。戰後自民黨長期執政,與官僚系統的合作共生關係的文化因素,也可以說即是根基於此。
一方面,自民黨信賴官僚系統強大的「大數據」蒐集與分析能力,在政策制定與執行等政治運營的過程中,委予諸多法外權力;而共生關係的另一面,則為官僚透過預算的擬定、分配與執行,為自民黨政治人物優先進行對特定選區,或特定團體的「利益誘導」。
雖然,此一要素因為九○年代一連串的官僚醜聞,及政策失敗而嚴重動搖。但是,日本官僚系統長期以來,在社會、國民間保有的菁英印象,以及在政治過程中壓倒性的組織力量,即使是在打著「反官僚」旗號的民主黨政權下(二○○九—一二)也從未動搖。
雖然,強、弱是比較的結果,具有高度的相對性。只是,如果和日本的官僚系統相比的話,台灣的公務員確實太弱。空有大數據,但是分析和計算能力貧弱,所以,數學老是算錯。
無論如何,台灣不能只有「大政治」。沒有「小政治」後援的話,政黨政治人物的「數學」太容易算錯。就在台灣再度政黨輪替,幾乎成為歷史事實的今天,蔡英文必須抑制原理主義的「大政治」,基於「數學」,重構台灣的「小政治」。否則,難保不會如同日本民主黨的歷史悲劇一樣,無限接近了歷史的中心,但是卻又怎麼樣都沒有辦法主導歷史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