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一帶一路」上海論壇 14日登場
2018-05-14 17:08聯合報 記者
林則宏╱即時報導
直屬於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的智庫、「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14日在首屆「一帶一路」上海論壇中表示,在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建設將為沿線國家和全球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並獲得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支持。
在去年大陸官方舉辦的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屆滿一周年之際,上海社會科學院、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香港貿易發展局14日在上海共同主辦首屆「一帶一路」上海論壇,邀請來自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孟加拉、哈薩克、義大利、肯亞等20多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學者專家共同參與。
金鑫在開幕致詞中表示,「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包容的發展倡議,目的是在促進沿線各國共同發展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實現這一美好願景,需要各國同心協力。
中聯部前副部長、現任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于洪君則在開幕演講中表示,當前國際力量對比關係進一步加劇,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的地位和作用急劇上升,由此引發的國際格局轉換和世界秩序調整都在向縱深發展。
于洪君指出,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和不可測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格外分明,尤其是2017年1月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使得後冷戰時代的強權政治有了新發展。
他認為,川普發動的貿易戰不僅僅是針對中國,也是針對國際社會。這也使得「一帶一路」倡議作為推動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作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引擎」,帶動國際格局變革的意義和作用將倍加彰顯。因此中國要積極謀劃,努力做好以下四個工作:
一、通過互聯互通,開闢區域性、全球性聯動發展的新路徑。于洪君說,中國所宣導和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本質上就是要通過不斷加強各國間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使中國周邊的國家形成相互依存、密切聯繫的大市場,為實現貨物、人員、技術、資金的自由流通創造條件,這本身就是區域一體化不斷深化的過程。在當前反一體化和逆全球化形勢下,「一帶一路」建設本身就是開闢區域性、聯動性發展的新道路。
二、通過廣泛合作,構建多種形式的平台與夥伴關係網。「一帶一路」建設的實現必須以極其廣泛和深入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前提,這種交流與合作首先是雙邊的,同時也有多邊作為補充,交流合作的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貿易、金融、科技、人文、安全、生態、海關、標準等諸多領域,因此需要搭建形式靈活多樣的對話機制與交流合作的平台。
三、通過互利共贏,打造利益深度交融、責任與共的國際關係新格局。于洪君表示,宣導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首先有助於中國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種市場,有利於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富強和全民復興,對此無須諱言。但中國奉行的是「新型合作觀」,追求的是命運與共的大目標。
因此規劃「一帶一路」項目的時候,須始終著眼於風險共擔、著眼於成果共用。要推動形成平等相待、友好協商、溝通發展的新局面,進而推動形成經濟發展均衡、普惠的國際關係新格局。
第四,通過優勢互補,實現文明互鑒互通,推動人類社會走向共同發展與進步。于洪君指出,「一帶一路」的提出與推進,歸根到底將有助於世界各國不同發展路徑的溝通與合流。因此,借助「一帶一路」推動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生成和發展,應當成為開展「一帶一路」建設始終不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中聯部前副部長、現任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于洪君指出,川普發動貿易戰,使得「一帶一路」倡議作為推動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作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引擎」,帶動國際格局變革的意義和作用將倍加彰顯。特派記者林則宏/攝影
由上海社會科學院、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香港貿易發展局甕同主辦首屆「一帶一路」上海論壇5月14日登場,共有來自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孟加拉、哈薩克、義大利、肯亞等20多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學者專家共同參與。特派記者林則宏/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