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2 03:44 世界日報 記者林奕均/洛杉磯報導
海外華僑長期以來為擁護中華民國不遺餘力。圖為紐約中華公所新任主席蕭貴源(右八)3月1日由僑社大老陪同就任,卸任主席伍銳賢(右九)在中華公所前迎接。 (記者許振輝/攝影)
分享
包括芝加哥中華會館等30個僑社,以及駐芝台北經文處官員,6日上午在南華埠中山公園,舉行紀念國父逝世獻花典禮。 (記者黃惠玲/攝影)
分享
「華僑」與「台僑」是否需要重新定義?台灣民進黨立委羅致政、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10日挑戰「僑胞」定義變成法律名詞,要求僑胞應該明確定義為「從台灣出去的台僑」,引起海外南加州傳統僑社、新僑以及僑務中心激烈反彈,並表示「荒謬至極,絕不可能接受。」綠營支持者看法不一,有人認為「說法太狹隘了」。
民進黨美西黨部執行委員、前僑務委員陳國昌表示,時代力量不足以代表民進黨發言,扁政府對僑胞很友善,「4000萬僑胞說法有一點籠統,希望林昶佐認清僑胞定義,以向僑委會登記有案,且認同中華民國者才算數 。」
洛杉磯台灣會館董事賴慧娜回應,很多名詞會隨著時代不同需要重新定義,大家要公開來討論,在台灣目前國情下,要由納稅人來決定,不是受益人來決定,最好能透過公投來決定,至於那些坐享其成的人,不應該來指手畫腳 。
至於林昶佐說服務4000萬僑胞很畸型的言論,賴慧娜說:「僑委會的預算帳本公開,錢花在哪裡,自然就有公論,如果可以說服大家,當然能夠得到支持。」
針對立委林昶佐「正名」主張,國民黨美西支部常委郭麗娟笑稱,她旅居海外近40年,「台僑是什麼?根本沒聽過!台僑就是台獨,完全不能接受。」她指出,華僑定義追溯到國父孫中山開始,當初民國先烈奔走海外,海外僑居地的愛國人民,出錢出力,這種事蹟教科書上寫得清清楚楚, 但因為台灣時局不同,原本不是問題都變成問題。
橙縣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任楊海華表示,透過在海外推動僑務工作了解到,「華僑是一個國家重要資產」。至於「華僑」、「台僑」兩者間是否存在分明界線,楊海華認為,華僑的形成與中華民國的聯繫,更多的是在情感上,不需特別以名詞定義。只要心向台灣、中華民國,並支持自由民主,都是僑務中心爭取的目標,她堅信:「僑力即國力」。
僑領張自豪批判林昶佐根本搞不清楚狀況,「華僑是資產,不是負債。」他說,從建國到台灣建設,僑胞出錢出力,尤其在救災時期,血濃於水,更是不分你我。「假如類似激進的話語一再出現,只會讓僑界更加離心離德,對台灣產生反感,最終將失去海外支援。」
羅省中華會館主席方杰洲認為區分「老僑」、「台僑」是荒謬至極之舉,傳統僑社將堅決反對。「國父孫中山革命成功以後才有中華民國創立,海外華僑出錢出力,才爭取到自由民主平等的一天,綠營台獨想法在國際上是不能存在的,唯有抓住僑心的力量,才能繼續向世界舞台上讓中華民國國旗繼續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