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動物權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動保法修正共識 流浪動物2年後零安樂死
2014/12/25 05:44 瀏覽1,616|回應4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胡宥心/台北報導】
2014.12.25 03:38 am
 

各縣市的流浪動物收容所二年後將實施「零安樂死」,養牠們到老。
本報資料照片
終結十二夜悲歌。立法院朝野黨團昨天協商《動物保護法》修正草案達成共識,禁止台灣各地流浪動物收容所施行安樂死,並訂定「日出條款」,預定修法通過後兩年實施。若本會期三讀通過,最快二○一七年起全面「零安樂死」。


各縣市的流浪動物收容所二年後將實施「零安樂死」,養牠們到老。
本報資料照片
提案的國民黨立委王育敏表示,紀錄片「十二夜」震撼許多人,流浪動物送到收容所十二天後就要被安樂死,相當不公平。為此朝野立委提出多項動保法修法草案,昨天朝野達成共識,拿掉動保法第十二條中「經通知或公告逾十二日而無人認領、認養或無適當之處置,得以宰殺」規定。
王育敏表示,本會期到一月廿三日,草案應該趕得上本會期三讀。未來台灣將躋身收容所「零安樂死」國家,為了讓地方政府做好準備,草案制定兩年緩衝時間。農委會已編列預算增加收容所、增加收容所人力。

農委會:收容所貓狗會暴增

圖/聯合報提供

圖/聯合報提供
 
收容所零安樂死,流浪動物的安置需求勢必大增。王育敏說,農委會曾強烈反對該項提案,認為會導致收容所貓狗暴增,但修正草案增列多項配套,例如修法將貓狗走失公告期從十二天縮短為七天,原主人未出面,就可以開放認領、縮短等待期間,增加貓狗被認養的機會。
王育敏表示,修正草案也參考台北市的收容所規定,將來只會撲殺有傳染疾病的動物;另外,如果主人要繁殖自家貓狗,也需向主管機關報備;這方面管制較困難,但如果要配合零安樂死上路,就須從源頭管制。

參與協商的國民黨立委丁守中表示,許多新任縣市首長都將「友善動物」作為政見,修一個進步的法,並給地方首長壓力,「一定要解決流浪動物問題,而不是以撲殺作為終極手段」。

另外,強壓羊駝剃毛示眾、迷你豬被強推下水槽、旋轉真馬超時工作,「動物勞工」悲歌不斷。這次修法也將展演動物納入動保法規範,如果長時間讓展演動物接受不當對待,違者將可開罰、甚至有刑責;並開放人用藥劑給獸醫治療動物使用。

圖/聯合報提供


本文於 2014/12/25 05:45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57118
 回應文章
聯合筆記/別讓十二夜變成永夜
2015/02/26 13:07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2-26 02:18:38 聯合報 梁玉芳

新北市政府正在研擬新辦法,打算追隨台北、花蓮等縣市腳步,讓民眾繳交兩千四百元,就可以「合法棄養」家中寵物。

這政策乍聽之下,似乎超級矛盾。一是,台灣遭棄養的狗貓數量還不嫌多嗎?讓民眾交小錢就能擺脫不想養的寵物,等於變相鼓勵變心飼主安心拋棄,這在道德上太不OK。

二是,今年一月立法院修正通過「動物保護法」,兩年後全台動物收容所將「零安樂死」,這個政策大工程,該修、該補的配套措施繁多,直覺解決方案應是積極減少動物收容所的進口量;但「繳規費可棄養」的政策,絕不在減量之列。新北市政府也預估,每年可能因此增加三百隻棄養動物。

但是,由動物福祉深思,「繳費棄養」是個看似迂迴卻可行的政策。

因為在狗口、貓口未能有效登記管理的情況下,在台灣,要棄養動物完全沒有難度。到郊山走走,就會有親人的、明顯曾經有過家人的流浪狗,頂著一身結球的亂毛,親暱地陪你一段。牠們記得與人類的親密,或許更渴望你隨手施予的食物能給牠久違的飽餐一頓。

想要丟狗丟貓,不須誘因,就會發生。多少人將狗帶到某個鄉間,然後上車揚長而去;或載到偏遠山上,拋下多年老狗,名之為「野放」。這不是「放生」,而是「放死」。

當這些「免費」的棄養行動無所不在時,要求民眾「繳費棄養」是更理性的考量—毛小孩少了在野外打鬥求生、覓食,面對街頭威脅各式危機;政府也少了再派出動物管制員或清潔隊捕犬人員街頭追捕的人力成本。

一樣是進收容所,不如光明正大來吧。少了街頭、鄉野求生的迂迴曲折,別再浪費原已不足的動保資源為飼主善後。

這或許與歐洲國家面對棄嬰問題的對策邏輯類似。當社會無力禁絕不受期待的嬰兒來到人世,與其任由棄嬰在公園長椅受凍致死,不如在溫暖隱密處設「嬰兒箱」收受棄嬰,由醫院及兒福組織接手。「鼓勵棄養」的批評已過時。

在高度老化的日本社會,超老族無力照顧四腳朋友,政府於是出動巡迴車,到社區接回缺乏照顧的毛小孩。與其說這是鼓勵棄養,不如說是人獸兩安的理性安排。

再回到兩年後「零安樂死」的政策大限。「繳費棄養」絕對只是諸多配套中的一小環節;在各縣市正著手依照動保法,制定自治條例之關鍵時刻,再次呼籲:「零安樂死」必須由「源頭控管」著手,才能解決流浪動物在收容所「只進不出」的矛盾。

也就是說,必須嚴格監控繁殖場的繁殖,落實出生量/夭亡量/售出量的報表查核;商業化寵物買賣也不能再放任不管、飼主端的狗口與貓口登記多年來未果,此時可賦予深入社區的里長更積極的角色。

「零安樂死」政策將終結流浪動物的「十二夜悲歌」,落實則需要各縣市政府的政策決心;若只是「虛玩一場」,更多的動物擠在爆量收容所內等著病死或餓死,當十二夜成為永夜,那是更大的悲哀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87333
中央有預算 招志工、收容所大改造!
2014/12/25 06:05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4.12.25 03:38 am
 
去年紀錄片「十二夜」引起民眾關注流浪狗議題,昨天朝野立委達成協議,全台動物收容所兩年後「零安樂死」,參與協商的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昨晚表示:「會努力去做。」

王政騰坦言,今年流浪狗貓認養率雖然已經提升到五成七,但收容所經費、空間仍不足;所幸明年已編兩筆預算,包含行政院通過的「改善政府動物管制收容設施計畫」的五年十五點八億,將改建全台動物收容所;還有四年四億社會計畫經費,可結合志工進行源頭管理。

「改善政府動物管制收容設施計畫」內容包括提升全台收容所硬體設備,走向現代化、精緻化、多功能,吸引民眾認養流浪動物,也鼓勵更多民眾來擔任志工,今年高雄、苗栗、宜蘭都有局部改建收容所計畫,嘉義也提出遷建計畫。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朱慶誠表示,「十二夜」上映後引起社會大眾重視,農委會及各地政府也辦了「寵物回娘家」、「三合一認養」等各項計畫,認養率明顯提高。

農委會統計今年一至十月,認養率從四成一提升到五成七,國人認養狗貓達四萬三九五一隻;安樂死率則從四成二大幅降低到二成七,但安樂死的犬貓仍有兩萬○九二七隻。

儘管認養率提升、安樂死降低,但收容所內動物死亡率仍有一成四。朱慶誠坦言,不少收容所蓋在垃圾場旁,環境及衛生條件不佳,「死亡率要降下來很難。」如果未來收容所內的動物不安樂死,也可能因病死或因照顧條件不佳而亡。他表示,未來不排除學習國外,委託民間團體經營收容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57127
新聞分析/零安樂死 也要「安樂活」
2014/12/25 05:58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本報記者侯俐安、薛荷玉】
2014.12.25 03:38 am
 
紀錄片「十二夜」上映一年,引起社會大眾重視收容所內的流浪犬貓困境。立法院朝野黨團昨天達成協議,給農委會兩年時間「終結安樂死」。

但是,把流浪犬貓留置在收容所的土牆鐵籠內,關到老、關到死,就是關懷動物福利嗎?若沒有做好源頭管理,「零安樂死」恐怕只是美好的假象。

幾年前,動物收容所的安樂死期限從七天修法延長到十二天,雖然看似延長犬貓生命,但繁殖場及飼主棄養犬貓的數量不減,收容所犬貓暴增,不少收容所為降低帳面上安樂死比率,放任犬貓餓死、病死或互咬而死。安樂死比率雖降,「不安樂」而死的比率卻升。

近年也有縣市強調「不安樂死」,與動物醫院簽約,補助醫療救援,卻時常可見犬貓被車撞得奄奄一息,動物醫院明知牠們活不了,仍施以手術硬救,讓動物承受雙重痛苦。

幾周前,桃園一家繁殖場將幾百隻貴賓丟在路邊,若不去管這樣的問題源頭,只在後端蓋收容場,是治標不治本。

離「零安樂死」還有兩年緩衝期,農委會未來兩年要做的不只是找地加蓋收容所,更要加強源頭管理,如提升飼主責任、落實犬貓結紮、加強稽查繁殖場,限制繁殖胎數或課徵寵物稅。

關懷動物的福利是文明社會的象徵,我們人類不願受的,也不應讓這群毛孩子承受。取消了安樂死,但代以痛苦活、痛苦死,絕非善待牠們的方式,不如多想想,如何讓牠們「安樂活」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57124
動保觀點/沒配套 狗貓會病死、咬死…
2014/12/25 05:55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董俞佳/台北報導】
2014.12.25 03:38 am
 
電影十二夜讓流浪狗議題成為焦點,朝野立委昨日提出「零安樂死」政策,讓收容所的狗狗不再被撲殺,得以收容到死。動保團體雖然肯定此一作法,但仍呼籲要有配套,否則收容所內雖沒安樂死,狗貓也會因環境及照顧不佳而餓死、病死、互咬而死。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林憶珊肯定「零安樂死」,但她認為,這並非解決問題的最終方法,源頭仍在推廣生命教育、不隨意棄養以及查緝繁殖場。

林憶珊說,收容所的空間是否足夠、環境是否衛生,都是重要的配套,否則許多狗狗即使未被安樂死,因疾病、感染而死的比率也相當高。

她建議,為了避免收容所內狗滿為患,應該要設定捕犬門檻,不要看到流浪狗就抓,未來只抓會傷人、咬人的狗;學校要教導學生與動物相處,收容所也可轉型為教育中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零安樂死,不見得是對待動物最人道的做法,應該要給予牠們最適切的照顧。

陳玉敏說,許多狗被帶入收容所後,因生活空間不足,互咬而死;還有些體弱的狗永遠搶不到飯吃,活活餓死;還有些狗病到奄奄一息,傷口都長蛆了,也等不到醫治,最後痛苦而亡。

陳玉敏說,有狗被撞得臉部全毀,卻因縣市政府補助手術,而不補助安樂死,獸醫將狗的臉部重縫,而不願意施以安樂死、讓牠好走,這不是對待牠們最好的方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5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