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產油國「凍產」協定破局 油價重挫
2016-04-19 04:02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市郊的村民18日用寶特瓶裝的汽油為機車加油。全球16個主要產油國召開的「凍產」會議破局,國際油價18日重挫。 法新社
分享
全球16個主要產油國召開的「凍產」會議破局,主因沙烏地阿拉伯堅決主張應將伊朗納入凍產協定,但伊朗根本不參加會議。談判流產導致18日國際油價一度重挫7%,之後因科威特石油工人罷工使跌幅縮小,但油價仍下跌4%-5%。
倫敦布侖特油價每桶下跌1.8美元,報41.30美元;紐約西德州油價下跌1.84美元,報38.52美元。
凍產會議過程一波三折。與會代表指出,沙國的立場其實是把原先的協定草案翻盤,完全不為伊朗保留任何轉圜空間,最終會議破局,也凸顯沙、伊兩國間的緊張關係難以緩解。
俄羅斯油長洛瓦克在會後表示,他對於一些油國組織(OPEC)國家提出新的要求「感到意外」。洛瓦克指出,伊朗並非凍產會議破局的肇因,言下之意顯然對沙國略有微辭。
卡達能源部長沙達表示:「我們都需要時間來做進一步協商。」
伊拉克代表阿拉瑞說:「我們非常、非常失望。此種結果將影響油價及我們的收入,我們需要一項協定。」
一些產油國仍希望今年稍晚時能夠達成協議,但在此之前OPEC將先於6月召開油長會議。
熟悉沙國石油政策的消息人士指出,沙國不想再另行召開油長會議,除非會議結果能對油價有所助益。
之前國際油市對「凍產」懷抱希望,油價從兩個多月前的每桶30美元以下,強勁回升到43美元。但結果談判破局,卻可能對油價帶來反效果。
各大避險基金在會前所建立的石油多單已達空前高峰,都押注油價將持續回升,現在顯然是利多出盡。
不過,由於科威特石油工人17日起發動「無期限」罷工,已使科威特原油產量劇減60%,可能對油價提供短線支撐。
能源角度公司石油專家塞恩指出,「凍產協定的神話破滅,我們預料油價將大幅下跌,不過科威特罷工可能使跌幅不致過大」。
原油期貨走勢 圖/經濟日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