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農林漁牧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有機農藥零檢出 陳保基:半年內檢討
 瀏覽665|回應2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4.09.26 02:48 am
 
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日前表示,日本有機食品只占百分之二,台灣到處都是有機食品,餿水油事件後,恐怕下一波就是「有機風暴」。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認為這些話「已對(有機)小農造成傷害」,台灣有機農業規範農藥「零檢出」已是全世界最嚴,成為有機農地面積成長瓶頸之一。

陳保基也提到,農委會將在半年內檢討有機制度,使其合理化並接軌國際。

農糧署長李蒼郎說,有機農產品嚴格程度應採「間接性成長」,但台灣一開始就採取最高標準「零檢出」,美國等先進國家的有機農業(汙染物的)容許量已計入環境背景值(土壤、雨水等大自然存在的物質),標準訂定在安全容許量的百分之五,農委會也將朝制度合理化調整。

陳保基去年曾指有機農業零檢出「不切實際」,遭消費者保護團體批評「走回頭路」;但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說,過度嚴苛的「零檢出」制度,讓台灣有機農業走了廿年,面積只從千分之一增加到千分之七。其他農民跨不過門檻,只能繼續採慣行農法(使用農藥、化肥),隨病蟲害愈來愈多,農藥也愈用愈凶。

「放寬零檢出標準,才是理性的做法。」郭華仁說,消費者覺得有機貴,當然要農藥「零檢出」,但台灣人必須正視土地(本來就有汙染的)環境背景值,不能一廂情願以為做得到零檢出;假如因標準放寬,消費者就要拒絕有機農產品,隨檢驗儀器愈來愈精準,能合格的農產品越來越少,最後只會逼使農民走不下去回頭使用農藥。

南華大學專案教師陳玠廷則認為,消費者對有機「零檢出」觀念已根深蒂固,或許用藥和有機不是「零與一」的選擇,農委會可透過分級制度,保障更多「非慣行」農法的農民,幫他們鋪路,一步步走向有機。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蓉說,國外消費者購買有機是肯定「對環境友善」,但台灣消費者看得是「安不安全」。他說,「我們用放大鏡檢視有機,嚴格到農民做不下去,卻放任慣行農產品的生產環節汙染環境、再吃下農藥」,如何輔導農民走向不用農藥、減少農藥,才是政策應走方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01063
 回應文章
新聞眼/鐵板一塊 扼殺有機生機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本報記者侯俐安】
2014.09.26 02:48 am
 
有機食品遭點名是「下一波風暴」,昨立委更公開質疑「台灣的有機蔬菜這麼漂亮,就像用過農藥一樣」,讓投入友善耕作的農民飽受壓力。

有機農業發展面臨瓶頸、必須檢討是事實;但檢討的不是「再加嚴」,而是看到更深層的土地意識,「適度放寬標準」讓更多小農得以投入。

事實上,國內有機驗證採全世界最嚴格的「零檢出」,使得有機農業走了廿年,農地成長面積成長量少到無法與農藥成長相比。

從消費者角度,零檢出雖「極度安全」,但鐵板一塊的嚴苛門檻卻扼殺有機農業生機。台灣田田相鄰、水脈相連,許多小農採友善土地農法,卻難逃鄰田、灌溉水或空氣中微量的農藥汙染,用心栽培的無毒農產無法取得有機驗證,被迫回到慣行產銷鏈。

適度放寬「零檢出」標準並非「敞開大門」,美國等先見國家針對有機農產品早已訂有微量殘留容許量。若顧及既有有機農及消費觀念,也不妨比照日本將農業用藥分級,建立制度,訂出慣行農法、減農藥、栽培過程有機、最終農藥零檢出等四級。

友善環境的真諦是指栽培過程有機,而非只追求最終農藥零檢出。讓有機農產驗證與管理應回歸台灣小農、小規模耕作的現實,訂出合乎現況的規範,才能鼓勵農民回歸友善土地農法。消費者也就能吃到少一點農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01069
徐重仁:提醒消費者 不是非有機不可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唐守怡/台北報導】
2014.09.26 02:48 am
 
對於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傷害小農」說,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澄清,談有機議題不是要引起恐慌,用意在提醒消費者,只要是符合安全標準產生的食物,就是安心選擇。

徐重仁認為,完善的有機食物機制必須仰賴政府、廠商、消費者共同努力。政府先要建立把關機制,制定嚴格審核標準,讓廠商遵循、消費者信任;其次,很多廠商用心經營,但因環境問題,稍有疏失就可能遭受汙染,廠商需秉持誠信,加強控管機制。

他也認為,不一定非有機不可,有些無毒、非基因改造的食物也很好,只是消費者不明白如何辨別,如果對有機、無毒、非基因改造有正確認識,就能選擇符合自己需要的商品。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0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