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9 09:44 經濟日報 編譯 鍾詠翔、黃智勤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目前在摩洛哥監獄服刑的哈亞曾是伊斯蘭國(IS)數十名攝影師之一,他的工作內容猶如拍攝一場中世紀實境秀,負責跟拍IS勢力範圍的日常生活,錄製精心安排好的場景,包括作戰與公開斬首的畫面。
攝影機、電腦等影音設備定期從土耳其運來,再被分配到一個由外國人主導的媒體部門。據傳該部門中至少有一名美國人,製作影片的技能來自過去任職媒體與科技公司的經驗。
另一名叛逃者指出,IS擁有媒體大軍,這些人領的薪水較軍人高、配的車也更好,「他們有能力鼓舞內部成員作戰,並對外招募更多新成員」。這股勢力逐漸延伸到IS勢力範圍之外,10月的巴黎恐攻正是由IS的海外追隨者所發起,這些人分散在多個國家,跟該組織的聯繫僅存在於網路。
從IS釋出的大量影音與宣言來看,他們的目的不僅是要引起國際社會恐慌,還想要滲透全球觀眾。對內,這些影片的作用則在建立自身的合法性。
IS的宣傳機器看似有矛盾之處,內部高度管制影音與訊息的製作,卻又仰賴網路與社群媒體進行散播。它釋出的訊息也互相牴觸,既要將自身美化為和平、牧歌式的政權,多數時候卻又充斥著暴力。
IS傳遞的雙重訊息意在影響不同的觀眾。斬首等血腥場面的用意在威嚇西方敵人、吸引被剝奪公民權的穆斯林男性加入宗教份子的行列。另一系列影片則將IS描摹為適宜人居、充滿愛心的國度,例如微笑著巡邏的宗教警察與在河畔捕魚的居民。
IS的媒體軍團相當仰賴凱達組織的媒體老手、懂得使用社群媒體的年輕招募者,以及類似極權主義的官僚規範。
據叛逃者與現任成員所稱,他們帶進敘利亞的攝影器材一抵達馬上被扣押,以防任何未經授權、有損形象的影像流傳上網。只有特定成員才能操作攝影機,且須遵循嚴格規範,並在拍攝完成後將所有配備上繳。
一名負責監控IS媒體活動的美國情報官員指出:「IS就像企業一樣注重形象,他們費盡心思塑造自己的『品牌』,就像『我是可口可樂』或『我是Nike』一般。」
IS已以逾50種語言製作數百部影片、錄製每日廣播、每月平均在推特上被提及200萬次。
儘管推特與臉書努力關閉與IS有關的帳戶,並禁止相關訊息流通,但用戶總是能以各種方式突破封鎖;先前便有不少成員改用Telegram(一個由俄國工程師開發的聊天App),不過巴黎恐怖攻擊後,Telegram開始清除IS相關帳號。
一名摩洛哥情報局資深官員指出:「如今我們得對抗宣傳戰,因為宣傳在招募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凱達組織過去向來在清真寺等地點直接招攬成員,但如今恐怖份子透過網路招募90%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