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農林漁牧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假農民坐領津貼 真農民卻無農保
 瀏覽3,206|回應17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黃福其/連線報導】
2014.05.20 03:05 am
 

賴青松
本報資料照片
全台沒務農卻坐領老農津貼的假農民充斥,每年吃掉國庫上百億元;諷刺的是,在宜蘭種稻十一年、耕作六甲地,並發起「穀東俱樂部」的賴青松,因少了一紙農地租約,被認定不具農民資格,至今無法加入農保。
坐領老農津貼的假農民有多少?曾為假農民案兩度糾正農委會、內政部的監委沈美真表示,據她調閱行政院主計總處農業人口資料,與勞保局一○一年農保人數比對,數據顯示吃農保的假農民逾九十萬人,每年造成國庫損失保守估計超過百億。

假農民充斥,相關查核無力,諷刺的是,在宜蘭發起「穀東俱樂部」,賴青松號召三百多位民眾採預購方式成為穀東,支持友善耕作,務農時間長達十一年,至今仍被排除「農民」之列,無法加入農保。

留日法學碩士賴青松,二○○四年選擇到宜蘭當小農,不施農藥,在乾淨土地上生產健康糧食,採預購方式支持友善耕作,引起很大回響。

賴青松為農業帶來新思維、新做法,農委會邀他當「漂鳥計畫」代言人,銀行找他當形象廣告主角。但這麼一個一步一鋤的農民,只因沒有農地租約,政府不承認他是農民。

賴青松說,他名下雖沒農地,但租耕了六甲地。在鄉下,農民被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政策嚇壞了,深怕簽下白紙黑字的農地租約後,最後農地還要分給承租的佃農;所以出租田地只憑口頭約定,從不留書面租約。

儘管他是實實在在的農民,但目前政府對農民的認定是「管地不管人」,他因此當不成政府口中的「農民」。

種稻十一年,賴青松無法投保一個月不到一百元的農保,年滿六十五歲也領不到老農津貼;他一家四口必須投保國民保險,一個月保費兩千多元。

賴青松說,台灣這種法令與實務上的嚴重落差,極不合理。只要有錢到鄉下買塊農地,不管有沒有務農就是農民,可以享有農保資格;像他們這些買不起農地、拿不到租約、真正耕作的小農,不被認為是農民,無法投保農保,令人感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97229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休耕恐斷炊 農糧署允展延貸款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1-10 聯合報 記者張裕珍/苗栗報導

水情吃緊,苗栗稻作近4000公頃農田將停灌休耕,立委陳超明昨天邀集農糧署、農委會等單位協商後,敲定農機貸款本金將自半年展延至一年,並推動多元擴大就業專案,協助農民度過休耕的難關。

農委會日前宣布停灌休耕政策後,苗栗縣3963公頃土地受影響,苑裡鎮占六成;未來若水情不佳,中港溪流域也可能宣布停灌,全縣休耕面積將達6046公頃,重創縣內農民生計。

立委陳超明昨天與農糧署副署長陳俊言、農金局局長許維文、農水處處長張敬昌及農委會輔導處副處長周若男等人研商,終於獲得初步結論。

許維文同意農機貸款本金可展延至一年,政府將代繳其中半年利息,農金局也會於申請表格中,敘明讓農民選擇還款方式。

農民因休耕賦閒在家,周若男說,近期將主動與勞動部研擬多元就業方案,以停灌區內的農會為申請單位,輔導休耕農民在停灌期間「短期」就業,以維持家計。

陳超明指出,感謝各單位傾聽農民心聲,保障農民,至於補助金額與實際耕作者等問題待議,陳俊言已允諾近日到苗栗與農民協調,希望能保障農民權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61682
桃園上百代耕農抗議 4訴求爭權益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1-10 聯合報 記者鄭國樑/桃園報導

上百名代耕農民昨天到桃園市政府抗議經濟部、農委會1期稻作休耕政策未照顧真正耕作的農民,「把我們(代耕農民)的尊嚴放那裡?」他們提出補償實際耕作者等4大訴求,市長鄭文燦指示農業局向中央反映,希望政策能照顧實際耕作的農民權益。

代耕農民提出4大訴求包括:1.落實休耕停灌補償於實際耕作者,2.勿讓買土地投機的假農民不當得利、發水荒財,3.以103年一期實際耕作者為發放基準,4.地主需確實填報103年一期作真正耕作者姓名及詳細資料,以落實農委會主張「發放給實際耕種者」。


上百名代耕農民到市府廣場陳情,抗議中央1期休耕政策對「小地主大佃農」不公平。 記者鄭國樑/攝影
分享
「小地主大佃農」代表徐同權說,到市府抗議最主要是爭尊嚴,沒水可以接受,但是經濟部、農委會公布停灌政策前,完全沒和「小地主大佃農」的代耕農民溝通「把我們的尊嚴放那裡?」

徐同權強調,代耕農民要的是公平正義,不是補償金,休耕當然影響農民的生計,但是休耕政策頒訂了,不能受照顧的農民怎麼辦?他說,先前向政府反映點出休耕政策的問題,但是中央不重視反而傳出代耕業造謠生事,讓人無法接受。

農民莊福鑫、羅徐彩虹指出,他們代耕20、30公頃農田,已開始翻土整田,投注機具、人工都是開銷,過去休耕補助對象是地主,代耕的田有不少地主不簽約,不但拿不到補償費,連工本費都要自己負擔,損失求助無門。農業局表示,中央預訂14日公告1期休耕內容,會真實反映農民意見,幫他們爭取權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61681
觀察站/軟硬戰術 陳保基成功達陣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本報記者侯俐安】
2014.06.28 03:10 am
 
老農津貼改革法案三讀通過,農委會以不到一年的時間在選前突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扮演關鍵推進器的角色。陳保基抓準時機,在立法院內外軟硬兼施,頻頻下鄉以「農民聽得懂」的語言柔軟解釋,在立院辯論時卻不曾屈服。先確立戰略,再透過「軟得更軟、硬得更硬」的戰術,成功達陣。

老農津貼改革一直是歷任農委會主委「想碰又不敢碰」的馬蜂窩。這個觸及民眾荷包的高難度改革,陳保基對準「公平正義」目標,對內,農委會第一線人員做足準備;對外,他則是戴著鋼盔往前衝。

八個月來,在立法院攻防期間,場面數次火爆,陳保基卻以總一個「理」字反駁,期間曾因「假農民」三個字,遭綠營攻擊「欺負農民」,陳保基最終放軟身段解釋;另一方面,他更拿出扎實的農保清查成果、精準的數字統計,避免讓文字遊戲失焦,並用實際案例,例如「有些醫生娘都在領」,說服社會正視改革的必要。

上會期立法院休會在即,老農津貼改革修法草案卻遲滯,他甚至不惜說出「國家被立法院卡住」得罪立委的重話,一舉讓此議題升溫,也讓社會聽見農民心中期盼公平的聲音,不僅獲得認同、化解誤會,終於促使修法過關。

馬政府民調疲軟,政府推動許多重大政策頻受挫,政務官經常感嘆「做不了事」。但反觀被認為最棘手的沉痾—老農津貼改革,農委會卻能在八個月內改革完成,雖無法一次到位,卻踏出了關鍵的一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124134
陳保基:長期務農農民 不受影響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4.06.28 03:10 am
 

立院臨時會昨審理「老農津貼修正草案」,院會最終以表決方式通過政院版本的修正案。
記者黃義書/攝影
老農津貼改革法案在距離選舉不到半年三讀通過,幾次上火線力促修法的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天坦言「鬆了一口氣」。他也強調,新制可長可遠,也找回公平正義,而且「對長期務農的農民,絕不會有任何影響。」
去年十月,農委會提老農津貼重大變革,門檻從現行投保六個月,提高到十五年才能領。由於年底選舉逼近,這項原本被視為「不可能的任務」,由於前置作業準備完整,以不到一年通過修法,陳保基扮演關鍵角色。

陳保基說,老農津貼制定廿年來,門檻從來沒有調整過,從六個月跨到十五年,「應該是很正常的一步」。他感嘆,老農津貼早該調整了,如今跨出這一步,至少先讓老農津貼恢復公平正義。

不過昨天三讀通過後,綠營仍有部分聲音,質疑修法影響農民權益。陳保基強調,修法後對在領農民完全沒有影響,「唯一影響到的是那些只投保六個月農保、年滿六十五歲就能領的人;難道這就是民進黨要支持保護的人嗎?對於這些指責,我們沒辦法接受,因為不是事實。」

陳保基表示,老農津貼修正條例通過後,節省不必要的經費支出,可用於農業建設、輔導青年農民、改善農水路等,不僅讓農業經費運用更有效率,也有更多機會照顧年輕農民,投入農業行列。

除提高老農津貼領取門檻,對「源頭管制」的農保資格清查,農委會表示,從二○○九年八月迄今,已清查六萬餘人因資格不符退保;此外,加保六個月延長至十五年,與勞保年金相同,未來可讓農民福利,與國家社會福利接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124132
終結「假農民」 老農津貼請領門檻提高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陳乃綾、李昭安/台北報導】
2014.06.28 03:10 am
 
為防堵「假農民」請領老農津貼,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修正案。老農津貼請領門檻,由現行農保年資六個月,一口氣提高到十五年;加保六個月以上不滿十五年者,津貼減半。農委會統計,新法上路十五年後,平均每年可幫國庫省下卅億元。

老農津貼修法從年初至今朝野內部各有異見,但因此案已過協商期,立法院會昨交付表決。民進黨和台聯雖仍批評農委會審核不力、汙名化農民,但在國民黨團甲級動員、全力支持修法下,全案以五十七票對卅八票通過。

 

圖/聯合報提供
條例修法前,年滿六十五歲、入農保滿六個月的農民,就可請領每月七千元的老農津貼。但監察院曾提出糾正指出,不少民眾為領津貼而鑽法律漏洞,在六十五歲前購買農地、入農保,成為「假農民」。立法院長王金平日前也說:「一些穿高跟鞋的、穿得趴哩叭哩的,還有開賓士的,也領老農津貼。」

由於農委會每年投入五百億元發放津貼,「假農民」嚴重排擠其他社福資源,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去年底提案修法。

陳保基表示,現行規定使短暫從事農業或長期旅居國外者都可領取津貼,無法真正「照顧長期從農者」,又造成農業經費配置失衡,極不合理。

新修正條文明定,請領老農津貼需年滿六十五歲且農保年資合計十五年以上,或已領取勞工保險老年給付的漁會甲類會員,年資合計十五年以上,才能請領老農津貼。

至於施行前已加農保,年資合計六個月以上未滿十五年者,津貼金額減半為三千五百元,但未來年資達十五年時,即可領全額津貼。

另外,有農民申請津貼後卻長期旅居國外,沒有實際務農。這次修法也參考國民年金法,新增「戶籍與居住條款」。老農除了需年滿六十五歲,還須在國內設有戶籍,且最近三年每年都要在台灣居住超過一百八十三天,才符合請領資格。已請領津貼的農民,若長期旅居國外,新法上路後恐遭停發。

目前已請領老農津貼的農民中,共有六十六萬人不受修法影響;農保年資六個月以上但未滿十五年者,其津貼將減半,受影響人數約兩萬六千人。農委會表示,這些津貼被突然減半的農民,有六成將在五年內符合領取全額的資格。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124129
農民觀念翻轉…不要老農津貼要勞保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4.06.01 03:03 am
 
老農津貼修法進入關鍵時期,曾有人質疑究竟如何定義「老農」?事實上,早在去年底青年農民聚會時,就可窺見這些「未來的老農」觀念早已轉換:他們不要老農津貼、而要勞保老年給付;不要天然災害救助,盼望能有作物保險。

青年農民張智傑,八年前辭去年薪百萬的台商主管工作,加入「小地主大佃農」,承租十公頃土地,種植有機黃豆、稻米。

踏進農民一行五年,直到上月初他才投保農保,每月繳納七十八元保費,未來當他到六十五歲時,每月可以領取七千元老農津貼。

不過,他反覆思考著,「農保保費很低,每月負擔輕鬆;但若年紀大了、體力無法負荷,離農之後、通貨膨脹,到底每月七千元可以做什麼?」

張智傑認為,現行農保制度並不健全,若能加入勞保,在青壯年時期努力一點,將能享有年金及更多社會福利與保障。

此外,每遇颱風水災,農作物損傷,農委會有套天然災害救助機制。但也愈來愈多農民,期望增加天然災害保險制度,借助保險分攤風險機制,更有保障。

農委會企畫處長曹紹徽說,當天災導致農地損傷時,專業農民當季恐完全沒收入,但天然災害救助有一定的補償金額,往往只到兩成;若採保險制,可比現金救助成數更高。

青年農民蘇建鈞說,天然災害救助對國庫既是傷害、對農民的保障也不大;若能依照面積、作物、種植時間投保,保愈多、理賠愈多,會更理想。

張智傑說,除了觀念要調整,也牽涉農業政策,政府要思考如何帶領農民加強品牌形象、提高收入,不被中間盤商控制,回歸市場機制。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說,目前希望先盡速通過「老農津貼暫行條例」修正草案,照顧長期從農的農民,再慢慢調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106393
老農津貼改革 6都15年省48億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侯俐安、鄭維真、胡宗鳳、洪敬浤/連線報導】
2014.06.01 03:03 am
 
「老農津貼暫行條例」修正草案通過後,不只中央可省下經費,投入農業升級,直轄市六都也能率先受惠,總計十五年可省下四十八億元,其中台南市府每年可留下一億元、居六都最高。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說,當核發比例符合公平正義後,「一年可少編一億、輔導青年農民轉型,該有多好?」

老農津貼每人每月可領取七千元,直轄市政府法定支出必須負擔其中兩千元。以去年為例,全國六十六萬人領取五六二億元,其中六都有廿五萬人領取二一九億元;六都支出六十二億,台南市就占了三分之一。

從資料可見,台南市去年共有八萬三千多名老農,領取七十億五萬多元,市府負擔其中廿億一萬五千元;其次是高市府十五億,台中十二億、桃園七億、新北六億、台北一億。

立法院上周一初審通過修正草案,進入一個月的朝野協商期,最快可在月底、立法院臨時會中三讀通過。

屆時老農年滿六十五歲時,每月領取七千元的資格,將會從農保投保年資六個月,提高到十五年,讓務農六個月、和務農卅年的老農,領取金額有所區隔。

新法若能順利上路,根據農委會資料,老農津貼整體預算,將可在未來十五年省下四六三億元,除了農委會的四百多億元外,還包括六都也可少負擔近五十億元。

光是台南市就能省下十五億元、台中市十一億元、高雄市八億,相當可觀。

農委會表示,未來無論是輔導農民取得土地、補助購買農機具或改善農水路,直轄市政府將有更多預算可以用在刀口上。

高雄市長陳菊對農委會的作法不以為然,她強調應稽查「假農民」, 而非墊高門檻傷害真農民;台南市農業局長許漢卿表示,一名六十五歲農民若活至七十七歲,可從市府領到二十八萬八千元,台南每年這類人口有八萬多人,數字可觀,一旦修法即可篩掉鑽漏洞者,把預算轉為投資結構性的改善工程,發展農業。

台中市農業局長蔡精強說,台中市農業局七成預算都花在農保、津貼,未來省下來的錢可花在刀口上,提升農業品質與發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106389
王金平:農業法案送到院會後 會好好處理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程平/台北報導】
2014.05.20 02:53 pm
 
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批評立法院卡住,讓不公不義的農業法案修不動立法院長王金平今天表示,老年農民福利津貼還在委員會初審,尚未到院會層級。等送到院會後,會好好處理。他強調,國家在各方面都要進行改革,怎樣改革,朝野再繼續討論協商,該做的還是要做。

陳保基昨天接受本報專訪時批評,包括「糧食管理法修正草案」及「老農津貼暫行條例修正草案」,雖然政府想修法改變現行法案的不公不義,但立法院卻擱置不審理。

對此,王金平上午只簡短表示,老農津貼法案送到院會時,會好好處理。對於馬總統就職滿6周年後,行政立法兩院的關係,王金平則認為,行政、立法互動有改善,也希望將來通力合作通過一些福國利民法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98050
資訊圖表/兩大農業重要法案卡關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資訊圖表/兩大農業重要法案卡關



全文網址: 資訊圖表/兩大農業重要法案卡關 | 農業法案卡立院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685755.shtml#104#ixzz32D5TsNTz 
Power By 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97295
陳保基:農業預算 67%用在福利補助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
2014.05.19 09:28 pm

總統府今天舉行5月總統府月會,邀請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以「區域貿易協定下,台灣農業的未來」為題作報告。
中央社
總統府月會上午聽取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專題報告「區域貿易協定下,台灣農業的未來」,報告中提到,福利政策不斷加碼,造成我國農業方面預算,67%都用於福利和補助,只有一成用在產業輔導。
陳保基報告中指出,農委會預算大部分需用於法定福利及補貼,比例高達67%、約822億元,其中老農津貼就花了494億元,福利政策不斷加碼,影響施政資源流動。產業輔導預算約74億元、約6%,加上農村再生基金60億元、5%,預算僅一成用於產業輔導,無法發揮功效。

他提到,農委會推動老農津貼改革,希望加強農保資格的審查與清查,強化現地勘查機制,目前修正草案在立法院已經完成初審,送朝野協商,若能順利推動修法,估計未來15年可省下450億元,轉做其他重要政策使用。

報告中提到,台灣農業核心問題,分為土地、人、產業三面向:土地仍以耕作為主,侷限土地利用;福利政策做為核心,造成從業人員老化;產業方面,仍以銷售出及農產品,為擴大價值,長期低糧價策略,產業式微,年輕人不願投入。

因應自由化開放市場,農業戰略思維應從生產型農業,擴大為「新價值鍊農業」,透過創新加值與跨域合作,見立台灣農業國際品牌,達到產業加值;推動地產地消,連接農業人地水資源與經營效率,發揮在地特色產業加值綜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97294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