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
2014.04.15 03:39 am
鸞山梅子滯銷,讓農民採收時很心酸,未採的梅子寧可放任落果當肥料。
記者李蕙君/攝影
台東縣延平鄉鸞山村因土質關係,只能栽種少數水果及梅樹,今年梅子盛產,和農會契約收購量太少、1公斤價格才10元,不敷成本,讓梅農臉上卻沒有笑臉。
農會也感嘆表示,去年氣候影響梅量產少,梅農繳交量少到有的甚至拿不到農糧署補助,使得今年登記量減少,各地也都出現相同現象,已協助另尋其他管道行銷。
延平鄉是台東縣第4大的產梅鄉鎮,以鸞山區最多,200多戶居民有50多戶靠產梅維生。
鸞山村長王勇生表示,當地產梅超過30年歷史,梅樹都是20多年老樹,在梅子產業落沒時,梅農也曾企圖轉型栽培其他作物,但當地土質僅適合水蜜桃等少數品種水果,還是以種梅的品質最好;加上其他水果需要高技術、高成本,農民都已老邁或有經濟壓力,做不太來。
往年鸞山梅農多與當地所屬的鹿野地區農會契約收購青梅,作業方式要農民繳交完今年收購量後,就得登記明年需要農會收購的產量;今年農民登記農會總收購量250公噸,卻遇到梅子盛產,竿採梅1公斤才賣10元,產量過多又滯銷,怨聲連連。
梅農胡珠美說,今年冷冬氣候佳,梅花開得好,梅子也豐收,卻一點也不開心,只能任其落果當肥料。梅農烏滾表示,梅花盛開吸引大批遊客到鸞山賞梅,但「沒有一戶梅農賺錢的」。
梅農胡明仁說,會自製梅加工品包括梅酒、Q梅、脆梅等,但銷售有限,沒有機器與技術、不懂行銷的農民需要更多輔導。
鹿野地區農會推廣股長張豪傑感嘆指出,往年與梅農契約總收購產量約300公噸,今年少500公噸,農會依約可多收20%的產量;縣內各地梅農多半遭遇相同困境,已與蜜餞工業同業公會等單位協調收購,但價格肯定不如農會收購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