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暮˙哈就說,鄭成功登台後就以侵占方式,掠奪原住民土地、屠殺原民,她指鄭成功不是開台聖王,「台灣真正的主人是原住民」,若市府不拆除鄭成功銅像,「拉倒孫文銅像的事件會再重演」。她主張市府應將鄭成功文化節轉型,改成台灣文化節。
文化局主秘黃名亨表示,文化局一直都尊重多元文化,會針對谷暮˙哈就對鄭成功文化的訴求,與工務局及民族事務委員會進行研議。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寶「魯王壙誌」乍看只是塊灰黑石碑,材質既不稀有,也非名家題字,常讓觀眾不解國寶價值何在。其實它最珍貴意義,在於所刻文字推翻清人所寫明史「鄭成功將魯王沉入海」的說法,,也釐清台灣在南明時期的歷史。
根據明史記載,魯王朱以海在抗清失敗後,輾轉「遁入海上,久之,居金門,鄭成功禮待頗恭,既而懈。以海心不能平,將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將鄭成功寫成腹黑小人。
但魯王壙誌出土後,碑上明記「魯王素有哮疾,壬寅11月13日中痰而薨」,世人才知魯王是死於氣喘。另外,根據碑上所言魯王辭世時間,晚於鄭成功死時,世人這才知鄭成功被清人「陰」了。魯王壙誌因此被視為對台灣南明史研究意義重大。
魯王生前飄零,24歲遭逢清兵洗劫魯王府、身為當時魯王的哥哥朱以派自縊殉國,兩年後被明思宗封為魯王後,又受封四天就因闖王李自成攻陷北京,一路從山東漂泊到浙江、福建、金門,又到廣東、浙江,最後又敗回金門,45歲就撒手人間。他死後竟也繼續漂泊,光是墓就有三處。
在金門,除了19世紀發現的魯王「疑墓」(後證實為宋代命婦的墓)、1959年發現的魯王真墓,還有前總統蔣中正在真墓出土後,下令重建於「小徑村」與「無愧亭」間的魯王新墓。
魯王壙誌揭露重大史實,魯王疑墓所留碑記年分,也凸顯有別台灣的歷史印記。細看蔣中正等人在國民政府遷台前留下的碑記,都以民國落款,但同時期在台灣建的碑,由於是日據時期,都是以日本年分如「昭和」等落款,意外與魯王流轉於明清間的處境相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