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0 03:01:46 聯合報 編譯田思怡/報導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廿國集團(G20)的央行總裁和財長九日起在伊斯坦堡集會,而其中半數國家的央行今年已採取貨幣寬鬆措施,歐元區、中國大陸、澳洲和加拿大等經濟體的央行競相讓自家貨幣貶值,一場全球貨幣戰爭已開打。
會議公報草稿指出,各國同意貨幣政策須持續寬鬆,直到經濟成長展望改善為止。
華爾街日報報導,如果這是一場戰爭,到目前為止還算溫和。各國央行採取的貨幣寬鬆措施以降息為主,也購買資產。這些動作已撼動外匯市場,使某些國家的幣值貶幣,另一些國家的幣值升值,例如美國。
如此一來,採取貨幣寬鬆國家的經濟將獲得助益,其他國家的出口商則因幣值升值面臨挑戰,例如美國、瑞士和丹麥,這些國家的央行也面臨一些艱難抉擇,例如美國的聯準會將決定是否升息。
美國銀行分析師在發給客戶的信中寫道:「市場已逐漸形成共識,一場沒有說出口的貨幣戰已開打。」信中指出,今年貨幣市場的波動,是近廿年來非危機時期最劇烈的。
通常貨幣戰爭指的某些國家刻意讓本國幣值貶值,以促進出口,抑制進口,是以鄰為壑的做法,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但這次有點不同:大部分央行並非以讓幣值貶值為目標,因此並未如過去的貨幣戰,在公開市場大買其他外幣。這些央行採取對經濟最有利的措施,若導致貨幣貶值就更好。
除了瑞士央行上月突然放棄讓瑞士法郎匯率釘住歐元,放手讓瑞郎升值,可能重創瑞士經濟外,這場貨幣戰爭尚未出現明顯的受害者。
這次貨幣寬鬆趨勢並非如六年前美國的寬鬆政策,是為因應金融危機。各國央行的目標是為扭轉通膨率太低和經濟成長太弱的情勢。
歐洲央行帶頭貨幣寬鬆,上月宣布購債計畫,到二○一六年秋天,可能加碼到逾兆歐元。
這些政策使債券殖利率降到谷底,股市上漲,各央行希望全球的貨幣寬鬆能促進全球需求,但資產市場還能對提振經濟有多少幫助,令人存疑。歐洲經濟仍停滯,希臘政治動盪,大陸等新興經濟體成長減緩,各國央行仍面臨巨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