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黃介正】
2014.07.09 02:02 am
近來東北亞情勢變化甚大,各國之間從彼此較勁到交叉角力,固然皆基於本國利益,而後續之互動發展,對區域的整體安全環境,則將有長遠的影響。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首度捨北韓,而先赴南韓進行國是訪問,北韓數度進行導彈演習以示不滿;日本安倍政府力推變更「集體自衛權」的憲法解釋,將日本從無法海外用兵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也將日本推向難料的未來;中國甫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防務會議上,與美國和日本針鋒相對,如今又面臨美國對日本內閣會議決定修改新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表示歡迎,相關局勢詭譎異常。
東北亞周邊各國近乎同步發展的政策變化,自然令人屏氣關注,但目前仍在戰術調整階段,尚不至於撼動區域戰略格局。
美中兩強雖然仍未就「新型大國關係」尋得雙方共同接受的內涵,但是概念上已經明顯描繪出:兩國都強大到既難以互信交好,又不能對抗決裂,只能盡力維持「和而不信,鬥而不破」的局面。
去年十二月初,美國巡洋艦考本斯號在南海監視中共航空母艦「遼寧號」訓練,險些與解放軍海軍護航軍艦對撞;但今年四月美國國防部長海格訪中,即獲邀登上「遼寧號」參觀。美國五月以竊取網路機密,起訴五名中共解放軍軍官,六月解放軍仍依計畫首次參加環太平洋聯合軍事演習,本月美中兩國政府的定期「戰略與經濟對話」也在今天如期召開。
日本安倍晉三首相,無論係為因應中國大陸崛起所形成的威脅,或是原本即矢志改變日本成為「正常國家」,從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到確立「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和新的《防衛計劃大綱》,從宣稱願意領導並協助亞太國家對應中國崛起,到提出「積極和平主義」的新安全保障政策,並強勢主導內閣重新解釋憲法第九條的自衛權,頗有黷武好戰的態勢,亦引發鄰邦之疑慮。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安倍首相的一連串積極安保政策,並未跳脫美日安保同盟的架構,反而將日本與美國的海外軍事行動綁得更緊,無論是做為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的馬前卒或代理人,日本外交的自主空間反被壓縮,將來倘若經濟成長不如預期,安倍內閣的危機將會更大。
在近來美中日三方競爭對峙之中,南韓朴槿惠政府獨樹一幟,展現游刃有餘、兩面得利的政策操作手腕,在區域各國均冀望將「賺錢靠中國,安全找美國」的共同戰略指導,發揮得淋漓盡致。
習近平率領龐大的代表團前往首爾進行國是訪問,固有利用日韓矛盾的意圖,也有離間美韓同盟的可能,然而南韓的算計當非合力抗日,而係以中國可能為朝鮮半島態勢發展,創造新機遇為主要考量。中國試圖以戰略合作夥伴的訴求,就此挖走美韓同盟的牆角,恐非易事。今年五月在上海舉辦的「亞信峰會」中,南韓即為否決中國倡議發表聯合聲明的唯一美國盟邦,亦為南韓視美韓同盟為根本利益的明證。
在東北亞,美國目前確有因日韓不合所衍生,妥善處理聯盟關係的壓力;但是美日、美韓兩個超越一甲子,根深柢固的軍事同盟關係,亦非可輕易撼動,將仍為區域的「超穩定架構」。習近平思考美中兩強的「新型大國關係」,自然不會少了這個算計。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