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吳文良/新北市報導】 2013.09.23 07:39 pm
新北淡海新市鎮二期徵收─大埔第二? / 吳文良
「淡海二期反徵收自救聯盟」成員蔡瀛說一期只開發三成,為何急著開發二期?
記者吳文良/攝影
苗栗大埔徵收案引發建設與守護家園的爭議,這股效應正在民間發酵;新北市淡水區淡海新市鎮第二期開發案,正面臨這股效應衝擊。
「一期只開發了三成,為何急著要開發二期?」二期開發區許多居民心中都有這樣的疑惑,不解一期開發區內雖然高樓林立,「裡面很多空屋」,營建署為何執意開發二期,還要迫遷六千戶。
世居淡水下圭柔的居民蔡瀛說,一期空屋率高達三成四,營建署如果不能以理服人,「這裡將成大埔第二!」市議員呂子昌也憂心說,相關單位若未妥善處理,民怨只會比大埔更激烈。
但官方看法與民意有落差。營建署副組長蘇崇哲表示,淡海新市鎮後期開發有必要性,主要是適時儲備土地、平抑土地需求,且符合多數地主期望;營建署會審慎處理,希望能化解民眾疑慮。
驅車進入淡海一期,建案如雨後春筍般推出,但靠海邊的區段則長滿雜草,形成強烈對比。
位於一期的淡水區新行政中心明年底將啟用,旁邊已有大型連鎖量販店進駐,買氣還不錯,但裡面不像其他量販店設有美食街,工作人員說「沒有足夠的來客!」因為附近很多大樓都是空屋。
靠海新市一路兩棟大樓,每棟有近百戶房屋,完工一年多,居民說,他那棟現只住進不到十戶,一樓店鋪沒人承租,附近唯一開店是房屋仲介,大部分房屋都在投資客手裡。
六百戶的「國家新都」是一期裡最有人氣的建案,這是當年營建署安置新市鎮拆遷戶興建的國宅,當時打出響應李登輝總統「每坪六萬元」口號而建,但賣了三年多才出清。
為解決台北都會區住宅不足等問題,營建署一九九二年提出開發一七五六公頃的「淡海新市鎮」計畫,估計可容納卅萬人。
計畫原分三期,一九九四年第一期開工,二○○六年經建會停止開發,僅完成第一期的第一、第二區共四四六公頃的土地徵收及公設。
營建署後來將二、三期合併成「二期」,並以淡金公路為基準畫分一、二開發區,共一一四七公頃,目前要徵收的是「二期一區(靠海)」的六五五公頃。
呂子昌指出,新市鎮空屋率偏高,營建署在這種情況下,還要開發二期?居民已為一期開發忍受禁限建廿五年,為了二期開發還要再忍受廿五年禁限建,人生有幾個五十年?
地方社團和環保人士組成「淡海二期反徵收自救聯盟」,成員蔡瀛表示,二期不少百年以上老屋,開發將造成六千棟房子被拆、一萬五千人迫遷,連來台復校四十六年的聖約翰科技大學校區也可能被切割。
淡水區長蔡葉偉表示,他探詢基層意見,多數願配合開發,他也向營建署反映,若遇到古厝等文化或是生態資產,可專案保留,應可化解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