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布魯塞爾記者 蕭白雪】 2013.09.26 03:18 am
轉機機場的運量和效率,會影響行李是否能順利抵達目的地。圖為德國慕尼黑機場。
本報資料照片/慕尼黑機場提供
前言:近期一波波抗爭,矛頭對上土地徵收制度。立法院新會期,土徵條例如何修?區段徵收該不該廢?「公益性」及「必要性」誰說了算?聽證及補償制度如何更完善?本系列嘗試讓民間及官方觀點對話,另提供德國經驗作為國內修法參考,盼替土徵制度找出一條可行的改革之路。(系列完)
德國為重大公共建設徵收用地前,往往會先花費相當長時間評估、溝通,以慕尼黑機場為例,從規畫到興建完成花了近廿年;但如相關法定程序都完成,即使因民眾抗爭導致地方政府換黨執政,仍得依法行事,斯圖加特火車站擴建案就是指標案例。
德國的法律只要牽涉到人民的權益,都有保護規定,要徵收人民土地作為公共建設,政府不但要先通過環境評估,對居民要提供補償金或等值土地;且往往要先藉由公聽會聽取各方意見、事前溝通不少。
以慕尼黑機場為例,從一九七三年開始規畫,但當初選定的機場現址附近,約有四百名居民需搬遷,加上噪音、鳥類保護區等環保議題,籌畫過程召開的公聽會就將近兩百五十場;加上數十件居民不滿提出的行政訴訟,前後花費近廿年,直到一九九二年才完工營運。
近幾年另一件引起爭議的斯圖加特的火車站擴建案,在這個擁有賓士及保時捷博物館的德國重要城市,中央車站擴建案被稱為斯圖加特廿一工程,是歐洲重大工程建設之一。
由於擴建工程得砍掉附近公園裡數百棵老樹,引起居民示威抗議,警方一度動用水槍、催淚瓦斯等強硬手段驅散抗議民眾,但新聞畫面播出後,隔天抗議群眾從上萬人激增到十萬人。
斯圖加特火車站擴建案的爭議,後來也造成原本執政的邦政府在選舉時失敗下台;換黨執政後,由於擴建工程早已完成法定程序、預算也都已獲邦議會通過,德國鐵路公司要求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目前工程仍持續進行。
轉機機場的運量和效率,會影響行李是否能順利抵達目的地。圖為德國慕尼黑機場。 / 本報資料照片/慕尼黑機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