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動物權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狂犬病絕跡50年復活 台灣再淪為疫區
2013/07/17 10:11 瀏覽11,663|回應105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狂犬病絕跡50年復活 台灣再淪為疫區

已在台絕跡五十年的狂犬病死灰復燃。農委會昨日上午召開專家會議,證實三隻來自雲林古坑、南投魚池及溪頭森林遊樂園區的鼬獾死亡樣本感染狂犬病,最慢今天將通報OIE(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這也是台灣在時隔半世紀後,再度淪為狂犬病疫區。

農委會防檢局長張淑賢表示,人一旦染上狂犬病,死亡率幾近百分之百;台灣成為疫區後,除非兩年未再出現狂犬病,才能恢復為非疫區。

張淑賢說,過去國內具有狂犬病「保毒性」的動物僅有蝙蝠和狗,如果在山地遭咬傷建議盡速就醫,並盡量避開張牙舞爪的野生動物;遭感染的犬隻則有畏光、性格異常、肌肉麻痺流口水等症狀。

台大獸醫系教授龐飛多年來接受防檢局委託,對死亡的野生動物採樣與檢測;去年五月底,他接獲一隻來自溪頭森林遊樂園區的鼬獾,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在十一月及今年一月再轉送兩隻來自古坑、魚池民眾救傷的鼬獾,三隻先後不治的鼬獾昨日確診為狂犬病。


圖/聯合報提供

這些鼬獾不治後,台大組織切片判讀發現牠們有腦膜腦炎,由於狂犬病已五十年沒出現,早已排到清單最後,因此率先檢測在鼬獾、白鼻心身上最常見的犬瘟熱。

在歷經無數種實驗失敗後,終於監測清單最底下的狂犬病。龐飛說,直到今年六月做完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結果呈現陽性反應,「我們也傻了眼。」

台大立即在六月廿四日通報防檢局、廿六日將檢體送往家衛所;上周該份監測報告提前曝光,卻一直礙於三隻鼬獾沒有「新鮮的腦」,導致最後的「免疫螢光抗體染色法」無法進行,遲遲難以判定。

七月三日龐飛團隊在「最後一點剩餘的腦乳劑」中,發現一些完整細胞,在台大、家衛所雙重檢測後,上周末判定為陽性。農委會、衛生署昨日召開狂犬病專家會議,人醫、獸醫一致確診為狂犬病。

對疾管局前副局長施文儀在臉書批評,農委會去年五月在南投縣發現疑似感染狂犬病的鼬獾,卻沒有在第一時間通報疾管局,卻拖了一年才在昨天召開專家會議,張淑賢表示絕無此事,龐飛也表示絕無隱匿。


圖/翻攝自施文儀臉書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987488
 回應文章 頁/共11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鼬獾染狂犬病 男被咬送醫無礙
2015/09/15 17:20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9-15 02:35:23 聯合報 記者黃煌權、呂慧瑜/嘉義報導

嘉義縣竹崎鄉奮起湖郭姓男子,本月8日在家被鼬獾咬傷,隔天他打電話向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報通,防治所將鼬獾屍體送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結果呈狂犬病陽性反應,防治所人員11日晚上將他帶到醫院施打狂犬病疫苗,目前身體狀況良好。

防治所所長翁有助表示,由於鼬獾是夜行性動物而且怕生,民眾一旦遇到鼬獾,幾乎可確定該鼬獾已感染狂犬病,最好的方式就是馬上遠離牠,否則很可能遭攻擊。

翁有助說,民眾看到鼬獾除立即遠離並要通報防治所,絕對不要靠近,更不要想打死牠,因為染病鼬獾會變得比較暴躁,民眾若太靠近或想攻擊牠,很可能反遭咬傷、抓傷,是不對的處理方式。

嘉義縣山區又出現感染狂犬病的鼬獾,且咬傷民眾。翁有助認為,證明台灣嘉義山區還存有染狂犬病的鼬獾,不過因為到目前全縣只發現1例,依他推測,縣境應該不會爆發2年前的鼬獾狂犬病嚴重疫情,民眾不需過度恐慌。

防治所為預防狂犬病,上月起已會同鄉鎮市公所獸醫師,到各鄉鎮市村里免費為家犬、貓施打狂犬病疫苗,避免人畜之間的傳染。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74663
學生遭狂犬病鼬獾咬傷 打疫苗暫無病徵
2015/01/17 16:39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1-17 02:30:14 聯合報 記者陳沛佑/屏東報導

屏東縣獅子鄉1名國中男生日前被鼬獾咬傷,防檢局昨晚檢出該鼬獾染有狂犬病,屏東縣政府發言人黃建嘉表示,15日男學生已前往醫院施打免疫球蛋白及人用狂犬病疫苗,目前男生無任何病徵,縣府將持續追蹤。

這名國中男生14日下午放學回家後,被潛入家中的鼬獾咬了左小腿,家人當場將鼬獾打死,獅子鄉公所隨後將鼬獾送驗,昨天驗出感染狂犬病。

縣府表示,民眾如遭咬傷,要保持冷靜記住動物特徵,用大量清水、肥皂沖洗傷口,並用優碘消毒,並送醫評估是否打疫苗,咬人動物屍體要送給防疫單位處理,民眾若有問題,直撥專線1922。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63771
專家:病毒若異於鼬獾 就複雜了
2014/12/30 16:30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2014.12.30 04:08 am
 
屏科大野保所教授裴家騏說,白鼻心染狂犬病並不令人意外,去年鼬獾感染狂犬病後,學者們就推測病毒擴散到其他物種的機會很高。

但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所博士後研究員陳貞志表示,若白鼻心身上帶有的病毒株,和鼬獾所攜病毒完全不同種,代表有另一條新的傳染途徑,這將使追蹤和防制狂犬病變得相當複雜、困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58643
首例!白鼻心染狂犬病亡
2014/12/30 16:28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翁禎霞/連線報導】
2014.12.30 04:08 am
 

台灣首例感染狂犬病的白鼻心。
圖/防檢局提供
台灣發現首例白鼻心感染狂犬病。農委會防檢局昨晚指出,廿三日在墾丁國家公園發現的受傷白鼻心,經檢驗後確認感染狂犬病。恆春鎮因此被列為狂犬病病例區。
防檢局說,目前尚不清楚病毒來源是為之前染狂犬病的鼬獾族群,或是白鼻心特有的病毒株,畜衛所還在調查中。

防檢局表示,民眾不必恐慌,但應遵循「二不一要」,不棄養寵物,不接觸或捕捉野生動物,要每年為家中犬貓施打狂犬病疫苗,以防止被白鼻心咬傷傳染;如果不小心被咬傷,應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清洗傷口,並立即就醫。 
防檢局也提醒,請民眾切勿帶寵物進入國家公園的核心保護區、遊憩區和遊客中心,避免疫情擴散;另外看到白鼻心不要打擾牠,若其出現異常行為,例如狂躁或試圖咬人,請打電話○八○○七六一五九○通報。
防檢局表示,廿三日有民眾在鵝鑾鼻公園南端的攤販旁發現一隻受傷的白鼻心,通報墾管處後,轉送至恆春的動物醫院;白鼻心在留院期間出現易驚嚇、及神經方面的症狀,並於廿四日死亡。

白鼻心屍體廿四日下午被送到屏東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廿五日轉送到屏科大狂犬病初篩實驗室檢驗,經廿六、七日兩次檢驗,都呈現疑陽性反應,昨日送畜衛所後,確診白鼻心感染狂犬病。

防檢局說,白鼻心送檢過程中,無人被抓、咬傷,該案已經通報衛福部。屏東縣家畜疾病防治所表示,縣府今天會派人到恆春鎮公所免費幫家犬、家貓施打疫苗,卅一日起還將到各里巡迴施打。



本文於 2014/12/30 16:28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58642
動保團體批農委會「動物實驗無關防疫」
2014/05/23 09:36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4.05.23 03:40 am

國內爆發鼬獾狂犬病快滿一年,但仍有許多未知數沒有解開,農委會近期展開動物實驗,希望釐清究竟為何病毒只在鼬獾身上?病毒潛伏期、排毒量又是多少?但是動保團體並不認同,認為活體實驗既無意義、更無關防疫。

昨天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美國責任醫師協會(PCRM)公布名單,指國際間已有兩百名學者連署反對台灣「不具意義的動物實驗」,立委蕭美琴今將針對此議題開公聽會。

PCRM研究員賴美君表示,台灣與中國鼬獾狂犬病毒有百分之十的差異,在實驗前可先做「體外中和實驗」,採取已打疫苗的犬貓血清,檢測現有疫苗效力,毋須犧牲動物性命。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兼任教授葉力森指出,農委會想釐清鼬獾抗體及良性率,透過主動、全面的野外調查就已足夠。

農委會家衛所長蔡向榮回應,實驗目的不止是看疫苗的保護力,還須調查病毒潛伏期、排毒量等,釐清為何病毒在台灣一百多年,卻沒有其它病例發生?這些都不是田野調查可以做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99734
黑森林裡 藏著狂犬病祕密
2013/09/19 10:46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新聞 2013/09/18 
 對病毒的未知,得靠動物實驗抽絲剝繭
台東第一例狗感染狂犬病,為防疫投下一枚震撼彈。病毒已在島上演化多久?病毒的特性為何?野生動物的群落又是如何分布?對於這個可能已在台灣潛伏數十年的病毒,一場防疫仗才要展開。
 
【文/吳羿葶】
 
今年七月底,出現首例感染狂犬病鼬獾咬人案例。八月底,狂犬病疫情曾一度趨緩,因為累計感染案例皆為鼬獾,疫情似乎看起來被圍堵在山區鼬獾間。然而九月九日,台東出現了第一例狗感染狂犬病的確診案例,為狂犬病防疫投下一枚震撼彈。現在更有學者拋出「鼬獾其實並非真正保毒宿主」的推論。

真正的保毒宿主是誰?

黑森林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不僅學界好奇,政府也還未能釐清。除此,出現狗感染案例後,防疫步驟是否會因此做調整?先前備受爭議的動物實驗是否還有其必要性?這些都是外界所好奇的問題。
根據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林良恭教授的說法,「以家衛所公布的基因序列來看,台灣的狂犬病病毒至少已在島上演化五十年以上。」既然如此,為何這兩個月才突然爆發疫情?「代表這病毒對鼬獾而言,也是最近才被感染到的。」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裴家騏教授則認為,鼬獾發作的死亡率非常高,而病毒要在一個物種身上演化這麼久的時間,若宿主一感染就死亡,傳播的機率就降低了,因此推斷鼬獾並非真正的保毒宿主。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趙磐華則表示:「教授推論說可能是從蝙蝠來的,我們予以保留,但覺得也有它的合理性。未來蝙蝠也會列入我們六個食肉目動物一起做監測。」

除了保毒宿主未知外,對於這三株病毒的特性,似乎資訊仍非常有限。也因此,在出現第一例狗確診案例後,動物實驗爭議變得更加敏感。相較未有狗感染之前,動物實驗的必要性到底是增還是減?「只要是溫血動物都有感染可能性,進行動物實驗是白白浪費生命」、「只要落實施打疫苗確保貓狗不會感染,為什麼還需要實驗?」是常見的質疑。

動物實驗到底有沒有必要性?

趙磐華回應,之所以要做攻毒試驗,是因為仍有些深山半野生的犬隻難以捕捉及監測;政府擬研究口服疫苗,以防堵監測不到的犬隻遭鼬獾傳染。但目前「鼬獾與狗的口服疫苗要包多少量,吃了才會達到防疫效果與產生抗體?不知道!」

「很多動物會對狂犬病病毒發作,可是不會傳染狂犬病,因為不會在唾液裡大量分泌。狗會不會傳染?這要實驗才會知道。」裴家騏表示。不過他認為,鼬獾實驗較為急迫,「現在並不瞭解病毒在鼬獾身上的狀況,要多少天?病毒到腦裡面怎麼改變?怎麼大量繁殖?是不是跟其他狂犬病病毒特性一樣?另外,做實驗可以確定鼬獾是否為保毒宿主。」

但他認為,因為牽扯到生命,絕對要先確保實驗能產生合格結果才做,這代表中間還有實驗室軟硬體設施及缺乏經驗的問題需要克服。他更建議,相較於米格魯實驗,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那便是尋找各縣市曾與鼬獾衝突過而未施打疫苗的狗,直接觀察這些「大自然的樣本」。

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獸醫,同時也是野生動物流行病學博士的陳貞志則表示,目前學界應該不太會反對攻毒試驗,因為「會感染跟會傳染是不一樣的,得經由唾液排毒量來得知該動物的排毒量有多強,才能得知傳染力有多強。」

野生群落調查開始

對於病毒的未知性,似乎是主張動物實驗的原由之一。而更具急迫性的,是對於野生動物群落的瞭解。陳貞志認為,「只有透過抓鼬獾與野生動物才能監測黑森林發生什麼事情。得一隻一隻抓,去做比較仔細的流行病學研究,看抓到動物的感染比例與傳染率等。」

事實上從九月初,防檢局與林務局便展開了主動監測計畫,進行鼬獾捕捉。林務局野生動物保育科科長林國彰表示,目前在三個地點布線:苗栗、南投與台東,其中由沒有出現鼬獾案例的苗栗做為對照組。 不過他也承認,該計畫非常耗人力物力,「可能一個樣區要走四個小時才會到」,難度很高,也有預算問題。

趙磐華指出,目前共布了四百多個籠子,期望每區能捕捉到三十隻以上,將會做抽血及口腔唾液腺檢查。林國彰指出,目前仍是以鼬獾為主要捕捉目標,但一起被捕捉到的其他動物會一併送檢,等實驗室準備就緒就能開籠。

野生動物群落的調查現在才剛起步,攻毒試驗仍未開始,必要性與實驗的實施條件也還有爭議。關於病毒從何而來,特性為何,恐怕很多疑問還尚待時間與後續研究一一去釐清了。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385期;訂閱新新聞電子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11292
新聞眼/57天了 防疫原地踏步
2013/09/11 21:01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本報記者侯俐安】 2013.09.11 03:49 am 
 
終於,狗也得了狂犬病了!狂犬病疫情朝人類再跨近一大步,檢視狂犬病爆發五十七天來的防疫作為,竟是動物實驗停擺、口服疫苗沒有時間表、野外監測還沒開始。對於疫情,農委會似乎仍在思考遲緩與行動猶疑的階段,防疫腳步完全沒有跟上疫情的進度。

近一個月來,由於疫情侷限在鼬獾,使得各界的關注逐漸冷卻,防檢局甚至期盼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回歸常態;未料,昨天犬隻染病再度提升疫情警訊,農委會聲稱幼犬染病只是意外,但防疫漏洞已不攻自破,讓農委會每年千萬元經費的監測狂犬病的委託計畫,難免被質疑浪費公帑,掩飾非疫區的假象。

農委會每年耗資千萬元,委託監測蝙蝠、犬隻是否染狂犬病,日前鼬獾確診後,雖說鼬獾不在監測之內,但學者再度提出蝙蝠為保毒動物,狂犬病可能已存在蝙蝠體內數十年至百年之久,但是農委會過去對蝙蝠的監測,顯然都沒有發覺,監控有漏洞。

雖然這項假設還有待驗證,但從過去監測計畫明顯可見,每年的監測報告大多來自民眾撿拾傷病或死亡蝙蝠個體送驗,並未涵蓋所有蝙蝠,但多年來卻以少數種類的受測蝙蝠,蓋上「陰性」大章,自欺欺人。

過去幾十年來,沒有本土人類感染狂犬病,麻痺了人們對狂犬病毒存在台灣的想像,但是從鼬獾到錢鼠再到犬隻,狂犬病毒的版圖,已走進人的生活圈,防疫腳步不能再慢,不能再猶豫,該做的防疫動作,一樣都不能少,否則難保不會波及人類。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08373
狗染狂犬病 專家憂:人感染遲早的事
2013/09/11 20:54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3.09.11 05:32 pm  

首例家犬染狂犬病 加強防疫措施 / 潘俊偉
民眾若疏於防範,防疫單位也鬆懈,不久後很可能出現狂犬病的人類個案。

國內出現50年來首例犬隻感染狂犬病病例,專家認為,這代表狂犬病病毒距離人體感染,又往前跨了一大步,如果民眾缺乏認知、疏於防範,防疫單位沒有持續強化防疫措施,國人被動物咬傷感染狂犬病,只是早晚的事。

狂犬病流行疫情中央指揮中心指出,已經向VOIE(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通報台東縣這起犬隻狂犬病陽性案例。現在國內確認已有狗感染狂犬病,民眾更需提高警覺,千萬不可接觸流浪動物。

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原住民山區、案例發生區的犬貓,狂犬病預防注射率已達九成以上,加上校犬、校貓接種疫苗已在開學前陸續完成,相信可達到有效防疫效果。

不過,台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葉力森似乎沒有這麼樂觀。他認為,指揮中心每周兩次的防疫記者會已流於形式,沒有建設性可言,現已出現犬隻狂犬病個案,指揮中心有必要強化防疫措施。

葉力森說,只要溫血動物都可能感染狂犬病,但之前隨著疫情趨緩,民眾對狂犬病防疫似乎有些鬆懈,在缺乏認知及警覺心情況下,他認為不久後台灣很可能就會出現被動物咬傷感染狂犬病的第一例人類個案。

葉力森提醒,指揮中心應該儘速擬定各項防疫政策時間表,例如進行流浪動物施打疫苗、口服動物用疫苗等評估,繼續強化防疫措施,「該做的事,應該繼續做下去!」。

動物疫苗退燒 恐爆二次棄養潮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狂犬病跨物種傳染給犬隻,狗是接觸人類最頻繁的動物之一,獸醫師警告,動物施打狂犬病疫苗現在退燒九成,恐成無防疫漏洞,建議寵物飼主按照時程施打疫苗。學者也認為,政府這時應做好寵物管理配套措施,否則可能爆發第二波寵物棄養潮。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08370
家犬染狂犬病兩日亡 50年首例
2013/09/11 20:51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 2013.09.11 04:51 am  

遭鼬獾咬傷 土狗確診染狂犬病 / 吳登立 尹德鈺
 
農委會家畜衛生實驗所所長蔡向榮(左起)、防檢局長張淑賢與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昨天發布國內第一例狗隻感染狂犬病案例。
記者陳再興/攝影

狂犬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證實,台灣出現五十年來首件家犬感染狂犬病案例。原先期待動物疫情僅限在鼬獾內的推論已推翻;另外,這病例也驗證鼬獾身上的狂犬病毒可感染犬隻,對人類威脅倍增。

台東縣一個半月大的米克斯「小黑」,出生沒多久,還不符合動物三個月大要接種疫苗的規定,八月十四日晚上在家中庭院遭鼬獾咬傷哀號,主人發現後將鼬獾打死送驗,檢出狂犬病毒。

沒打疫苗的「小黑」被主人送到台東縣動物防疫所留置觀察。九月六日出現食慾不佳、極度沉鬱等症狀,九月八日出現迴旋、癱軟、麻痺等神經症狀,九月八日安樂死,立即採樣送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昨天上午確認感染。

此為這波疫情,首度發生跨物種的犬隻感染事件。

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教授張照勤表示,此次事件證明鼬獾狂犬病毒能夠感染犬隻,同時對人類威脅也增加。不過,狂犬病跨物種傳染不令人意外,要關心是否會有效的跨物種傳染。

不過,小黑病例也暴露目前幼犬貓未打疫苗的防疫漏洞。張照勤則提醒飼主,勿讓這些未接種的幼犬貓出門。

農委會防檢局長張淑賢說,所有溫血動物對狂犬病都有感受性,這不是跨物種傳染。她說,感染的小犬僅有一個半月大,體型較小,推測較易受鼬獾攻擊所致。

「這件事情從頭到尾都在掌握之中。」張淑賢說,目前防疫最重要的還是犬貓要注射疫苗。

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兼任教授葉力森說,這件事情遲早會發生,此案也推翻農委會要把鼬獾狂犬病毒限在鼬獾的說法。

再度從鼬獾以外的動物身上驗出狂犬病毒,外界關心流浪貓狗接種疫苗的狀況。張淑賢說,在山區、原住民獵犬、疫區等地,犬貓接種疫苗的比率達九成,非疫區也有五成。

不過,葉力森質疑,接種疫苗的狗都應該要掛牌標示,如果疫區有打到九成,表示走到山區眼見的都是掛牌的狗貓,但事實並非如此。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警告,目前以圍堵山區方法來防疫,要控制疫情很吃力,總有沒打到的犬貓。

農委會家畜衛生實驗所所長蔡向榮(左起)、防檢局長張淑賢與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昨天發布國內第一例狗隻感染狂犬病案例。 / 記者陳再興/攝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08368
動物試驗 換取整體防疫
2013/08/22 11:18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張照勤/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教授(台北市)】 2013.08.22 03:47 am 
 
尊重任何一個生命與動物福利是每一個人都應有的態度。因此,狂犬病動物試驗的必要性與否,完全取決於對整體的防疫有無幫助,以及這些動物的犧牲是否值得,以換取更多動物的健康生命。

「狂犬病病毒可以感染所有的溫血動物」這句話是對的,但更科學性的說法,仍須加上「但在同一動物種中,不同來源的病毒株有致病性及傳播性上的差異;而相同的病毒株,在不同種的動物間有致病性及傳播性上的差異」。

台灣目前的鼬獾病毒株主要分成三種演化的基因型,如果我們只是要了解這些基因型在抗原的表現與致病性上是否具差異性,的確用鼠為實驗就可以推論。然而,實驗鼠的結果對犬感染後有無影響卻完全不能推估。

用國外的口服狂犬病疫苗為例,當中有些經減毒後的病毒株對狐狸已不具致病性與傳播性,可用以做為野生動物的口服狂犬病疫苗株,但對囓齒類動物仍具毒力。此外,歐洲之前用源自狐狸的狂犬病病毒株進行接種狐狸、犬及牛的比較,結果狐狸的感受性相當高而犬的感受性卻最低。原因在於相同的狂犬病病毒株,在不同動物種間有跨物種的差異。所以,如果用鼠的試驗結果,來推論犬中是否有致病性,會產生問題。

若只是要了解台灣鼬獾病毒株對犬有無致病性,的確在現今防疫策略主要是完成犬貓施打疫苗的普及率達七成以上,這樣的試驗並沒有太大幫助。但如能進一步得出犬感染後的傳播能力高低及其感受性的高低,那對防疫就會有實質貢獻。

傳播力的高低,決定狂犬病病毒是否會繼續流行。研究顯示,以相同的狐狸來源狂犬病病毒株進行感染試驗,百分之九十九狐狸於症狀出現的前三天可於唾液中排出病毒,卻只有百分之廿至卅犬隻有此現象。此外,若用野外會造成人致病性的蝙蝠來源狂犬病病毒接種到狐狸,狐狸會致病但腦及唾液中驗不到病毒。這些結果表示相同的狂犬病病毒株,於不同物種間的感染後具傳播力上的差異。

若是藉由動物試驗能了解犬隻感染後傳播力的高低,尤其是唾液中是否可排毒及其病毒量,也可作為流浪動物中抗體陽性率達成目標阻斷流行的參考。

此外,動物感受性的高低,在評估實行口服狂犬病疫苗的可行性,扮演重要角色。同樣的狂犬病口服疫苗,因狐狸對狂犬病病毒感受性高,效果很好;用於臭鼬就效果不佳。若要於犬隻中評估口服疫苗是否有效,就須了解犬隻感染鼬獾病毒後的潛伏期長短以及是否可有時間產生抗體,作為評估感受性能力的依據。

生命的重視,不在於是鼠或是犬而有差異,皆是被平等尊重。動物試驗是否要實行,完全取決於試驗的目的為何?試驗的設計有沒辦法讓我們取得有利防疫的資訊?今天如果我們不做是否有可能造成未來的防疫盲點?這些都有賴相關專家學者及動物福利保護的推動者共同參與,才會讓動物若犧牲有其重要意義,進而保障更多動物及人類的健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01003
頁/共11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