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昨台灣美國商會舉辦線上記者會,發布《2021台灣白皮書》,今年再度提及台灣能源供應問題。美國商會沒說出口的弦外之音,更值得政府關注。
政府對國內的建議不甚重視,然卻相當關注外商建言,國發會每年都會針對美國商會、歐洲在台商務協會與台北市日本工商會等三大商會的白皮書或建議書內容提出回應,以去年《2020台灣白皮書》為例,國發會就提出高達253頁的相關機關回應報告,隔年的美商白皮書還會檢討政府的處理進度,足見外商商會建議對執政者有相當的壓力。
美國商會相當重視台灣能源問題,今年依然是白皮書的重點之一,內容提到,我國設定2025年燃氣占五成、燃煤占三成、再生能源占二成的能源配比目標,然而,該目標恐不易達成。首先,在天然氣方面,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基礎設施卻因環評許可證的延誤和因預算不足需進行多次投標而明顯落後;其次,再生能源因許多大型風電和太陽能計畫陸續啟動,進展相對順利,但陸上太陽能擴張速度緩慢,並未達成2020年新增再生能源發電的目標。
事實上,該白皮書對我能源政策的批評相當保守。引用台大風險中心網站數據,台灣2020年在缺水下水力發電大幅縮減,導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不增反降,由2019年5.56%下滑至2020年5.40%,其中風力與太陽光電占比為3%。
蔡政府近年全力發展再生能源,在太陽光電上,濕地、埤塘、造林地、鹽灘地等地,到處設立光電板,農地種電更亂象叢生,已導致農地流失數千公頃,且破壞生態環境,結果至2020年止累計裝置容量僅達5.82GW,仍遠低於原定的6.5GW目標,我國已經很難大幅擴張太能光電,只完成2025年的20GW目標的29.1%。
至於風力發電方面,2020年陸域風機累積裝置容量為0.73 GW,距離經濟部訂定的2025年裝置容量目標1.2 GW,尚約有0.47 GW的差距。離岸風機2020年裝置容量也僅有0.13GW,離2025年5.74GW目標差距甚遠,日前還發生雲林離岸風力發電場的專案公司外商達德能源(wpd),工程嚴重延誤,讓財務困難的wpd被迫向政府申請股權調整,可見還有不少變數。
此外,在台電公布的備轉容量率達10%以上之際,仍出現513與517兩次大停電,不但直接打臉蔡英文總統2019年夸言:「台灣不缺電,不只是一句話,而是一個不必爭辯的事實。」更凸顯風力與太陽能發電無法擔任基載電力,具有供電不穩的致命傷。
台灣美國商會沒有說出口的是,蔡政府2025非核家園政策將使台灣能源供應陷入困境。蓋占我發電量一成多的核能,將在2025年完全退役,再生能源發展不如預期,天然氣又因環評問題延宕,還有珍愛藻礁公投大變數,都讓預估2025年提高至五成的燃氣發電面臨挑戰。
目前核能尚在運轉中,在非全年非用電尖峰期的5月,就出現兩次大停電,顯示現已出現供電吃緊的狀態,無怪乎不惜踐踏地方自治精神,跳過台中市政府以「都審」,逕由行政院核發建照來興建中火燃氣機組。難以想像,四年後核能全部停止運轉後,台灣能源缺口問題該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