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2014.11.14 03:12 am
倚靠雄厚政經實力作後盾,正在緬甸出席第九屆東亞峰會的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中國政府將繼續把東協作為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迎接雙邊關係「鑽石十年」,並打造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應東協輪值主席國緬甸總統吳登盛邀請,李克強12日至14日出訪緬甸,除參加第九屆東亞峰會,還出席第17次中國-東協(10+1 )領導人會議、第17次東協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並對緬甸正式訪問。
新華社形容李克強將此次出訪,是中國與東協「鑽石十年」合作的開端。「鑽石十年」一詞是李克強去年10月出席第16次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時提出,以對應大陸在2003年與東協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後,雙邊關係的「黃金十年」。
據大陸商務部統計,在「黃金十年」期間,雙邊貿易額從2003年的1,059億美元,成長至2013年的4,436億美元。截至2014年9月底,中國與東協雙向投資累計也已經達1,231億美元。
李克強所提出的「鑽石十年」構想,則是希望雙邊貿易額能在未來十年進一步達到1兆美元,投資達到1,500億美元。為落實此一目標,大陸除提出中國-東協自貿區「升級版」外,鉅額的對外基礎設施投資承諾與貸款支持更是一大重點。
新華社指出,過去幾個月,從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到宣布成立「絲路基金」,中國正掀起東協基礎設施投資熱潮。
報導稱,未來十年,中國對外投資額將高達1.25兆美元。「『中國投資』已經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一支可觀力量。而在東盟國家,這股力量顯得尤其有力。」
不過,《日本經濟新聞》指出,中國將龐大的外匯存底用於建設海外基礎設施,其實是可以拉動國內基礎設施剩餘產能出口,取得「一箭雙雕」的效果。
北京大學國發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建奇也表示,大陸在高鐵、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具比較優勢,透過參與對外基礎設施投資,將可促進中國的水泥、鋼鐵等原材料及商品輸出,解決產能過剩,並支持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及結構優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