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農林漁牧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休耕補助 明年降為每年一期
 瀏覽404|回應1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 2012.09.30 03:25 am

為了活化休耕地,農委會明年起休耕補助將由一年二期減少為一年一期。
圖/本報資料照片

休耕補助政策將有重大變革。全台約有十六萬人領有連續休耕地補助,但農委會調查,其中近六成是「假農民」。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十月將端出「活化休耕地四年計畫」,明年起休耕補助將從一年兩期降為一年一期,降低誘因,讓地主把農地從「休耕轉出租」,擴大租地面積,吸引年輕人回農。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接受本報專訪表示,政府每年花一百億補助廿萬公頃休耕地,既無生產力,也無法創造就業機會,實在不合理。

農委會最近完成五萬公頃連續休耕地地主身分清查,發現超過一半不是農民,可能是繼承農地的上班族、炒地皮的投資客,但每年至少可領二期九萬元的休耕補助。陳保基說,這不符公平正義,「這是農委會失責」。

當年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農委會開放民國八十三年至九十二年種水稻、雜糧、甘蔗的地主,即使不具農民身分,或非以農耕為主業的兼職農,都可領休耕補助。但農委會認為,他們也早已不事農業生產,應把農地釋放出來。

陳保基說,明年一月起,休耕補助限領一期四萬五千元新規上路,並搭配「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轉型,鬆綁限民國九十五、九十六年的休耕地補助限制,擴大納入民國八十三年以後的休耕地,推廣農業企業化,打造「還鄉幸福」的新農業。

若六十五歲以上無力耕作的老農,陳保基說,老農把休耕地出租,每個月可領每公頃兩千元的「離農津貼」,最多可領六千元,加上租地補貼及每月七千元的老農津貼,「不會比休耕補助來得少」。

但吸引年輕人回農耕作,產銷問題如何解決?陳保基說,休耕地活化後,未來至少多出十五萬公頃的休耕地,預計吸引八千名年輕人回農;藉由低利貸款、農機具補貼等「大佃農」計畫,「未來年輕人回鄉不再只是守著祖父留下來的土地」,而是輔導企業化經營,打造專業農民。

農委會也將鼓勵新農民凡是休耕地種植「進口替代」、「外銷潛力」、「地區特產」、「有機作物」這四種轉作作物,最高可領四萬五千元到兩萬多元補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875268
 回應文章
活化休耕地 為台灣農業加值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 2012.09.30 03:25 am 
 
農委會預計四年內活化至少廿萬公頃休耕地,並吸引至少八千名新農民回農,為台灣農業「加值」。學者肯定方向正確,否則台灣農業沒有前景;不過,二四八農學市集創辦人楊儒門說,「笨蛋,問題在產銷!」農政單位根本搞錯方向。

台大農經系教授徐世勳說,台灣農地「毗鄰」太多,也就是說,單一作物大規模生產不大,導致產值不高;他舉例,農民租了一百公頃的地種胡蘿蔔,但卻「分散在一百個地方」,隔壁可能是種花生,農委會應鼓勵「毗鄰」合併生產,降低檢驗、肥料成本。

徐世勳表示,農委會百分之六十三的經費花在「福利補貼」,像休耕、肥料補助及老農津貼,占去農業經費大半,讓農業的刻板印象淪為「弱勢」、「夕陽產業」, 再這樣下去台灣農業「會完蛋」。

但楊儒門說,農政單位一直搞錯方向,不把產銷機制搞好,一味降低休耕補助,「倒果為因」;認為把休耕地「空」出來,就能改善台灣農業問題。但關鍵是,「台灣農業沒有通路、產銷失衡」,才無法吸引年輕人回農,重點不在「補助」。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說,農委會鼓勵休耕地復耕,「大方向是對的!」但另一方面,國有地不斷釋出、台糖上千公頃地「非農」使用也很嚴重,也該檢討。

她建議借鏡德國「土地儲備制度」,讓農地不再是私人營利間轉移,而是由政府收購,優先租給年輕農民使用,有效確保農地農用,配套整頓農地才是上上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87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