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 2012.07.04 03:22 am
台北市政府主辦二○一七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初步經費根據報載就需要四二五億元,其中約九十四億將花費在新建排球館、籃球館、游泳館等比賽用場館,為此,市議會大力抨擊,認為北市府糟蹋納稅人血汗錢。
舉辦國際性活動是一件美事,但是否值得投入這麼多預算,實在值得大家來深究。以世大運而言,重要性遠低於奧運、亞運等國際一級賽事,對增加台灣能見度效果有限。同時其精彩程度及重要性也不足以吸引大批觀光客遠渡重洋前來觀賽,屆時除了運動員及工作人員外,還能為台北或台灣增加多少觀光收益,賽前賽後的相關商機是否能符合期待,尚屬未定之天。
舉辦大型國際活動本來就是一件燒錢的事。以奧運而言,主辦國家多半都是賠錢收場。如一九八○年莫斯科奧運,二千年雪梨奧運都為其國家帶來巨額虧損。一九七六蒙特婁奧運狀況更為慘烈,整個城市幾乎破產,讓該市的納稅人花了三十年時間來清償負債。而二○○四年雅典奧運的大幅超支更加速希臘的債務危機,整個國家的財政面臨崩盤。
在台灣,申辦國際體育活動常常成為政客選舉或表彰政績的招數,甚至成為和中國角力的「政治遊戲」。比如說北京辦奧運、高雄就來申辦世運;上海辦世博,台北也來做個花博。事實上台灣的財政狀況已經很困窘,中央的赤字總額超過新台幣五兆,很多地方市鎮或超過或面臨舉債上限。舉辦國際體育賽事,美其名能提升國家體育風氣,增加台灣國際能見度,但比起惡化的財政和龐大的負債,這些邊際效益都是不切實際的理想。即使是奧運,也不過是二個星期的大拜拜,台灣不需要為了虛名付出昂貴的代價。
與其將預算花費在浮而不實的國威宣傳,我們希望政府大力支持基層體能教育的推廣,讓全民體育向下扎根。與其增蓋後續利用價值不高的大型競技場,我們期待的是政府能更積極鼓勵選手教練,使他們能無後顧之憂、專心培訓,在各項賽事上為台灣爭光。
比起打腫臉充胖子的浮誇,一套完整而積極的體育政策,將獲全民更多的肯定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