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調查統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兩岸民調/「永遠維持現狀」 連2年過半
 瀏覽2,248|回應9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導】 2011.09.10 05:06 am 
 
聯合報2011兩岸關係年度民意調查發現,過去一年來,民眾對於台灣前途的看法變化不大,主張「永遠維持現狀」的比率連續兩年超過五成;另外,雖有六成六民眾看好大陸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但六成四民眾不認為大陸強盛將危及台灣。

去年聯合報首度舉行兩岸關係年度民調,此後定期每年九月公布調查,用以長期比對、觀察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的意見趨勢。

兩岸和戰天平顯示,去年三點二分,今年再降零點一分,民眾更趨向認為兩岸戰爭可能性降低。

今年調查發現,一成四民眾希望盡快獨立,一成五傾向維持現況以後再獨立,百分之四主張急統,一成主張緩統,五成二希望永遠維持現狀,百分之四無意見。

和去年調查相比,除主張急獨者略減兩個百分點外,民眾對於台灣前途的看法和去年調查比率相當。至於大陸國力快速擴張是否可能不利台灣?僅三成一民眾表示會擔心,六成四無此憂慮,比率和去年的調查差不多。

分析顯示,主張急統或緩統民眾,逾八成看好大陸未來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至於主張急獨或緩獨民眾,逾四成擔心大陸國力日盛,比率明顯高於主張統一或永遠維持現狀。

這次調查於八月廿八日至卅日晚間進行,成功訪問了一千零廿四位成年人,另六百八十七人拒訪;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三點一個百分點以內。調查是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作尾數兩位隨機抽樣,調查結果依台灣地區廿歲以上人口之性別、年齡及縣市結構進行加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09491
 回應文章
兩岸關係調查/台灣有自信 也看好大陸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張國良/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院長】 2011.09.12 01:16 am 
 
看到聯合報關於兩岸和戰天平民意調查的最新結果,頗感興趣,通讀之餘,發現其中有一些微妙的變化,茲分析如下。

一、就兩岸總體關係而言,台灣民眾的認識和評價,大致與上次調查結果接近,表明這一年來的情況,較為穩定。不過,這也意味著,在促進兩岸關係方面,進展甚微。

由於兩岸之間各項(包括政府、軍事、外交、經貿、人民)關係的得分原本都不太高,大多在五分(十分制)上下,屬於一般水準,因此,改善兩岸關係,可謂任重道遠。

二、事實上,就台灣民眾對大陸的整體感受而言,不僅未見上升,還下降了。較為明顯的事實是,在直接相關的四個題項—「願不願意到大陸工作」、「願不願意到大陸創業」、「願不願意讓小孩到大陸念書」、「願不願意到大陸定居」的回答中,選擇「願意」的比例竟然全部減少了,與去年相比,分別減少百分之四點五、六點四、二點九、二點九。儘管減幅不算很大,但無疑顯示了一種值得注意的趨向,即:大陸對台灣民眾的吸引力有所弱化。尤其是到大陸「創業」的意願,顯著減弱,從百分之廿八降為百分之廿一點六;即使是四個題項中比例最高的一項,即到大陸「工作」的意願,也從百分之卅三點六降為百分之廿九點一。

作為佐證,在另一個題項「近期或未來有沒有去大陸的計畫」的回答中,選擇「有」的比例也從去年的百分之卅五點四降為今年的百分之廿八點八,減幅也達百分之六點六。

不過,「降」中有「升」,如「對大陸民眾的印象好不好」一題,回答「好」的比例超過了四成;相反,「對大陸政府的印象好不好」一題,回答「好」的比例跌到了三成以下。此長彼消,其中原由,耐人尋味。

一個可能的因素是,去年以來,大陸的官員腐敗問題,呈現愈演愈烈之勢,並且,通過網際網路得以廣泛傳播,或許由此而加深了台灣民眾對大陸政府的負面印象。

三、就「統、獨」立場而言,從本次調查結果看,台灣民眾的態度似更趨理性。主張「維持現狀」(包括永久和暫時)的比例上升。與此相呼應,擔心「民進黨重新執政」而引起兩岸關係轉趨緊張的比例增百分之三點一,同時,對於「馬英九擔任總統的表現」感到滿意的比例增百分之五點七。

可以推測,這幾個數據之間,有一定聯繫。這一態勢,對於國民黨來說,應是利多消息。

四、就大陸前景的展望而言,大體仍同去年,即大約三分之二的台灣民眾認為,「大陸未來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與此同時,大約相同比例的人數表示,「不擔心大陸越來越強盛」。

可見,台灣民眾對於大陸前景的展望,總的來說,較為看好,儘管如此,他們又保持了相當的自信。

總之,本次民意調查的結果,對於關注兩岸關係的機構和人士,富有啟發意義,值得充分重視、深入解讀和善加利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10514
兩岸關係調查/交流增善意 和平新活水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張五岳/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 2011.09.12 01:16 am 
 
自從去年九月十二日兩岸ECFA正式生效已經屆滿週年,這個攸關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的逐步推動,一年來對台灣民眾看待兩岸的和平發展是否發生若干影響?此外,面對台灣總統大選逐步加溫,兩岸關係議題也逐漸成為朝野競逐的主旋律,是以,聯合報在此一關鍵時刻再度持續發表兩岸和戰天平的民調,自有其特殊的意義。

從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幾個值得關注之處。首先,對於兩岸關係的和戰總體氛圍感受與各項具體判別指標,與去年相較並未有顯著變化。亦即,多數台灣民眾認為雖然台海爆發戰爭衝突的機率不大,但距離和平發展的穩定格局仍待努力。

筆者認為,在兩岸關係長期的互動交流中,自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割讓台灣至今一一六年,自一九四九年兩岸隔海分治迄今六十二年,自一九八七年兩岸開啟民間單向交流迄今廿四年,自一九九一年兩岸開啟兩會協商機制廿年,但兩岸自二○○八年之後大力推動雙向交流卻僅三年三個多月。和平本非一蹴可幾,加上兩岸關係有其錯綜複雜結構性因素制約。是以,台灣民眾對於兩岸和戰天平有此感受,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其次,雖然一年來台灣民眾對於和戰天平指標認知變化不大,民眾也因為大陸工資上漲與CPI高漲,而對於前往大陸創業、工作與定居意願略有下降。但兩岸之間民間雙向擴大交流的開展,卻是為兩岸的和平注入新的活水與動能。此次民調兩岸人民的敵對程度相較於去年已經降低,對大陸民眾印象好的則上升,有認識從大陸來台灣人士(工作、就學、結婚)的人也上升。

筆者認為,由於和平本非旦夕所能獲致,加上伴隨著台灣總統大選的加溫,反而促使了藍綠支持者對於兩岸互動中具有政治意涵的事項更加對立與紛歧。但如果和平主要是奠基於人民進一步的擴大接觸、相互了解、善意的增進與切身的感受,吾人仍然從上述指標看到漸進的發展,看到兩岸的和平注入新的活水。

最後,此次民調對馬總統的滿意度較去年上升,不滿意程度也下降,筆者認為,雖然總統大選加溫藍綠選民逐步歸隊,但由於此次民調為兩岸議題,因此馬總統有著較高的滿意度,並不讓人意外。事實上,過去三年多,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一直都是馬總統各項施政中民意支持度最高的項目,但它同時也是藍綠選民認知最為紛歧的項目。積極尋求連任的馬政府必希望藉強化兩岸議題以爭取中間選民認可。蔡英文主席在鞏固泛綠基本盤之外,自然希望在兩岸議題上對中間選民不減分,而改在其他經濟、執政能力議題上另闢戰場以尋求加分?或是蔡主席反而反守為攻,也備受外界關注。

綜觀過去台灣四次大選,兩岸關係議題既非競選的主軸,更鮮有具體政策性的辯論與交鋒。此次大選,兩岸具體政策主張與未來論述,必然較以往更加凸顯。在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的互動中,民眾最為關切者厥為兩岸的和平穩定發展,與個人的切身利益。是以,這份長期追蹤的民調殊值各界關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10511
陳芳明:維持現狀就是維持和平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陳芳明】 2011.09.11 03:01 am 
 
從開放陸客觀光,到陸客自由行,是一段漸進的政治過程。

這是以ECFA簽署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全新格局,距離一九八○年代的老兵返鄉運動,整整已經過去卅年。

歷史的進步非常緩慢,尤其在民主原則的規範之下,速度絕對不可能加快。這兩年的兩岸接觸,很多人都認為雙邊的互動過於躁進。但是,如果放在歷史的長程視野來回顧,或者置於全球化趨勢的脈絡來觀察,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其實是持重而篤定。

聯合報所做的最新「兩岸關係年度民意調查」,恰當反映了當前台灣住民對這兩年形勢的心理狀態。

兩岸政治制度的落差,以及經濟發展的距離,決定了台灣人民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念。經過總統大選與政黨輪替的歷練,確實使台灣社會內部形成一種主流文化。連續兩年的民調結果顯示,可以發現對中國的感受保持著相當成熟的穩定。縱然數字有微妙變化,卻指出一個鮮明的方向,那就是對於維持現狀的渴求越來越強烈。比起去年的結果,已呈微幅上揚。

維持現狀,是島上人民的共同選擇;而這樣的選擇,是由各種客觀因素慢慢累積塑造。數字顯示,永遠維持現狀者,是受訪者結構中的一半以上。至於優先維持現狀,然後再決定統獨,都較諸去年微升,但比例不高;而傾向台獨者,則遠遠高過主張統一者。如果這樣的趨勢繼續延伸下去,似乎更加彰顯維持現狀的真實願望,那就是期待兩岸維持永久的和平。

藍綠對決或統獨論戰,表面上好像是在撕裂台灣。然而,在內心底層,卻存在著等高同寬的認同;無論意識形態的衝突有多巨大,雙方都有意加掛一個前提,亦即必須維護台灣民主的核心價值。

這個價值,不只意味著雙方陣營都享有穩定的生活,而且在對比各自的中國感受之後,更覺應該善自珍惜。對於中國的觀感,絕對不是來自抽象的籠統概念,也不是受到政黨宣傳的影響,而是經過具體而真實的經驗所獲得。兩岸人民的接觸,以及實地的觀光旅行,都使台灣社會的判斷有根有據。

兩岸政治、軍事、外交、經貿的互動往來,固然頻繁,敵意與緊張情緒還仍然存在。其中的關鍵因素,應該是來自對中國政府與大陸人民的負面感受。大國崛起,是普遍公認的事實;對於中國在未來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也深深相信。但民主生活的欠缺,威權體制的延續,並沒有使文化品質跟著崛起。這樣的對比,使得受訪者益加覺得台灣民主的珍貴。

兩年來所創造出來的和平環境,讓島上住民有從容的心情思索未來政治走向。馬政府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顯然在民調中產生正面效應;但是在內政效率上,受訪者仍然還是有高度保留。和平的最高價值受到尊崇,絕對無可懷疑。

(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10306
兩岸關係調查/台灣人對中國仍有疑慮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施正鋒/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暨社會工作系教授】 2011.09.11 03:01 am
  
台灣與中國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老百姓會如何來看中國?

就理論上而言,可以有兩種可能,首先,從德國與法國戰後的經驗來看,經濟的整合降低了彼此的敵意,甚至於雙方產生合作的誘因,就沒有戰爭的必要;相對地,也有可能因為彼此的擴大層面接觸,更強化了原本的差異,各自凝聚了內部的集體認同感。

如從軍事競爭、以及經貿關係來看,經過一年,並沒有甚麼變化,倒是一般性的敵友感覺、以及外交競爭,稍有倒退的傾向,這與政府的宣傳稍有落差。

如再細探可能導致緊張的因素,雖然有四分之一的人以為是台灣獨立,不過,比重顯然已下降;相對之下,有更多的人轉而相信真正的根源,在於中國的軍事威脅、外交競爭、以及中國不放棄統一,而這些是經貿合作無法掩飾的。

當然,還是三成的人不願意回答、或是沒有意見,這表示百姓對於中國還是有相當大的焦慮。

如果再考察台灣人民對於中國關係的想像,竟然有高達有五成的人,寧願永遠維持現狀,更印證大家對於國家定位仍有莫名的疑慮。

儘管如此,不管何種步調,贊成獨立的人將近三成,整整比主張統一的人多了一倍;如果再加上保持現狀派,顯示高達八成的人排拒與中國的政治結合。

深究這些態度的根由,即使有近三成選擇保持緘默,對於中國政府的負面印象,遠多於正面評價,包括專制集、霸道、獨裁、沒有人權、以及貪腐等等。

至於對於中國民眾的觀感,雖然有些許改進,不過整體而言,還是有四成五的台灣人對於中國人不敢恭維,理由不外粗俗、霸道等等,可見人民之間儘管有血濃於水、以及語言相通,在文化上已經有不可逆轉的隔閡。

對於中國未來在國際上的躍升,高達六成五的台灣人認為,中國的確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三成的人表達不同程度的疑懼。另外,打算前往中國的人數遽減,或許是觀光旅遊已經達到飽和點,已經沒有多少新鮮感,接下來,就要觀察是否會進入「因為了解彼此而分手」的階段。同樣地,願意到中國工作、或是投資的人,也明顯巨幅減少,或許,不論是經濟交流、還是分工,有可能反而促成台灣人的卻步。

最特別的是,對於馬政府的表現,由去年的五成選民不滿意,翻轉為四成七的人滿意。可惜,我們無法判斷究竟這是問卷的誘導、還是有其他解釋(譬如經濟表現?)。不過,即使是前者,不管是政治、還是經濟層面,顯示老百姓對於執政黨的中國政策,有起碼的肯定,這是在野黨的一大警訊。也就是說,在刻意避開中國政策的選戰策略下,民進黨恐怕很難跟國民黨作有效的區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10074
兩岸關係調查/兩岸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劉國深/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 2011.09.11 03:01 am 
 
這項調查可貴處,在於問卷設計沒有先入為主將中國大陸當「外國」。以大陸和台灣互稱,是實事求是的中性表述,也符合台灣方面遵循的基本法理。

之所以要強調這一點,是因為二千年以後的台灣,愈來愈多類似的民調,在問卷設計上就先確立「一邊一國」基調,將「中國大陸」等同於「中國」,誤導受眾,不僅是自我矮化和自我放逐,而且分化台灣內部族群關係,傷害兩岸人民之間的感情。

涉及兩岸政治的民調,非常敏感和複雜,對專業的研究人員來說,客觀公正的結果,是很好的參考資料,但也要慎重使用。台灣過去事實證明,民調是政治人物絕佳的鬥爭工具,受眾對政治人物運用資料進行宣傳,要保持警惕性。

這次調查的結果表明,受訪者對兩岸公權力部門的關係評價,總體上介於友善和不友善之間,而且整體上朝著友善的方向發展,實屬不易。兩岸關係改善,最需要的是時間和空間。

兩岸軍事上的友好或緊張關係評價為六點一分,這要和兩岸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評價三點一分對照起來討論。這樣的得分,基本上反映兩岸軍事緊張關係已大幅緩解,難能可貴。兩岸外交競爭關係,應該是台灣民眾「感情最脆弱」的部分,六點四分的得分應在意料之中。

兩岸經貿關係得分與去年持平,我感到有些失望,看來ECFA內容,還有待加緊落實。略感安慰的是,在兩岸人民關係上,出現一個重要的「拐點」,從五點一分變成四點九分,也就是在「敵對」與「友善」的臨界點上出現一個質的變化,友善的成分多於敵對感受。

在可能導致台灣與大陸關係緊張問題上,台獨和民進黨重新執政,持續位居前三甲,不令人意外,但台灣對大陸經濟依賴度增高,成為第二順位,多少有點意外,值得大陸學者注意跟進研究。

統獨和維持現狀調查,已有很多成果,儘管這次調查選項有很多,但仍難擺脫「複雜問題簡化提問」的宿疾。

據本人瞭解,沒有多少受訪者,可以準確理解統一和獨立問題的內涵。在台灣做這類調查的盲點,在於大眾政治文化局限性的問題,筆者呼籲不要濫用這項調查的結果。將兩岸政治終局安排問題,訴諸簡化的民調是危險的,這對台灣民眾整體利益來說不是正面的。

在兩岸民間交流方面,受訪者對大陸民眾印象,有明顯好轉令人鼓舞。相較於台灣民眾,大陸民眾總體受教水準低於台灣民眾,是不爭事實,可能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可能拉近兩岸差距,希望台灣各界給大陸同胞多點時間。

台灣民眾對前往大陸旅遊、就學、工作、創業、定居等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兩岸民間交流面臨的困難不小,有些關係到受訪者個人的財力,有些是民眾安土重遷的本性,有些則有待兩岸雙方共同努力去推動,有些問題本身也是需要時間,在發展中可以解決的問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10072
聯合筆記/兩岸交流的微妙心理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賴錦宏】 2011.09.11 03:01 am 
 
本報民調顯示,台灣民眾主張永遠維持現狀比率連續兩年過半,六成六看好大陸將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也有六成四不認為大陸強盛將危及台灣。這些,透露出兩岸交流的微妙變化。

但與去年比較,今年台灣民眾對大陸政府看法卻更負面,未隨交流頻繁而改善;願到大陸創業、求學或定居的,也較去年為少。此一趨勢,和中共希望台灣民眾透過交流,成為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動力的目標似有出入。推敲原因,與大陸處理內部重大事件,及若干對台事務作法,不符台灣人民期待有關。

因來台陸客增多,台灣民眾對大陸人民的正面印象有所增加;若陸客來台趨勢不變,此一趨勢可能持續增強,這是積極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問到影響兩岸關係轉趨緊張的可能因素時,二成五的民眾認為「台灣獨立」是導致兩岸生變最大因素。這恰恰也是大陸最關心的部分。

今年以來,北京一直擔心台灣總統大選造成兩岸關係倒退。從王毅、陳雲林到賈慶林等中央對台小組成員一再強調,希望「政策不變」,就是擔心獨派再次執政,會破壞現有兩岸和平發展。

大陸近來對選舉保持「觀察而不介入」的態度,但仍把反對和遏制「台獨」當成首要任務。因此,在對內和對外宣傳上,都強調民進黨的大陸政策,本質仍舊是「一邊一國」或「兩國論」,搞「和平台獨」。中共認為,若連九二共識都不承認,如何分享兩岸和平發展的成果?

中共一直強調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就不能忽視真正台灣民眾的心聲。這不僅是在交流上提供「小惠」,在處理內部事務時,也要做到讓台灣民眾相信其施政的合理性,那樣「和平崛起」的中國,才能讓台灣民眾心服。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10063
林中斌:時間站在兩岸人民那邊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林中斌】 2011.09.10 03:01 am 
 
兩岸對峙,時間站那邊?

半世紀前,冷戰期間,有人認為時間站在海峽這邊,因為對面厲行「三反」、「五反」、「文革」,暴政必亡。

近廿年,愈來愈多的人認為:時間站在海峽那邊,因為中國崛起,勢不可擋。

也許,更好答案是:時間站在兩岸人民那邊。因為政府是暫時的—北京和台北的權力不斷更遞,新面孔上台新政策下達—而人民是永久的。政府要的會變,人民要的不變。

人民要的永遠是:少年的教育,中年的房貸,老年的醫療。兩岸都一樣。將來,兩岸政府可能仍各有打算,但是兩岸人民立場會逐漸會合,而人民終將影響政府。如果兩岸人民相互的印象持續改善,如此遠景遲早到來。

這是聯合報在八月底舉行的第二年度「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所依稀勾勒出最值得注意的趨勢。

此民調顯現六個特點:

一、台灣人民對大陸人民正面看法上升。

我們對大陸人民好印象上升,壞印象下降。去年好印象少,壞印象多,差九個百分點,今年兩者差距縮小。今年我們對大陸人民負面評價大幅減少,如「水準低/不文明/粗俗」、「強悍霸道」、「唯利是圖現實投機」、「自私」的指標都明顯下降。此外,台灣人民對大陸人民「血濃於水」想法大幅成長。以上可能是大陸人民聽說台灣人民素質高,於是要面子而自我改進;或是大陸官方加強行前教育的結果;或兩者都有。這一切的背景是:一年來,台灣人民有無認識大陸來台人士的比率出現黃金交叉。去年無多於有;今年有多於無。

二、台灣人民對大陸政府看法更為負面。

台灣人民對大陸政府的不良印象中「獨裁」大幅上升,其他如「強勢霸道」、「專制極權」、「虛偽」約略下降但在誤差範圍之內。台灣人民對大陸政府正面印象,例如「施政效率」減少,應是大陸高鐵追撞的後遺症。

三、台灣人民不擔心中國強大,但比去年更憂心北京對我打壓。

大多數東亞國家擔心中國國力上升。台灣很特別,並不擔心大陸國力上升的本身,但是比去年更擔心北京對我經濟、軍事、外交的打壓,以及「大陸不放棄統一」。

四、台灣人民對兩岸政府互動看法持平而穩定。

對兩岸軍事、外交、經濟的互動,台灣人民從去年開始便不特別樂觀或悲觀。而今年和去年比較,幾乎無變化。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人民比去年更不擔心「政府政策違反大陸利益時」,北京會對我懲罰而兩岸關係緊張。

五、台灣人民對統獨看法穩定。

對統獨的看法,台灣人民與去年比較,可說無變化,因為稍有起伏部分都落在誤差範圍之內。

六、台灣人民比去年更不願意去大陸久住。

這包括去大陸工作、定居、創業、和教育子女。這意味:雖然全世界都被蓬勃的中國經濟磁吸,趨之若鶩的前往大陸,台灣人民卻更不願隨之起舞,更珍惜自己的生活和文化方式。

縱觀歷史裡任何不同民族國家整合,會發現:用軍事整合最快,但最不持久。秦以強兵統一六國只維持十五年。用政治整合次之,如奧匈帝國(一八六七至一九一八)共五十一年。用經濟、社會整合最慢,也叫「同化」,但最持久。智慧的領袖當以史為鑑。

(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曾任陸委會首席副主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09572
撥亂反正 兩岸穩定發展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趙春山/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 2011.09.10 03:01 am 
 
聯合報兩岸關係年度調查顯示,過去一年來的兩岸關係,呈現「穩定中發展」的態勢。受訪者針對大多數問題回答的平均分數,和前一年比較,皆未出現巨大的差距。

這樣的結果,受到兩岸當局政策的影響很大。因為,雙方都理解到,兩岸關係經過十年的停滯後,只有抱實事求是的態度,採取循序漸近的辦法,才能達到「撥亂反正」的目標。因此,雙方就在「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原則下,先求穩定,再求發展,以談判代替對抗,協商解決彼此關切的問題。我認為,這樣的政策基調是受到台灣多數民眾的歡迎。

在「穩定中發展」的態勢下,這份調查透露了下列值得注意的訊息:

第一,兩岸至今雖達成了包括ECFA在內的諸多協議,但結果並未讓人有明顯「完全互利」的感覺。政府運用各項具體數據,強化宣導工作固然重要,而落實協議的後續作業,以及如何讓全民共享「和平紅利」,恐怕也屬當務之急。

第二,從軍事、外交和經濟層面看,民眾對兩岸政府間敵友關係的認知,維持不變。經貿關係正常化,沒有產生影響民眾認知的正面效應,代表政府在加強軍事互信和拓展國際空間方面仍待努力。

第三,兩岸交流對於民眾對兩岸「人民關係」的看法有顯著改變,認為「友善」的比例增加了,認為「敵對」的則相對減少,這有利於雙方民眾互信的建立。

第四,雖然民眾認為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降低,但導致雙方關係緊張的因素仍揮之不去,值得注意的是,「台獨」仍被認為是導致緊張關係的首要因素,而擔心民進黨重新執政會產生關係緊張的比例,則大幅增加。

第五,民眾對統獨的立場不變,但「永遠維持現狀」的比例卻較前增加。

第六,民眾對大陸政府和民眾的印象有明顯的差異性;對政府仍保存「專制集權」、「強勢霸道」、「不民主無人權」等刻板印象;對民眾的印象,好的比例升高,不好的降低,負面評價也降低。

以上的訊息,除了代表民意對過去一年兩岸關係進程的認知外,也隱含了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若干期待。

首先,民眾希望兩岸關係能保持穩定,因而不會有操之過急,和不切實際的期待心理表現出來。認為維持現狀可以確保兩岸關係穩定,但也認識到出現任何打破現狀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不穩定局面。

其次,如果北京當局想要落實「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以兩岸「和解紅利」來改善中共的形象,就必須「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以及選擇在經濟以外的層面,對台灣人民釋出更多的善意。

最後,欲使兩岸關係朝向民眾期待的良性互動方向發展,馬政府在維持現狀之餘,恐怕必須思考如何能再進一步「積極有所作為」。當然,最後扮演關鍵角色還是台灣人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09500
台灣人看法/兩岸民間熱絡 外交角力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導】 2011.09.10 03:43 am 
 
前言:兩岸和戰天平

過去一年歷經兩岸簽訂ECFA、開放陸客自由行,兩岸關係日漸緩和,但明年初又有總統及立委大選,且藍綠雙方對「九二共識」是否存在仍充滿歧見,使兩岸關係仍充滿變數。究竟兩岸是敵是友、是競是合?民眾又如何看待兩岸走勢?值得觀察。

本報去年起,對國人進行兩岸關係年度民調,今年是第二年舉辦。今年結果如何?和您心中的天平是否一致?且看我們的調查和分析。

本報兩岸關係年度調查發現,過去一年來,民眾除了感覺兩岸民間交流略為加溫外,其他各層面關係的感受變化不大;評估兩岸軍事衝突可能性,民眾仍認為開戰可能性低,若以十分代表「非常可能開戰」,平均給分僅三點一分。
 
圖/聯合報提供

本調查是以「兩岸敵友量表」請民眾針對兩岸政治、軍事、外交、經貿及社會五大面向進行全面評估。調查以一至十分為範圍,評分一至四分代表兩岸關係熱絡或互利,五至六分代表關係和緩,評分七至十分代表兩岸關係緊張或競爭。

調查顯示,五大領域中,民眾認為兩岸社會與政治互動現況相對較為緊密。

其中,代表台灣與大陸民間互動關係的社會領域,有一成四民眾覺得兩岸民間關係低迷,四成認為關係和緩,四成感覺雙方關係熱絡。平均來看,兩岸社會關係平均得分四點九分,為五大領域中最獲好評者。

政治領域部分,一成七民眾覺得兩岸官方關係處低迷狀態,四成三感覺雙方關係穩定,三成認為台灣與大陸官方往來密切。平均來說,兩岸官方互動關係得分五點三分。

民眾對於兩岸經貿關係評價也居中,二成八認為台灣與大陸呈現競爭狀態,三成三認為兩岸既競爭又互利,三成二認為兩岸經濟關係互利居多。平均來說,兩岸經貿關係得分五點五分。

相對於兩岸政治、社會與經貿的穩定評價,三成三民眾覺得兩岸軍事關係處緊張狀態,三成九認為關係和緩,僅一成七感覺軍事關係友好。平均來說,兩岸軍事關係得分六點一分。

兩岸外交角力部分,四成民眾覺得兩岸外交處於高度競爭狀態,三成五認為關係和緩,一成七感覺兩岸外交戰火已降溫。平均來說,兩岸外交關係得分六點四分,為五大領域中兩岸競爭態勢分數最高者。

和去年的調查相較,民眾除了感覺兩岸社會互動略為加溫,其他領域感受一年來變化不大。

綜合來看,由於兩岸各層面關係都處於相對和緩狀態,因此,民眾普遍認為兩岸開戰可能性低。如果一分代表台灣與大陸非常不可能開戰,十分代表非常可能爆發戰爭,平均來說,民眾評估兩岸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得分平均為三點一分,和去年調查的三點二分維持相同水準。

進一步分析影響兩岸關係轉趨緊張的可能因素,不提示選項前提下,二成五民眾認為台灣獨立是導致兩岸關係生變的最大因素,一成認為當台灣越來越依賴大陸經濟時可能讓兩岸互動現況發生質變,此外,認為民進黨重新執政、大陸持續軍事威脅、兩岸外交互不相讓、大陸不放棄統一等都可能為兩岸關係投下變數的比率各介於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八,另有三成一無意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09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