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 2011.07.25 02:12 am
長期被消費者所詬病的寬頻網路速度及價格,這幾天又再生波瀾。各界紛紛把矛頭指向市場龍頭中華電信,認為其投資不足、收費過高,又壟斷最後一哩等瓶頸,是台灣寬頻發展落後的主因。面對千夫所指,中華電信也以加大投資、資費打折等方式回應。加速寬頻建設,是一個大家具有高度共識的方向,不過一味要求中華電信,卻不是這個問題的正解;落實市場競爭,加上國家通傳會(NCC)積極介入,才是不二法門。
寬頻服務早已是國人生活的一部份;全國七百八十萬家戶中,有五百三十餘萬戶已經使用寬頻。而隨著iPhone、iPad與HTC等智慧型行動上網設備的普及,使用3G行動寬頻上網的消費者,保守估計超過三百萬人。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更指出,寬頻普及率每提高百分之十,可增加國民生產毛額(GDP)一點一二%。事實上,過去智庫評估兩岸ECFA未來完全生效後,台灣GDP也不過增加一點七%。由此可知小至個人、大至國家,有線及行動寬頻網路都是很關鍵的基礎建設。
隨著寬頻科技的進展,連網速度也不斷提升。目前台灣家用主流寬頻速度是一○Mbps。在網路世界迅速從靜態文字朝向以多媒體影音為主的此刻,這個速度已經無法滿足需求,世界各國也紛紛朝向超高速寬頻網路發展。行政院去年所核定的「數位匯流發展方案」中,提出二○一五年時百分之八十的家戶可使用一○○Mbps 寬頻的目標,正是國際間對下世代寬頻網路的基本定義。而行動寬頻速度部分,也將由目前的三Mbps往二一邁進。
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幾個關鍵作為。在有線網路部分,由於目前的寬頻服務主要還是以傳統電話線傳輸,因此連網速度有其上限;必須將線路更換成光纖,才有可能達到一○○Mbps以上的境界。而行動寬頻則需要更密集的基地台,以及更新的傳輸設備。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與時間投入,才會看到效果。同時,各界更期待在光速時代,使用率既會擴增,價格便也必須親民。
回到各界所撻伐的速度及價格問題上,也需要分為有線及無線寬頻二方面來檢討。首先在解決有線寬頻速度不夠快、價格不夠低的問題上,中華電信做為固網寬頻市佔率超過八成的獨大龍頭,自不免要負起最大責任。但是作為一個上市公司,中華電信追求投資力道與報酬率之間的平衡,亦為常理。更重要的是,若中華電信加速建設又降價親民,看似消費者勝利,但中華電信在贏得社會掌聲的同時,亦可反手壓縮其餘新進固網業者的空間,鞏固其獨大地位於不墜。換句話說,在欠缺競爭的情形下,中華電信一家勇往直前,對長期寬頻建設絕非健康發展。
解決之方,在於透過政府介入,一方面強制要求中華電信開放因光纖化而騰出的管道與機房空間,讓各家固網業者進入鋪設自有網路,他方面加速有線電視網路的數位化及寬頻化,進而創造出競爭性寬頻市場,才是速度升級、價格下降的保證,也才符合固網自由化共同建設的初衷。
最後關於行動寬頻建設上,首先必須解決的,就是基地台這個老問題。基地台密度與無線連網速度成正比;因此,若無法解決基地台建設的困難,無異於緣木求魚。其次,NCC應檢討行動寬頻的最低服務品質保證制度,確保消費者付寬頻費用,就能使用寬頻速度。這也涉及未來引進分級付費、分級保證的機制。這些是中華電信與其他業者都需要共同努力者。但行動寬頻也有一個競爭問題,就是各家行動業者從基地台到總機房之間所使用的固網光纖,都是向中華電信租用,而其租金一直居高不下,也需要NCC的及時介入,以維護行動寬頻的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