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比爾赫班敦(Bill Hebenton)/曼徹斯特大學法學院教授(英國曼徹斯特)周愫嫻/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教授(英國倫敦)】 2011.07.27 02:43 am
當網路大談梅鐸太太在英國國會聽證會為夫一擊的印象時,有關媒體竊取個人資料的故事真相,其實更不堪聞問。
梅鐸新聞集團竊聽事件背後真正的故事,是媒體、私家偵探、警察三方私下非法交易個人資料,而政治人物早知此事,卻長期對此無所作為。這4P之間漫長且曖昧的關係,成就多年來的非法個資交易市場。
英國警方多年來或以人情交換,或以受賄方式,將民眾個人資料洩漏給媒體,因為長期與媒體有著良好關係,即使面對相關案件或指控,也刻意忽略。日前英國倫敦警察局局長、副局長雙雙辭職,乃因國會發現,警察局長未經正常程序雇用了梅鐸集團前主編為公關顧問,又接受梅鐸集團私人豪華醫療招待,副局長則被認為過去幾年面對各種竊聽指控,刻意怠惰偵查。
現任首相卡麥隆與梅鐸家人、集團主編等為鄰居,經常舉行私人派對;甚至前任首相布朗,也曾在家舉行過睡衣派對,梅鐸一家、主編等均為座上客。這些例子指出3P睡衣底下諸多默契,絕非一夕建立。
非法個資市場機制與交易細節,早已不是新聞。英國主管相關業務的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在二○○六年調查並出版了一份詳盡的官方報告「個人資料值多少錢?」。報告中說明了非法個資市場之供需法則。
個資最大需求者是:媒體(獨家、辛辣新聞)、保險公司(以調查保險詐欺為名)、債務公司(私人或政府委託之債務清償)。誰又擁有最多個資呢?警方、監理處、電訊公司、衛生署等機構。
在英國,需求端的客戶會將業務委託給私家偵探(多為退休警察),私家偵探則會使用方法取得個人資料,他們用人情、行賄,或假借各種名義,打電話騙取被害人或其家屬信任。私家偵探是執行者,也是客戶逃避法律責任的防線。
以一家英國產險公司為例,因懷疑客戶詐領保險金,遂雇用了一名退休警官私家偵探,查詢客戶的金融與電訊資料。私家偵探致電客戶八十二歲的母親,謊稱是國稅局需協助其子退稅,請其母親協助提供個人資料。隔天,私家偵探致電金融機構,以向母親詐取之個資,讓銀行毫無懷疑地提供了客戶所有金融資料。
非法個資市場價格也非常驚人。據估計,取得住家地址約值三七五○台幣,取得車籍資料約值七千五百元,前科紀錄約值二萬五千元,電話通聯紀錄約值三萬七千五百元。每家私家偵探公司每月以竊取個資之收入估計為六百萬台幣。
為何非法個資市場交易愈來愈囂張?一方面,獲益驚人;另一方面,媒體、保險公司等常以公眾利益之名,正當化其非法取得個資行為。且非法取得個資執法不力、定罪率低、刑罰輕微也是主因;即使定罪,最高僅能處以廿五萬台幣罰金。
官方報告出爐後,各方反應冷淡,媒體完全不報導,警方不跟進調查,各部會也毫無後續作為。但此次梅鐸新聞集團竊聽醜聞,讓英國政府必須面對問題,國會必然會制訂更多法規規範媒體,也可能提高竊取個資之刑罰,但後梅鐸集團風暴時代,警方與媒體、官員與媒體3P或4P曖昧關係如何改變,才是最值得觀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