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 2011.06.16 03:31 am
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胡曉真在月前發行的一本書中發現,民國初年有許多活躍的女性:有人為文著述,甚至投書痛批想稱帝的袁世凱;還有人跨足教育,代表了「母教楷模」,不受當時「土匪、強人當道的黑暗時代」而侷限。
胡曉真從清末民初的女性「閨秀作家」們重建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以前的文化景觀;她表示,當時許多新興媒體讓女性得到了「可以發揮的新世界」。胡曉真整理近年的研究,四月出版「新理想、舊體例與不可思議之社會」一書。
歷史課本對民國初年有不少負面描述,胡曉真笑稱「好像我們國家有黑暗的開頭。」但她指出,即使在軍閥割據的北洋政府時代,報章雜誌還是超過千種,與革命志士秋瑾情同姐妹的吳芝瑛曾經發表萬言書,批評袁世凱「假共和而行專制」,勸他「早日下台以謝國人」。
胡曉真表示,民初的「才女」們在文壇中和男性一樣活躍,著述也多樣化。例如商務印書館發行的「婦女雜誌」本來希望女作家們投稿詩詞歌賦,沒想到卻不受才女們青睞,她們反而喜歡寫論說文、散文和小說。
此外,清末民初有不少女性從文壇跨足杏壇,例如當時在黑龍江辦女子學校的劉、祝宗梁,和在崇明島辦學的施淑儀等人。胡曉真表示,祝宗梁希望女性受教育後,經濟能自立;施淑儀在五四運動時帶女學生上街遊行,她編的「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更為許多才女作史、作傳。
「清末民初以來,女性問題始終和國家民族綁在一起。」胡曉真認為,文史教材對女性一向很少著墨,即使是政壇上活躍的女性如呂秀蓮,也未必了解過去女性的努力。她建議女人應該有所省思,盡可能地延伸自己的發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