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李重生/看護(新竹市)】 2011.05.18 02:47 am
一個月前一位婦女在電視節目中,泣訴丈夫酗酒家暴。不料,日前卻被前夫殺死。該節目主持人于美人非常沮喪。
事實上,此類節目不少,以探討兩性、婚姻、婆媳或親子教育等為主題,邀請知名人士、藝人或一般民眾參加訪談,描述個人遭受的痛苦或衝突經驗。有的是當事雙方都參加,有的則只有單方面的說法。節目單位還邀請具有精神科、心理諮商、法律、婦女救助,甚至命理等專業人士參與,分析問題所在,且提供處理方法,希望給當事人及觀眾一些助益。
然而根據我自身經驗,若是一個人的行為心理出了問題,嚴重影響生活時,就必須接受專業輔導,來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經過一段時間(視個人改變動力而定)才看得出成效。這是個極為專業的輔導工作,即便是科班的醫師或心理師,也不一定具備足夠治療病人的能力,更何況只是有心卻無專業的節目主持人?
我七年前面臨事業失敗、經濟瓦解、債務催討的困境,夫妻間不斷的爭吵、叫罵,甚至遷怒十歲和八歲的孩子,也差一點走上絕路。所幸接觸並接受了專業輔導,經過兩年密集學習自我認識及改變,終於重新出發,開展另一階段的人生。雖然債務仍然龐大,但我能夠安心面對及生活。這是學習後的良性發展,我內心充滿了感激。
很遺憾,電視節目製作單位並不了解,行為心理的治療,是一件非常艱鉅而且屬於極端隱私的個人領域,絕不適合在公開的媒體上進行討論。處理問題是需要智慧與學習新方法的,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學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