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特派記者林則宏/專題報導】
2014.10.02 03:45 am
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截至9月15日,新設企業已達1萬2,266家,其中外資企業1,677家,包括台資企業153家。
特派記者林則宏/攝影
貨物通關手續大幅簡化後,使得菲亞特克萊斯勒的亞太零配件分撥中心效率大為提升。
特派記者林則宏/攝影
上海自貿區成立滿一周年,如同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所說,上海自貿區與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有著許多共通之處。其中一點就是,雙方都希望透過在區內的試點,調整現行行政與經貿制度,為日後擴大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及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預做準備。
這一年來,上海自貿區究竟做了哪些事?自貿區管委會洋洋灑灑列出一長串清單,如:在金融領域,人行與銀保監「一行三會」共推出51條新措施;在貨物通關、檢驗檢疫方面推出23項改革措施;對於企業投資改採「負面清單」(負面表列)管理,今年6月清單進一步縮減至139條等。
若先將台灣示範區條例卡關立法院的困窘暫放一邊,看看上海自貿區這一年來推動的調整措施,究竟為企業帶來哪些實質效益,又為上海及自貿區帶來哪些具體改變,或許能為台灣示範區的推動提供一些參考。
金流活絡 融資、投資便利
上海自貿區已有88家金融機構、2000多家類金融機構入駐。今年1-8月區內人民幣跨境結算金額1,563億元,跨境人民幣境外借款174億元。圖為工商銀行自貿區分行。
特派記者林則宏/攝影
金融創新是上海自貿區被寄予高度期望的一項試點。工商銀行上海自貿區分行2013年9月29日與自貿區同一天掛牌成立,工行上海自貿區分行行長周宏表示,一年來,工行率先完成了同業首單人民幣境外借款、首單自貿區跨境併購融資、首單自由貿易(FTA)帳戶下跨境貿易融資、首單區內企業發行理財直接投資工具等。
對於新業務為企業帶來的實質好處,周宏說,舉例來講,今年6月18日,區內第一個FTA帳戶啟動後,區內一家客戶有筆貿易融資需求,工行就為其透過海外分行拆借到一筆資金。因海外資金較便宜,利率僅3%點多,工行借給企業的利率也只有4%多,較區外低了20%,因此客戶非常滿意。
由於金融管制大幅放寬,區內企業與金融機構有更多融資工具可以運用,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研究,上海自貿區內的利率約較區外低18%-20%。因此,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到自貿區考察時,就希望自貿區能引導大陸借貸利率下降。
除融資成本較低外,自貿區內企業從事跨境投資也變得更便利。周宏表示,今年3月,工行協助另一家客戶、上海現代設計集團併購美國第三大室內裝潢業者威爾遜設計公司,僅兩個月就完成所有手續。
她指出,過去大陸企業進行海外併購,必須上報到北京的商務部、國家外匯管理局等相關部門,整個流程究竟要耗時多久根本無從推估,得看收購標的而定,半年、一年都說不準。但自貿區內單筆投資3億美元以內,五個工作日就能完成備案。
通關簡化 物流、倉儲蓬勃
上海自貿區通關檢驗流程大幅簡化,更是區內許多企業感受最為深刻的變化。來自法國,業務遍及全球127個國家的跨國物流、倉儲公司-喬達國際貨運(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醒強指出,上海自貿區貨物進出口通關流程,現在可以縮短到24至48小時。
楊醒強說,「時間就是金錢,對企業而言,多一天倉儲,就多一天的費用。」他指出,喬達在大陸共有23家分公司,目前僅自貿區能享受如此便捷服務,他很希望目前在上海自貿區的試點措施,能早日推廣至大陸其他地方。
通關更為便捷,則讓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旗下的摩派汽車零配件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承擔的亞太分撥中心地位更形穩固。摩派零件和售後服務供應鏈總監李穎表示,摩派的亞太分撥中心2011年從新加坡搬遷到上海,現在主要為菲亞特克萊斯勒亞太地區13個國家和地區客戶提供售後服務所需的零配件。
李穎說,汽車售後供應最講究時效,因為客人車壞了,最關心的莫過於維修所需零配件什麼時候能到?「去年開始,自貿區很多政策出來,對企業發展有非常好的作用。」
她舉例,自貿區海關推出的「先進區、後報關」政策,允許廠商將國外運來的東西先進倉庫清點,之後再向海關申報正確的進關數據。這就避免過去國外貨物在出口時申報數量一旦出現差異,到了上海報關時還得改單耗費的時間。
此外,自貿區也將過去許多需要以紙本文件直接到海關櫃台進行申報的流程,現在改為無紙化的網路申報,同時審批速度也有加強。這些改革措施讓摩派零配件進出關,從過去的五到六天縮短為四到五天,有時甚至可以更快。
由於自貿區採取「一線放開」管理原則,也讓摩派從國外進口到保稅區暫存,準備日後發送到亞太其他市場的零配件的作業更為優化,讓摩派能更好地服務亞太地區客戶。
李穎說,「我們公司的五年計畫是要將中國作為亞太中心,更多輻射亞太其他國家,自貿區推動的改革完全符合我們的需求。」
新設企業激增 1年抵20年
企業則以實際行動表達對上海自貿區這一年來改革的認同。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主任艾寶俊指出,截至今年9月15日,區內新設企業已達1萬2,266家,其中外資企業1,677家,占13.7%。這是上海自貿區的前身、上海保稅區過去20年吸引到的企業投資家數的總合。
大陸中央給上海自貿區的任務是,以二到三年時間探索出一套可複製、可推廣至全大陸的改革創新經驗。對於自貿區下一階段工作重點,艾寶俊說,「我們還有很多領域需要進一步工作。」包括:海關監管工作的進一步簡化,投資環節及金融領域審批的減少,企業工商證照登記核發透明度的提升等等。
大陸在改革開放初期靠著低廉勞動生產要素,吸引眾多企業前來投資設廠。2011年透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功發展為世界工廠。今天大陸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均收入超過7,000美元,仍努力透過上海自貿區尋求下一階段的發展動能,以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