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張佑生】 2011.04.01 03:46 am
紐約時報廣受尊重的一個原因是,一旦報導有誤,必會更正。最近,一則犯罪新聞竟讓紐時花了三周時間重寫一篇,相當罕見。
犯罪的經過是:去年十一月廿八日,德州一名十一歲女孩在拖車場遭到十八人性侵,包括國中生、高中生和廿七歲男子。有惡狼用手機錄下過程,一名小學生看過後告訴老師,事情才曝光。
針對這起人神共憤的犯罪,紐時三月八日見報的內容引述當地居民的話指出:「受害者的穿著比實際年齡成熟,並且化妝,像是廿幾歲女子的裝扮,常跟青少年在遊樂場廝混。」
紐時還引述了其他居民的談話,包括自稱認識數名被告的女性醫院工作人員哈里森。她表示:「整件事毀了這個社區。男孩們必須終身面對。」哈里森還說:「女孩的媽媽在哪兒?她到底在想什麼?怎麼能讓十一歲的女孩到拖車場?」
報導刊出後,在全美引起公憤。首先,描述女孩化妝、打扮成熟等細節,容易給人「咎由自取」的不當聯想。其次,什麼叫做「男孩們必須終身面對?」加害者彷彿變成受害者。三者,女孩的家長容或有監護不周之處,終究是受害的一方,該受到譴責的應為男孩及其家長。
這篇報導的問題是「失衡」。當地居民的聲音不會只有一種,報導卻未平衡呈現,究竟是記者沒有採訪不同意見,還是被編輯刪掉了,外界不得而知。紐時編輯部答覆與討論讀者對新聞處理不滿的公評人表示,總編輯承諾將在後續報導予以補正。
三月廿九日,紐時終於刊出後續報導,並訪問到受害者的父親和幾名被告,讓報導角度更為全面。執報業牛耳的紐時用了兩篇報導,才把事件處理完整,誠屬遺憾。但紐時肯用兩篇報導,第二篇如同特別更正,紐時畢竟是紐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