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 2011.03.12 02:34 am
沙烏地阿拉伯部署大批警力嚴加戒備,以嚇阻民眾上街抗爭。
(美聯社)
沙烏地阿拉伯人權團體號召群眾11日走上街頭,舉行「憤怒日」大遊行,葉門、科威特和巴林等國也正醞釀街頭抗爭,使波斯灣地區緊張局勢急速升溫。
沙國人權團體已在社群網站Facebook發起兩場遊行,11日進行首場抗爭,引發超過3.2萬名網友支持,促使沙國警方在首府利雅德各大主要廣場部署大批巡邏警力,空中更有直升機盤旋,以嚇阻可能出現的抗爭行動,山雨欲來氛圍濃。
人權運動人士說,當天有逾200人在沙國東部的胡弗夫市(Hofuf)進行街頭抗爭。逾200名什葉派少數分子前日已在東部城鎮蓋提夫(Qatif)發起抗爭,隨後遭警方以橡膠子彈驅離,至少四人受傷。
沙國是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也是過去數十年來確保西方能源供應無虞的美國盟邦,民眾上街抗爭使市場如坐針氈。自1月14日突尼西亞前總統班阿里被趕下台並流亡至沙國以來,沙國Tadawul股價指數已下挫9%。
杜哈布魯金斯中心分析師哈米德說:「沙國政府如臨大敵,可見這些抗爭備受關注,11日的遊行是該國歷來首起公開呼籲推動民主的抗爭行動,我們預期,若先例一開,未來可能出現更多類似抗議。」
但據彭博編纂的動盪指數,中東和北非國家最易發生動亂的前三名依序是利比亞、蘇丹、葉門,沙國在20國中名列第16。在動盪更頻繁的葉門,首都沙那11日湧入數萬名反政府抗爭群眾;科威特也出現200人到300人的抗爭;巴林強硬派反對團體也揚言,可能會在皇家法院附近發動抗爭。
波斯灣各國當局難以抑阻新一代阿拉伯人的抗爭行動。這些年輕阿拉伯人在能輕易獲得資訊的網路時代中長大,日益要求政府改革開放、肅貪、提供更多經濟機會。目前沙國20到24歲年輕人中,失業率高達43%。
沙國部落客阿爾姆瓦塔說:「沙國年輕男女不只感到挫折,而是陷入絕望。他們抱怨城市和道路基礎建設破舊、缺乏公民社會與自由、教育體系品質低落、女權不彰,以及政府貪腐。」沙國當局已表明,無法容忍抗爭或政黨,因為實施伊斯蘭律法的國家不需要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