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4 中國時報 【本報訊】
沙國阿不都拉國王(King Abdullah bin Abdul Aziz)(美聯社)
茉莉花革命席捲中東,吹到之處,掌權幾十年的大獨裁者紛紛落馬;甚至逃到國外後,仍被引渡回國接受審判。今天全世界都在看:制度最保守、人民最無參政權,甚至婦女通姦可被群眾用亂石打死的沙烏地阿拉伯王國(Kingdom of Saudi Arabia),能否保持安定,渡過這一波風潮?
無人敢斷言未來。如就眼前而論,這個一九三二年才建立的王國盡管已有少數左傾知識分子在談論民主革命,大部分沙國人民仍對現狀相當滿意。舉例而言,沙國阿不都拉國王(King Abdullah bin Abdul Aziz),在批准接納埃及的穆巴拉克到沙烏地定居避難後,去年底到歐洲養病,住了三個月之久。直至二月二十三日才回沙國。不但如此,他的權位與人民擁戴程度,都未受到太大影響。
兩蔣時代,沙烏地與我國邦交敦睦,給一般台灣人留下深刻印象。但許多人對這個嚴格遵奉伊斯蘭教義國家的真實情況,瞭解不多。舉例而言:
一、掌握一切權力的國王,長時期不在國內,總該有人管事吧?錯了,沙烏地雖設有內閣總理。但這個總理職位,由國王自己兼任。
二、 那麼還有副總理呀。又錯了,副總理是由王太子(Crown Prince)兼任。太子殿下(Sultan bin Abdul Aziz)因為兄弟太多,全部時間緊隨國王左右,也在國外。
三、在廿一世紀的今天,沙烏地人民仍無選舉或被選舉權。沙國並無議會,也不准許人民組黨結社。它的國歌叫做「國王萬歲(Long Live the King)」。
四、沙國甚至沒有成文的刑法,一切以可蘭經為準。舉例而言,偷竊犯的處罰是砍掉手。西方譏為野蠻,但沙政府不為所動。
五、婦女雖可受教育,但不能參政。女性出門要用面紗遮臉。
讀者千萬不可因有前幾項原因,就把沙烏地看做落後國家。相反地,沙烏地自一九三八年發現石油以來,建設突飛猛進。從首都利雅德繁華的市容,到新建「法赫德國王跨海大橋(King Fahd Causeway)」在海面直通島國巴林,一片欣欣向榮景象。去看過這些建設的人,就會瞭解沙國王室為何如此受人民愛戴。
沙烏地地廣人稀,面積高居全球第十四位,只可惜九九.三%盡是沙漠,人口居全球第四十六位;在伊斯蘭國家中則為第三。我懷疑人口數並不確實,因為其中外籍勞工至少占五分之一,甚或更多。外勞又以孟加拉籍者占最大比例。因為沙國人太有錢了,所有辛苦工作全都倚賴外勞替他們去流血流汗。
沙國境內有伊斯蘭教的兩大聖地:麥加與麥迪那(Medina)。前者是先知穆罕默德公元七世紀初悟道之處,每年有一千幾百萬信徒前往朝聖,繞行那塊稱為Kaaba的大石頭七周。麥加全城只限伊斯蘭信徒才可出入,外人不准入內。早年我雖訪問過沙國,也無緣一睹那塊神聖的巨石。
麥迪那則是先知穆罕默德埋骨之地。回教徒一生最大的志願,就是去麥加與麥迪那朝拜一次。歸來後可在姓名前加Haji一字,表示他已去聖地朝拜過,光宗耀祖,使親朋好友欽羨。
真主保佑之下,沙烏地石油蘊藏量高居世界之冠。沙國在「石油出口國家組織(OPEC)裏,舉足輕重。上星期四即三月十日,國際市場每桶原油價格已經超過一○五美元,看來只會漲,很難下跌。
沙烏地的老王費沙爾(King Faisal)一九七五年被刺身亡,外傳是被他的侄兒Faisal bin Musa’id所殺。費沙爾去世後,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喀利德(King Khalid)繼位。喀利德雄才大略,登基後正好遇到全球石油危機,財源滾滾而來,使他順利推行第二次「五年計畫」,建造了利雅德國際機場和首都軍營(Riyadh Military City)。
喀利德之後的國王是法赫德(King Fahd)。這位國王不喜歡過問政務,大小事都交給他的異母弟阿不都拉(Abdullah bin Abdul-Aziz),以攝政王名義代行。法赫德在二○○五年逝世,阿不都拉繼位。其間摩擦不斷,令人想起清初康熙年間兄弟鬩牆的電視影集。
沙國人民對王室非常敬重,中東開始動亂後,沙烏地知識分子至今只敢呈送給國王三封請願書(Petitions),希望能有些基本改革。國王至今尚未答覆,他們也不敢催問。茉莉花風暴,離沙烏地還遠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