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沙國戒油癮 苦到全世界
2016-05-03 03:59 經濟日報 梁國源
一般而言,當經濟體質過於傾斜或脆弱的國家,終於下定決心要啟動結構改革時,外界多半會直接給予肯定。然而,當全球最大油儲國沙烏地阿拉伯副王儲穆罕默德王子(Mohammed bin Salman)宣布,將以改革大計「願景2030」(Vision 2030)讓沙國戒掉「油癮」(oiladdiction)時,各界卻難免憂心。
穆罕默德王子登高一呼,之所以讓國際相信沙國有心推動經濟轉型,一方面是他雖名為副王儲,卻因擁有父親沙爾曼(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國王的全力支持,不僅掌控經濟政策決策權,更以國防部長一職手握國家軍事權力,使其為當前沙國真正的掌權者;另一方面是2014年下半年起的國際原油價跌,已讓沙國出現近20%GDP(國內生產毛額)的財政赤字,加上美國頁岩油業者的強勢登場,其有彈性的生產方式,幾乎為國際原油價格設出上限,導致沙國依靠原油為生的經濟模式已無以為繼,使此番改革很容易凝聚國內的共識。
尤其,穆罕默德王子意欲藉力使力,利用石油資產讓沙國擺脫油癮的方式頗為可行。例如他計畫以國營石油公司Saudi Aramco作為基礎,成立一間控制資產超過3兆美元的主權基金,用於推動國內投資,讓沙國經濟可多元發展,希望達成2030年民間投資占比從40%提高到65%、國防支出有50%用在國內國防企業上、非石油政府收入從1,630億里亞爾提高到1兆里亞爾、中小企業占GDP比重從20%提高到35%等目標,都顯示改革是「玩真的」。
問題是沙國掌控全球15.7%的原油儲備(且擁有全世界最低的原油生產成本,每桶僅8.98美元)及擁有龐大的油元資產,一旦改革正式啟動,勢必對全球原油與金融市場生態產生巨大的影響。原因有二:首先,隨著深海油田、油砂、頁岩油等非傳統原油大舉搶市,沙國意識到原油不再是「稀缺財」,令其與OPEC(油國組織)對原油市場的控制力愈見式微。再加上,防止全球暖化已是國際共識,促使再生能源與替代能源技術日益成熟,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原油需求高峰」(PeakDemand)來日有可能取代「原油產量高峰」(PeakOil),成為各界擔心的議題。
為了在原油需求高峰帶來長期低油價的夢魘成真前,取得最大的利益,沙國自會善用本身優勢發動油價戰爭,趁勢將一些生產者趕出市場,大幅擴大該國原油市占率。而4月17日一通來自穆罕默德王子的電話,讓看似快達成凍產協議的杜哈會談破局,也就沒什麼好意外的了。換言之,在大推經改的前提下,未來沙國將全力生產原油,且伊朗未參與的凍產或減產協議必難獲得沙國同意。
其次,沙國2030年國防支出自給率50%的目標看似與經改無關,實為暗示未來沙國油元轉向的訊號。在近年中東政局變化及美國頁岩油快速發展下,1945年以來沙國輸出穩定且便宜原油給美國,換取美國確保其王朝穩定性及正統,這協議已出現裂痕,讓沙國不得不重新思考軍事與油元的布局。初期先讓軍事能獨立,中長期或將慢慢把龐大的油元資產從美國向海外分散。當沙國極為可觀的油元資產開始轉向,勢必造成美國股、匯、債市的波動。
沙國願意且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經改固然可喜,但續打價格戰恐加重全球通縮危機,深植美國數十年的龐大油元資產異動,又會形成國際金融市場長期的不穩定力量,怎不叫人擔心。
(作者是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