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興利100/百年財政 優先減債調稅制
2011/01/11 10:48 瀏覽3,104|回應24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 2011.01.11 02:16 am
  
民國百年,不只回顧,更要有前瞻下一個百年的氣魄。馬政府已提出「黃金十年」的擘劃,但民間的感受是各部會還是忙於革除舊有弊端,忘了更重要的是應著手興利,唯有興利,才能帶給國家更長治久安的發展。本報特別推出「興利100」系列,反映民間殷切的期待,為政府各部門提供更清楚的指引。
 
經濟日報/提供
 
新政府97年5月20日上台後,因金融海嘯造成嚴重經濟衰退,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支出政策,二年半內新增舉債6,574億元、減稅近2,000億元。外界對於擴張性財政政策迭有批評,擔心擴大舉債及減稅雖能走過金融海嘯,卻將帶來下一波新財政危機。

包括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及財政學者均指出,國內經濟景氣在99年度已明顯好轉,資金狂潮帶來股市與房市過熱的警訊,財政部尤須在民國100年採取穩健的財政政策,減少舉債並適度調整稅制,應是建國百年最重要的財政興利措施。

立法委員賴士葆、羅淑蕾與孫大千都指出,國民租稅負擔率降至12.2%的史上新低水準,顯示政府稅收這項「最穩定的財源已經鬆動」。大筆資金投入房地產市場炒房、炒地及炒股,政府完全無法藉由課稅機制,讓經濟成長的利益由全民共享,反而坐視資本利得免稅,讓土地及股票獲利全數進入私人口袋,拉大貧富差距。

立委孫大千建議,政府應該擴大最低稅負制的課徵範圍,將一年內炒作房地產無法課到的土地增值利益,改以最低稅負的形式,對高所得者或賺取暴利的人加課一道20%的最低稅負所得稅。

財政部正在研擬另立新稅,民國100年內,將就改善所得分配,提出針對高額財產、高消費與高所得者,加課一道帶有奢侈課稅的「特種消費稅」,其範圍涵蓋房屋、土地及飛機、遊艇、汽車、珠寶等。

外界對於奢侈課稅會對改善貧富差距產生多大效果,多數存疑;更對奢侈課稅可以帶來多少稅收紅利,進而彌補每年超過數千億元的財政缺口存疑。立法委員羅淑蕾認為,政府還是要全面檢討稅制,特別是應將資本利得納入課稅。

過去兩年半,財政部採取的興利與除弊措施多達150餘項,期間並完成28個法律修正案,就速度與成果是歷年之冠。

財政部先後減稅,總額多達2,000億元,雖促成民間可用資金增加、帶動消費,以及稅負下降刺激投資等興利成效。但因興利措施偏向減稅,相對也帶來擴大國庫稅收減損的缺憾,進一步危及財政穩健。

擴張性財政政策必須隨金融海嘯而去,民國100年開始,政府應當省思重整稅制的必要性。包括美國、日本與中國大陸,近期均提出要對富人加稅,改善所得稅制與房產稅制的計畫,除了要改善所得分配,也希望藉由調整稅制達到挹注財政、減少舉債的目的。

根據財政部的國債資訊,中央政府一年以上長債的未償債務餘額占GDP比重,在民國100年已達35.36%,距40%舉債上限僅剩4.64個百分點。如以一年14兆元GDP規模估算,可舉債額度只剩6,496億元,按近三年4,000億元舉債金額推估,舉債空間僅夠支應不到二年。

舉債上升、國民租稅負擔率下降,加上貧富差距擴大與因應老年化國家時代來臨等,種種對政府施政能力的挑戰,均有賴健全的財政體質做為後盾。只有改革稅制,建立起公平課稅的環境,會較「只減不增」更具積極興利的意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03998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興利100/張金明:獎勵旅行社合併壯大
2011/03/21 09:29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張金明(鳳凰旅遊董事長) 記者黃仁謙採訪整理】 2011.03.21 03:07 am

張金明 (鳳凰旅遊董事長)
 
大陸觀光客大舉來台,陸客來台自由行也將實施,台灣觀光產業看似前景一片光明,但台灣旅行社還有兩大問題未解,第一、國內旅行社規模太小競爭力不足,面對國際談判爭取不到好價錢;第二、同業惡性削價競爭,使得接待陸客品質不穩。
相信經營陸客來台生意的旅行社,都曾有過同樣經驗,就是大陸旅行社規模太大了,再加上他們掌握客源,使得台灣中小型旅行社在議價時,處處受制他人。

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後,為台灣帶進大批觀光客,也吸引許多國外旅行社來台搶生意。市場競爭無可厚非,價格低、品質好的旅行社自然可以勝出。但在台灣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反而是劣幣驅逐良幣,使得許多好的旅行社,不得不向現實屈服,跟著推出低價團。

近兩年,許多香港旅行社、珠寶商或購物店悄悄來台,他們透過併購台灣旅行社,採「一條龍」的經營方式,把旅行社、購物店及飯店三者串連,以零(低)團費攬客,再靠購物佣金補貼,因此他們團費的報價遠比台灣同行低,很快在台灣市場搶占一席之地。

陸客來台活絡了台灣觀光市場,旅遊品質卻不見得同步成長,這些台灣旅遊業界亂象,政府都了解,但台灣是開放經濟,官方也無法拒絕國外旅行社來台。

所有問題的根源就是,台灣旅行社的規模太小了,面對大陸、香港的大型公司或航空公司的競爭,根本無力反抗,只能盲從,使得新的市場秩序一直無法建立。

為鼓勵旅行社擴大經營規模,近幾年,觀光局辦了許多場講座,鼓勵國內旅行社透過併購走向國際化,卻因缺少實際的獎勵措施,一直沒有太大進展,或許政府可針對旅行社推動上市上櫃或旅行社之間的合併,給予更多租稅獎勵,吸引旅行社朝合併之路邁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571934
興利100/戴勝益:政策鼓勵 搶攻中國胃
2011/03/11 13:34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戴勝益 (王品集團董事長) 記者黃仁謙/採訪整理】 2011.03.11 03:21 am
 
兩岸簽訂經濟協議(ECFA)之後,經貿交流將更趨緊密,加上兩岸飲食文化相近,現階段台灣餐飲品牌應該把重點放在中國大陸市場,台灣品牌在大陸的勝算,遠比搶攻歐美市場要來得高。

十年前,王品集團也曾在美國投資開設牛排館,希望能夠得到更多有關牛排的知識,並測試市場反應,但最後還是無功而返。

王品得到的心得是,歐美口味並不適合華人。此外,華人品牌所吸引的客戶大部分也是華人,但經營餐廳不能只靠華人,而是要能被當地所有人接受。有意進軍歐美市場的餐飲品牌,在形象塑造上也要特別小心。

至於國內餐飲業者是否需要政府協助,我認為,站在政府的立場,可以鼓勵業者前進海外市場,做政策性的宣誓,但政府不可能只補助單一企業或協會。

事實上,台灣餐飲業者已具有一定規模,並不需要政府大力協助,我們自己有能力開拓海外市場。

政府能夠幫助業者的部分,就是在台灣營造一個有利餐飲業經營的環境,讓業者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中成長,把根基打穩,在海外作戰時無後顧之憂。

以日本為例,是透過協會的方式,對外輸出日本食材;泰國則是由政府主導,由政府成立學校培訓人才,至於海外展店,政府也提供從選店、談租金及廚師聘顧等協助,只要有意開泰國餐廳,泰國政府可提供協助。

雖然歐美市場也有其商機,但建議國內同業,有機會還是要先去大陸。隨著大陸經濟起飛,現在正是進入大陸市場最佳時機,得到的回饋也絕對比歐美好,在歐美開兩家店的獲利,可能還不如在台灣或大陸開一家店。

目前大陸市場對台灣餐飲業者來說,絕對是「最補」的一塊。這是因為大陸的餐飲文化不及台灣,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消費及品牌才會輸給台灣。(系列十之九)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560006
興利100/林秉彬:協助中小企 登陸拓市
2011/03/09 15:05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林秉彬(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 2011.03.09 02:28 am

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林秉彬。
(聯合報系資料庫)

兩岸簽署經濟協議(ECFA)後,台灣農漁產品可免稅出口到大陸,對農漁民幫助很大,但廣大中小企業將農漁產品加工後外銷大陸,卻沒有免稅。台灣不能只賣農產品等原料到大陸,要進一步將原料加工處理,才能從中獲取更大利益。

台灣中小企業進口原料的進口稅是15%,加上加值稅17%,合計就要32%,藉由正規管道進口到台灣的成本很高,但大陸很多農漁產品是走私來台,非法的人得利,眾多合法的中小企業卻未得利,形成不公平競爭。

其實就算沒有簽ECFA,很多大陸貨早就進來台灣市場,從北到南的夜市及路邊攤,販賣的東西有高達90%是大陸貨,有些不敢寫明是大陸製造,標示其他國家製造,但大家都知道是大陸貨。
 
(聯合報系資料庫)
 
走私進來的大陸貨,不是透過正式管道輸入,成本相對較低,變成不公平競爭。政府與大陸簽定ECFA是一樁好事,但要加以落實,並要求這些大陸貨的成分及來源產地標示清楚,從正式管道進來台灣,一樣讓大陸貨享有免稅,讓民眾可以買到便宜貨。

我不是說不能買大陸貨,不同的產品品質有不同的價格,大陸貨也是如此,但要標明清楚,不能魚目混珠,不論是走私進來的大陸貨,還是從ECFA正式管道來台的大陸貨,政府都要有一套管理機制,很多商人會走旁門左道引進大陸商品,政府要趕快建立一整套完善制度。

除了照顧台灣中小企業外,也要主動將台灣產品賣到大陸,外貿協會近年到大陸參展,已經建立台灣產品極佳的品牌形象,但大陸幅員太大,貿協不可能每個地方都去,因此要運用政府的力量,到二、三線城市拓展市場。一定要透過有組織的方式前往開拓,中小企業集結起來,就有很大的力量,中小企業也要努力開發新產品,加上政府協助建立的平台,就能有不錯的發揮空間。

(記者林茂仁採訪整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557287
興利100/嚴凱泰:兩岸合作推廣電動車
2011/03/08 11:25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嚴凱泰(裕隆集團執行長)】 2011.03.08 03:44 am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
(聯合報系資料庫)

政府為走向低碳城市推廣電動車,帶動一波汽車產業革命。要順利推動,必須規劃電動車發展的相關配套措施,例如透過地方政府先導運行、鼓勵民眾採購電動車等方案,這樣才能加速台灣成為電動車王國。

全球電動車成功發展關鍵,都是政策重點扶持,各國政府相繼提出多項優惠補助政策,再建構便利的基礎充電建設,逐步讓電動車發展真正落實。相對的,國際各品牌電動車要跨國開發市場,需先符合各國政策法規,因此法令規章清楚明白,並且與全球接軌,讓業者有所依循也很重要。

為加速節能減碳,建立台灣優質的生活環境,其實還有一些政策面作法,例如協助或是補助設立充電站,或是仿效歐美日本等國,直接補助購置電動車輛。或是電動車免停車費、電動車專屬停車格等。
 
經濟日報/提供
 
另外,在電力供給方面,相關單位應可提早規劃,思考建置智慧電網,充分利用離尖峰用電或是地區用電差異,讓未來數年電動車全面性加入後,能讓電力使用更有效率,降低電力備載容量,提升國家能源安全。

此外,我們可以經由兩岸合作加速推動電動車產業發展,例如將電動車輛納入兩岸來往免關稅,且不受配額限制。電動車相關零組件,例如控制器、電池、馬達及充電站等,希望能大幅降低關稅,讓電動車產業經由兩岸交流、聯手,進軍全球。

裕隆集團的納智捷LUXGEN在電動車整車的投入,投資金額已高達200億至300億元,未來將再投入200億至300億元。電動車不同於一般汽油車,電動車利用電池發電、產生動能,電池後續還有維修與更換業務,單是如此就會對全球產生新的消費模式,也是裕隆在投入電動車之後要布局的方向,而且這會是一個新的產業鏈。

電動車的發展,除了車輛業外,還可以促進電子業、資訊服務、運輸與電力多方面的進步,更重要的是,如果大馬路上的車輛都不排放廢氣該有多好,我心中有著一種使命感,支持我們日夜努力,朝無廢氣排放的電動車輛發展。

(記者邱馨儀採訪整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555832
興利100/張秀蓮:協助銀行 攻海外台商
2011/03/07 12:11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採訪整理】 2011.03.07 03:21 am 
 
民國百年,不只回顧,更要有前瞻下一個百年的氣魄。馬政府已提出「黃金十年」的擘劃,但民間的感受是各部會還是忙於革除舊有弊端,忘了更重要的是應著手興利,唯有興利,才能帶給國家長治久安的發展。本報特別推出「興利100」系列,由十位企業家提出對政府的建言,為政府各部門提供更清楚的指引。

最近幾年銀行的逾放比率降低、備抵呆帳占逾放覆蓋率下降,去年獲利大幅增加到1,800多億元,ROE(淨值報酬率)及ROA(資產報酬率)也提高,但跟國際一些體質健全、獲利能力又好的銀行相比,仍有一段距離,因此希望政府能協助銀行提升獲利能力及競爭力。

如國內銀行家數已很多,政府可多協助業者拓展海外新市場,尤其是台商多的地方,如大陸及東南亞市場。

現在已經有多家銀行在大陸經營業務,對於一些阻礙業務經營的就不要做太多的限制,特別是我們自己管制的部分,可以先鬆綁。例如銀行大陸分行承作放款上限,現在規定不能超過當地吸收存款及拆借額度的兩倍,這部分就可以考慮放寬。

至於涉及大陸方面訂定的限制,政府在跟對岸協商時,可替業者爭取再放寬,例如兩岸經濟協議(ECFA)早收清單已爭取優惠條件,但須是第一年獲利,且只能做台商的人民幣業務,其他的人民幣業務則必須等設立滿兩年且要獲利;還有大陸對外債額度及財管業務都有限制,都影響銀行在大陸發展,政府可以協助爭取鬆綁。

東南亞市場方面,台商去了,我們銀行卻進不去,因不少東南亞國家對外資銀行管制嚴格,或不發給執照,政府可透過與對方談判時,協助我們銀行進入這些東南亞市場,提供台商服務。

除新市場開拓,銀行也希望政府對業務不要管得太嚴,尤其是金融海嘯後,對於財富管理業務管理更嚴格,從金融市場健全發展來看,是有必要,但也要給銀行可以發展的空間,兩者之間要取得適度的平衡。否則有些銀行膽子較大,打「擦邊球」,對循規蹈矩的銀行來說,反而沒有生存空間,反淘汰也不是很好的現象。

還有,主管機關一直認為台灣的銀行規模太小,政府可以積極鼓勵整併,整個市場如果不要過度競爭,適度的整併是有必要,否則規模太小,也不利銀行走向國際化。(記者邱金蘭採訪整理)(系列十之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554468
興利一百/張平沼:調薪 先照顧本國勞工
2011/03/01 10:05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林茂仁採訪整理】 2011.03.01 03:07 am
 
中華民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
(聯合報系資料庫)
張平沼(中華民國商業總會理事長)

政府思考興利時,應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最近勞委會有意在第三季調漲基本工資,這對產業發展不見得是好事,我認為調高基本工資只是肥了外勞,並沒有照顧到本國勞工。

我是贊成調高員工薪水,但反對調高基本工資,這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台灣勞工的薪水沒有人是比照基本工資,目前外勞在台灣的薪水已經很高,還高於新加坡及香港的外勞薪水。

以電子業為例,不少廠商早在今年1月就已調高薪水,尤其基層勞工調高薪水的幅度比高階主管的幅度來得大,調薪對於基層勞工的效益比較大,可以照顧到更多的台灣勞工,希望政府施政重點要搞清楚,要先照顧好本國的勞工,而不是去調高基本工資,照顧到外勞。

台灣去年經濟成長率突破10%,但那是因為前年經濟衰退造成比較基期較低,現在景氣才剛有復甦的跡象,不宜馬上調漲基本工資,尤其今年1月1日已經調高基本工資,不宜在第三季再度調漲基本工資。
 
經濟日報/提供
 
台灣電子業的利潤只有3%至5%,不僅要面臨基本工資調高帶來的外勞薪資成本提高,加上新台幣動不動升值,很容易侵蝕利潤,建議政府在基本工資案可以拿出來討論,但不宜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再度調高。

對於政府有意調高公務員的薪資,我也是贊成的,公務員調薪具有指標作用,也有助於帶動一般民營企業跟進調高薪水,一般民眾薪水增加,自然有助於帶動消費,提高國內內需市場成長。

台灣未來要靠外銷貿易及內需市場消費的雙引擎來帶動經濟成長,政府在發展經濟的決策上要更為謹慎,並且要照顧廣大的勞工,兩岸簽署ECFA後,台灣要邁入黃金十年的發展,此時的勞工政策相當重要,基本工資的調整決策要再研議,才能讓企業有更高的競爭力,面對未來的挑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546037
興利100/辜成允:能源政策 要完整配套
2011/02/28 17:13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辜成允(台灣水泥董事長) 記者謝柏宏採訪整理】 2011.02.28 03:34 am

辜成允(台灣水泥董事長)
 
迎接民國100年,政府應該如何為台灣興利?我提出三項建議:一是規劃能源政策,二是擴大基礎建設,三是重新定位台灣的經濟地位。
面對新時代,政府需嚴肅看待未來台灣應該要怎麼走,也要讓民眾清楚知道要帶領台灣走到那裡。首先,國內的能源政策有改進的空間,目前台灣的電業結構有很大問題。以現代科技來說,核能電廠發電效率最好,電價也最便宜,其次是火力發電廠,但是這兩項發電方式都容易引起環保爭議。

現階段台灣對天然氣用量比重已經很高,發展風力及太陽能發電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風力發電的資金成本及技術都有很大挑戰,太陽能電廠若能獲得政府配套支持,將有助建立新能源的產業價值鏈。

台灣要建構未來的黃金十年,電從那裡來?成為一大問題,這可能涉及到敏感的爭議,卻不容迴避,由於興建一座電廠需花費很長時間,政府應及早向社會大眾溝通台灣的能源政策。

在基礎建設方面,過去台灣的基礎建設,都是以台灣為獨立的區域來規劃藍圖,現在隨著兩岸經濟協議(ECFA)簽定,與鄰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也會陸續洽簽,台灣將融入亞洲地區一日生活圈。

面對這樣的轉變,台北不應只是和高雄比較,也要隨時和首爾及上海競爭,政府應該有更宏觀的視野,比較亞洲重要城市的發展,回頭檢視台灣的未來,及應有的配套基礎建設。

第三是重新定位台灣經濟地位,台灣應吸引日本人、西方人甚至頂級的陸企以台灣為企業總部,配合國際企業總部的落腳,包括金融市場、居住環境等各項食、衣、住、行等配套設施,都要跟上國際腳步。

台灣很多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都跑到大陸,如何讓這些軟硬體條件繼續留在台灣,是政府當務之急,馬英九總統在大選時曾提出很多方向,現在就看政府部門如何規劃與落實。

(系列十之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544958
興利100/吳秀明談調查:件數≠執法績效
2011/01/26 23:14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陳乃綾/台北報導】 2011.01.26 02:15 am 
 
公平會主委吳秀明表示,公平會積極面對我國廠商在國際受罰的案件,但公平會是獨立執法機關,該案既已進入司法程序,就必須尊重他國法權與司法獨立。吳秀明指出,公平會能做的,是提供廠商歐美競爭法的判例與法律資訊,作為被動諮詢的角色。業者本身就有龐大法律團隊支持,公平會尊重業者的法律需求。

他表示,在案發後,公平會主動成立小組,調查業者在國內是否也操作價格,甚至發出警示函警告相關業者。吳秀明解釋,不實廣告的調查相對單純,因此處理件數較多,但在較難調查的聯合壟斷案中,公平會所投入人力物力較多。

「執法重心不能只看件數」,他舉例,歷年來限制競爭案件數只占全部處分案件數一成,罰鍰卻高達14億元,占公平會歷年罰鍰金額的五成二。

吳秀明指出,公平會一向是執法跟宣導並重,執法是公平會核心職責,每年都舉辦多場宣導說明會,「執法本身也可以作為一種宣導。」

不過,吳秀明說,去年幾件重大案子讓他們發現,反托辣斯法須加強宣導,因此去年舉辦多場國際反托辣斯實務論壇,本周五(28日)還將與經濟部合辦研討會,邀請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FTC)現任委員,現場解說美國政府對產業市場競爭的政策與執法態度。

公平會同時積極參與由經濟部主導的跨部會反托辣斯專案小組,內部也成立國際反托辣斯事務專案小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59660
興利100/公平會 該當反托辣斯大將
2011/01/26 14:53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陳乃綾】 2011.01.26 02:15 am 
 
民國百年,不只回顧,更要有前瞻下一個百年的氣魄。馬政府已提出「黃金十年」的擘劃,但民間的感受是各部會還是忙於革除舊有弊端,忘了更重要的是應著手興利,唯有興利,才能帶給國家更長治久安的發展。本報特別推出「興利100」系列,反映民間殷切的期待,為政府各部門提供更清楚的指引。

行政院公平會主委吳秀明。
(聯合報系資料庫)

去年8月,友達三位高階主管被美國司法部限制出境,理由是操縱面板價格,聯合壟斷面板產業;去年12月歐盟執委會也以相同理由,對我國四家面板業者判處高達新台幣259億元罰款。台灣廠商涉入國際托辣斯案例日增,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的定位、角色,備受矚目。

市場公平交易的管理,公平交易委員會與美國司法部、歐盟執委會,為具有相同功能的執法機構。不過,去年歐盟大動作展開裁罰後,只見經濟部大聲疾呼,卻不見公平會出面喊話,已引起外界及輿論爭議。許多人認為,公平會身為「政府中的反托辣斯法專家」,應及時對國內業者伸出援手,針對國際反托辣斯法令與判例,提供法律資訊與諮詢,甚至協助經濟部瞭解案情。

法界人士指出,公平會眼見外國執法機關開罰,卻對業者在國內可能採同樣操作手法的壟斷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根本是怠忽職守。

台灣在經濟轉型的90年代順利引進公平交易法,反映台灣經濟社會的價值與目標。但20年過去,台灣的「競爭文化」仍未深化,對於公平交易法的認知與執行,政府和企業部門仍相當陌生。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教授、前公平會委員陳志民指出,台灣雖然是小型市場,但仍要深化國內競爭文化,透過實現真正公平競爭,達成自由資本市場,因為我國大企業依賴歐美市場,遵守競爭規則,才能到國際市場和大國做生意。

普華法律事務所律師楊敬先也說,公平會應努力建立「政府中不能沒有我」的專業角色,積極建立台灣內市場的競爭文化,讓企業在國外開拓市場,更有「競爭」力。

不過,在執法上,楊敬先指出,公平會的業務與消保會部分重疊。翻閱公平會近年來的執法紀錄,近九成判例都屬廣告不實,或傳銷公司違法等不公平競爭案例,但聯合壟斷行為、獨寡占這種影響重大的商業大案判決,卻寥寥可數。

陳志民表示,公平會往往只「依法行政」,儼然成為執行公平交易法的法律警察。根據法律條文判讀廠商違法事實,就只能針對不實廣告等擁有表面證據的案子開罰,但像控制價格案,需要專業的經濟分析做出判斷,公平會仍然缺乏這樣的能力。

立委丁守中認為,公平會辦不了聯合行為大案的原因,在於我國公平交易法中尚未將「寬恕政策」入法。寬恕政策可保護檢舉托辣斯案中的汙點證人,提供減輕或免刑,鼓勵壟斷案中參與者當「抓耙子」。

丁守中指出,立院提修法版本後,公平會甚至沒有提出對應修法版本,雖然不表示反對,但態度並不積極。陳志民說,公平會作為獨立機構,遇到執法阻礙就會退後,久而久之「會連牙齒都被打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56108
興利100/NCC:不自律 只好管
2011/01/25 13:27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葉小慧/台北報導】 2011.01.25 02:20 am 
 
面對各產業界希望NCC能夠「多興利、少監理」,NCC發言人、副主委陳正倉表示,通訊傳播基本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已經送到行政院,但什麼時候有結果「根本不知道」,NCC最好可以不管,但也要業者自律,目前能做的,就是遵守本分,依法行事。

陳正倉指出,NCC的制度設計存在先天不良問題,「只有監理管理權,就像警察一樣,違規的人只好取締罰款,但對沒違規的人不會給糖吃;警察(NCC)若不執法,交通亂成一團也不行。」

對於外界批評NCC「管太大」,陳正倉說,站在他個人的立場,最好可以不管,管得越少越好,但是NCC不管,就發生簡訊詐騙等等問題,民眾一天到晚申訴,這些問題如果匯集給業者,就會明白NCC必須插手的原因。

陳正倉表示,業者要是自律,NCC就可以不要管,結果業者不好好做,NCC當然只好依法監理。從自律、他律到法律,整個制度就是沒有「胡蘿蔔」。

數位化的進度也一樣,陳正倉說,數位化若不積極立法,規範系統台在某年數位化用戶要達到多少比例,業者根本不理會;不管是用行政措施讓大富媒體自我承諾,或是利用評鑑、換照監督數位化太慢的業者,這些都是道德勸說,沒有強制性。

「自己願意做,比被逼著做更容易得多。」陳正倉表示,業者如果依照市場機能、市場訊號開拓市場,NCC並不會干預內容,只是針對法令規範的色羶腥、節目廣告化、置入性行銷等,這些大家也都在罵的,去進行必要的監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49607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