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6 14:56 聯合晚報 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在新書「餘生」中談到台灣的認同何去何從,他表示,中華民國是辛亥革命的結果,現在殘存於台灣,依據舊金山和約,日本明確放棄了台灣,雖然沒有明言將台灣歸還給誰,但從國際法觀點,「台灣的確是中華民國的領土」。 圖片來源:報系資料照
分享前總統李登輝在新書「餘生」中談到台灣的認同何去何從,他表示,中華民國是辛亥革命的結果,現在殘存於台灣,依據舊金山和約,日本明確放棄了台灣,雖然沒有明言將台灣歸還給誰,但從國際法觀點,「台灣的確是中華民國的領土」。所以只要保全中華民國的主權和地位,修改憲法內容,讓中華民國成為新共和國,就沒有宣告台灣獨立的必要。只要把中華民國「台灣化」就好。
他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從中華民國分裂出來,在中國大陸之上的是分離出來的新國家,而台灣已發展出了「台灣中華民國」的意識,不再是以往的中華民國,也就是所謂的「第二共和」。兩岸應該是「兩個國家」的想法才是正確的。
李登輝在書中也提到,由於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實行了徹底的排日教育,與生長在日治時代的台灣人相比,第二代台灣人反而變成反日。像陳水扁這樣的第二世代,一旦當台灣總統,因為所受的反日親中教育,反而使得民主主義倒退,自己的行為就像當上了皇帝。
「扁、馬都是皇帝型統治」
他說,民進黨在日本雖然被大家認為是「以台灣獨立為目標,為了台灣人而成立的黨派」,但它的實際情況卻只是受到中國影響的「皇帝型統治」。他說,台灣絕不能有皇帝政治,但就算從陳水扁總統變成國民黨的馬英九總統,卻都是這樣執政。
李登輝說,他任用開始採用一本名為「認識台灣」的中學教科書,首次給台灣歷史作為國史的地位,在這之前,全都只有教授中國大陸的歷史文化,他想藉學習台灣真實的歷史,讓台灣脫離「法統」歷史的支配與束縛,成為具有主體性的民主國家。
他說,從台灣大學第一名畢業的陳水扁,與在日本舊制高等學校 和帝國大學就學的李登輝,這樣的兩個人在想法上的不同,到底從何而來呢?他說,陳水扁的結局是怨恨和痛苦的,但他卻只想著要給國民好生活,抱著為民奉獻的心,兩人如此差異,就是從教育而來的不同。
李登輝的兩岸關係主張
1995年6月9日
場合:「民之所欲,長在我心」康乃爾演講
主張:四度提中華民國
內涵:中華民國人民決心在國際社會中,扮演和平且具建設性的角色。因此,我們也要讓美國及全世界的友人知道:中華民國屹立不搖。
1999年7月9日
場合:接受德國之聲專訪
主張:兩國論
內涵:即1991年修憲後,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早就已經內部是「國家與國家」,或「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關係。
2015年8月
場合:李登輝接受日媒「Voice」訪問
主張:中國台灣個別存在
內涵:力挺蔡英文維持現況主張。他稱所謂「維持現狀」,也就是維持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與中國是個別的「存在」。
2016年2月
場合:新書「餘生:我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
主張:提台灣中華民國論
內涵:從未主張台獨,因台灣已實質獨立,台灣的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個別」存在,以台灣之名而存在,才是唯一的重點。
製表:蔡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