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殲20最遲2018年形成戰鬥力
2016-11-12 13:20中央社 香港12日電
據分析,中國大陸研製的殲-20匿蹤戰機最遲在後年春季便可形成戰鬥力,比日本的F-35至少有5年的時間優勢。
香港軍事分析家梁國樑今天在明報刊登文章,詳細分析殲-20的規格,以及與美國匿蹤機F-22和F-35的比較等。
他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進一步說,匿蹤戰機能夠形成初始戰鬥力,至少需要一個中隊12架(美國制式,相當於大陸一個大隊)。
要形成完全戰鬥力則需要一個師120架(一個師相當於美國一個航空聯隊)。
二是它必須有及時和可靠的戰機補充來源;三是必須有足夠數量的熟練飛行員;四是需要有純熟的戰術技巧,這需要長時間的訓練。
他指出,目前世界具備實戰能力的匿蹤戰機只有3種,分別是美國的F-22和F-35,以及殲-20。
當前日本要在匿蹤戰機領域與大陸抗衡,唯一途徑是向美國購買,而日本已向美國訂購了42架F-35A(A是空軍型),4架由美國組裝,2019年全部交貨。
但梁國樑推算,日本的F-35形成戰鬥力最快也要在2023年。
他說,目前大陸至少有6架量產型殲-20服役,飛行員的早期培訓已於兩年前開始。
他說,相關消息透露,殲-20最遲可於2018年春形成團級(至少30架以上)規模的戰鬥力,比日本至少早5年。
就規格言,梁國樑說,殲-20長20.3公尺,翼展12.68公尺,體型比F-22和F-35都大,這得益於優越的氣動布局,但機動性反而比後兩者更強。
此外,殲-20內置彈艙掛6枚中遠程空空導彈、2枚近距格鬥導彈,合共8枚的內置載彈量與F-22相同。
殲-20最大航程5500公里(帶兩個副油箱),作戰半徑2000公里;美國的F-22最大航程3200公里(帶兩個副油箱),作戰半徑852公里。
但美國的數據可能是以耗油量極大的全航程超音速飛行來計算。
梁國樑說,殲-20的長航程並不假,是設計確定的硬指標。他引述可靠消息透露,殲-20不需空中加油即可覆蓋包括東京在內的全日本。
因此,他認為,F-22的經濟版F-35並非是殲-20的對手,且形成戰鬥力的時間與殲-20存在巨大時差。
據分析,首個殲-20團(混編)已部署在南部戰區。此外,購自俄羅斯的首批蘇-35戰機也部署在南部戰區,這說明大陸方面並不看重日本將擁有的美製F-35匿蹤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