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4 新聞速報 【中評社北京1月4日電】
代號為“前鋒--2008”的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某裝甲旅進攻戰斗檢驗性實兵實彈演習,10月28日11時在確山合同戰N訓練基地進入機動化、立體化、諸兵種協同、山地進攻戰斗階段。戰斗在復雜信息化火力戰、諸兵種聯合作戰條件下,突出現代戰爭適應、聯合作戰協同、部隊作戰能力體現等特點,按照信息火力打擊(火力突擊、電磁攻擊、綜合破障)、綜合攻擊(多路強攻、超越攻擊、縱深遮斷)、奪點控域(立體攻占、聚殲控域、鞏固陣地)
東方網消息:美國國會的智囊團美中經濟安全與評估委員會日前發表年度報告稱,自2000年以來,解放軍常規彈道導彈力量獲得巨大改善,比如10年前,中國僅有一個常規短程彈道導彈旅(約24-36具發射架),現在這一數字已增至七個旅。此外,中國也增長了導彈射程、改善了導彈精度,增加導彈負載。報告透露,東風–11短程導彈700–750枚,發射架120–140具;東風–15短程導彈350–400枚,發射架90–110具;射程3000多公里的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15–20枚,發射架5–10具;東風–21C導彈85–95枚,發射架75–85具。
四大原因促使中國強化常規導彈部隊力量
報告稱,目前,中國常規武裝導彈部隊已具備影響標準空中行動的能力。在解放軍內部,戰略導彈任務主要由中國戰略火箭部隊第二炮兵部隊擔負。據中國2008年國防白皮書透露,二炮的任務是“對敵軍的重要戰略及軍事目標,實施中程及遠程精確攻擊”。因此,二炮武器庫內存有核戰略彈道導彈、核及常規戰術彈道導彈以及對地攻擊巡航導彈。
目前,二炮正在迅速增加其所部署常規導彈的數量及類型,以便使解放軍能夠依賴這些導彈能力,並將它們作為其進攻性選擇的重要部分。據美國國防部透露:“中國擁有世界上最活躍的陸基彈道導彈及巡航項目。”此外,由美中經濟安全與評估委員會發起的一項研究則顯示:“過去20年間,二炮所擔負的任務已經由運行並維持中國的小規模核威懾力,轉變為部署看起來不斷增大的常規彈道導彈及巡航導彈庫存。”
報告稱,關於解放軍為什麼尋求發展其常規導彈部隊的,西方觀察家假定了至少四個原因。第一,在衝突最初的猛攻中,這些導彈是摧毀敵軍重要資產的有效攻擊選擇,以便削弱敵軍的防禦及反擊能力。據美國時任空軍副部長布魯斯.萊姆金透露,這些導彈“為中國提供了對幾乎所有區域目標進行雙管齊下攻擊的能力,這些目標包括機場、港口、艦船、軍事基地、後勤節點、指揮與控制設施以及工業/經濟中心”。一旦敵人的力量被削弱,解放軍後續軍事行動推進的成本就會降低。例如,已退役美國空軍中校、2049項目研究所執行理事馬克.斯托克斯告訴美中經濟安全與評估委員會稱:“針對敵軍指揮與控制建築或防空系統內已選擇重要節點,進行大量戰區導彈攻擊與電子攻擊等,這樣能夠確保己方在危險程度降低以及成本減少的情況,開展常規空中行動。”
同樣地,美中經濟安全與評估委員會發起的研究,描述了關於台海衝突的想定:解放軍會使用其“相對便宜的短程彈道導彈(SRBM)、對地攻擊巡航導航以及反輻射導彈,攻擊台灣地區的重要節點,以此來削弱台灣地區的防禦。”
第二,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難以抵禦。例如,從中國領土上發射的彈道導彈,僅需幾分鐘便能打到位於中國外圍的目標。這樣將會使對方的反應時間減至最少。而且,彈道導彈很難攔截,即便是在強大防空及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已經就位的情況下。此外,巡航導彈也存在難以抵禦的固有特點,這是因為它們具備極高的準確度,而且能夠屢次躲過雷達的探測。
第三,彈道導彈存在固有的壓制性。由於中國的多數鄰國都缺少足以應對中國彈道導彈的防禦力量,因此中國或許能對他們產生壓制影響。同樣地,2009年時,美國國防部也將這些導彈定義為“中國主要的壓制工具,不僅針對台灣地區,而且也針對中國其他的區域鄰國。”這種固有的壓制力使得中國能夠阻止其鄰國開展行動。
第四,發展中國的戰略導彈部隊,或許是北京政府為增強其傳統空軍力量、彌補中國空軍的弱點而進行了嘗試。例如,蘭德公司資深政治學家羅格.克利夫表示:在美國軍隊中,減少預警時間與確保滲透能力是隱身戰機的任務。而在不具備隱身戰機的國家裡,常規彈道導彈便是具備同樣效用的合理工具。對於克利夫的這一說法,斯托克斯中將表示贊同,而且他還向委員會介紹了中國如何“利用戰區導彈彌補其傳統空軍力量的不足”。
解放軍已擁有七個常規短程彈道導彈旅
報告在介紹中國常規彈道導彈力量時稱,自2000年以來,中國一直都在增強其常規彈道導彈力量。比如,10年前,中國僅有一個常規短程彈道導彈旅(約24-36具發射架),而現在這一數字已增至七個旅。而且,除增加導彈數量外,中國也在擴展這些導彈射程、改善導彈的精度,增加導彈的負載。報告指出,中國的常規彈道導彈可分成兩種:短程彈道導彈和中程彈道導彈。
在短程彈道導彈方面,中國目前已經部署了“全世界最大且致命性最強的短程彈道導彈部隊”。這支部隊由兩款不同類型的導彈組成:東風-11和東風-15。其中,射程為300公里的東風–11導彈有700–750枚,發射架120–140具;射程為600公里的東風–15導彈有350–400枚,發射架90–110具。此外,美國國防部在其最近提交給國會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大陸現在已經在台灣地區對面部署了1050-1150短程彈道導彈。所有這些導彈都採用公路機動方式,這提前了它們躲避探測的能力,從而增加了它們在可能發生的衝突中殘存下來的可能。
報告稱,在中程彈道導彈方面,第二炮兵部隊目前已經部署了一款在舊式核導彈東風-21基礎發展而來的常規導彈——東風-21C。該導彈的射程超過了1750公里,由不同地方的發射架發射時東風-21C能夠攻擊位於全日本、東南亞及印度大部以及中亞與俄羅斯東部部分地區內的目標。美國國防部在提交給國會的本年度報告中稱,中國目前擁有85–95枚東風-21C導彈以及75–85具發射架。而且,中國還擁有射程為3000多公里的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15–20枚,發射架5–10具。此外,中國導彈工業部門還在擴充其中程彈道導彈的相關基礎設施,這樣一來中國導彈工業部門與第二炮兵部隊便能在必要情況下,製造大量中程彈道導彈。
此外,北京政府還在研發一款能夠攻擊大型、移動中水面戰艦(如美軍航母)的中程彈道導彈——東風-21D。美中經濟安全與評估委員會曾在其2009年提交給國會的報告中指出:“該導彈意在阻止敵軍水面戰艦接近該地區。而且,配以適當的偵察及瞄准傳感器系統,該導彈將具備摧毀航母及其聯合戰鬥群,或使它們喪失行動能力的潛能。”
今年3月,美軍太平洋司令威拉德已向國會證實稱,雖然尚未投入運行,但東風-21D反艦彈道已進入測試階段。此外,斯托克斯中校也向美中經濟安全與評估委員會證實,東風-21D的生產設施已於2009年完工,而且中國方面已預留至少一個旅,待完成後最先引入該款導彈。據斯托克斯最近進行的研究顯示,解放軍或許正準備向位於東南部的廣東省部署東風-21D導彈。如果該情況屬實,那麼這將為解放軍提供攻擊台灣及南中國海相關意外事件所涉及水面艦的能力。
傳空射對地攻擊巡航導彈鷹擊-63射程超200公里
報告稱,中國也在提高其對地攻擊巡航導彈能力。目前,解放軍擁有兩款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它們都是在過去十年中首次部署的。第一款是第二炮兵的東海-10,它是中國主要的遠程巡航導彈,據估計其射程超過了1500公里。在向國會提交的2010年度報告中,國防部估計中國擁有200-500枚東海-10導彈,約比國防部2009年時估計增加了30%,而且還有45-55具發射架。第二款是新型空射對地攻擊巡航導彈鷹擊-63。當前,該導彈已裝備在空軍的轟-6轟炸機上,使空軍初步具備遠距離攻擊能力。目前,鷹擊-63的數量及射程依舊不明,但有消息稱其射程超過了200公里。
報告在介紹中國空中及常規導彈能力增強的主要影響時指出,這大大增強了解放軍限制美國在亞太地區開展軍事行動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反介入和區域封鎖戰略”,該戰略旨在干擾或限制敵軍部隊在中國周邊開展有效行動的能力,以及阻止第三方干預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美國國防部曾在2009年提交給國會的報告中稱:“2000年以來,中國擴大了其反介入和區域封鎖武器庫,並在本國同邊以及西太平洋部署並投射了日益可靠的多層攻擊戰兵力”。報告指出,反介入和區域封鎖戰略之所以對中國有利,是因為該戰略會在衝突發生時,賦予中國對美國的地域優勢。對此,米切爾空中力量研究所所長呂貝卡.格蘭特解釋說:中國將會擁有強大的交通線,而相反的美國進入太平洋會變得更加困難。
報告指出,過去十年間,作為中國整體軍事現代化的一部分,中國的導彈和空中力量得到大幅提升。這一現代化進程是跨越國界的,它包括國外採購以及本土製造飛機、武器和裝備等。另外,體制的變化,如組織、人員和訓練,提升了解放軍空軍執行任務的能力。而且,隨著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北京政府已經擴大了解放軍空軍的關注重點,不再只關注保衛領土的行動,而且將域外攻擊行動也納入關注範圍。與此同時,北京政府還提高了解放軍開展常規導彈攻擊的能力,包括生產大量多種類型,更準確的常規彈道和對地攻擊巡航導彈。
報告稱,隨著中國空中及導彈力量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中國威脅美國在亞太地區所部署前沿軍隊以及所設立基地的能力正在增強。如果解放軍導彈攻擊或空襲美軍基地的行動獲得成功,那麼就會迫使美國在該區基地暫時關閉,並使美國在東亞開展有效活動的能力受到限制。而且,未來中國反艦彈道導彈的部署,還會嚴重限制美軍進入該地區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