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3 中國時報 【本報訊】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問北京時,中共「殲-20」隱形戰機試飛成功,立即成為國際新聞焦點之一。而國際媒體報導中,最耐人尋味的是「蓋茨問起時,胡錦濤竟然不知情」。
幾位專家向本欄分析,這架飛機在中午十二時五十分從成都(整個中國大陸是一個時區)附近的基地起飛,一時零五分降落,試飛計十五分鐘,內容包括幾次低空通過等。其試飛動作與美國隱形戰機F-22在安德魯空軍基地展示時的若干動作相似,例如曾經打開彈艙飛行。
試飛的時間點(不是日期)值得注意。依照解放軍的新戰機試飛團作息規則,通常在中午十二時卅分至一時四十分午休。但是這次試飛的時間顯然不依照這項規則,推斷就是要在胡錦濤會見蓋茨之前完成試飛。
至於試飛的日期,很多大陸網民在興奮之際,說中國這是「給蓋茨顏色看」。北京的官方否認了這種說法,中國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也否認。如果了解中國大陸的科技研發背景,當知胡應非作態。因為蘇聯在赫魯雪夫當政時,某次與美國之間的重大活動前夕,戰略火箭軍(相當於中共的二炮部隊)奉命在哈薩克試射某型新飛彈,以增強與美國對話時的聲勢。不料試射時點火失敗。赫魯雪夫獲悉後,下令相關人員立刻進入試射場檢視,盡快找出原因,重行點火試射。由於時間太過急迫,竟然連「液體燃料必須騰空」的最先決條件也不惜違反,結果檢視過程中發生爆炸,一百多位研發人員平白犧牲。後來蘇聯根據這個悲劇,拍攝了電影《馴火記》。而這個血淋淋的教訓,也使蘇、中兩共都堅守一個原則:研發過程中,絕不趕日子,也絕不存與對手互別苗頭的居心。
美國自己的經驗也是如此,舉凡這種複雜的高科技研發,按部就班,時程不宜輕率更動。所以中方選在當天試飛應是早已排定。如果是為了給蓋茨下馬威而選在這一天試飛,何不再等一星期,等到胡錦濤啟程訪美,由「殲-20」試飛做為「起身炮」,送胡一程,豈不更加威風?
美國媒體報導說,根據美國國防官員的說法,蓋茨詢問胡錦濤時,「很明顯的,主席與他的核心幕僚沒有準備要回答這個問題」,又說「很明顯,文人領導階層並不知情」云云。這個說法遭到中、美兩邊的專家駁斥。因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職責之一,就是到全國各地了解國防科技的最新發展;而胡錦濤身為中央軍委主席,職責之一是聽取國防簡報。「殲-20」這種最尖端的國防科技,怎會對他隱匿不報?毛澤東手訂的「黨指揮槍,絕不容許槍指揮黨」的最高指導原則不算數?
比較可信的說法應該是:胡錦濤知道當天要試飛,但蓋茨問起時,由於試飛剛剛結束,最新消息尚未呈報給胡,因此胡必須詢問手下,才能把確切的結果告訴蓋茨。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殲-20」的整個曝光過程。中共的慣例,在試飛之前總要試滑,來回走幾趟,才排定某一天試飛。過去中共這類事件總是密不透風,即使試滑也不聲張。一位曾經目睹「殲-7」首次試飛的人士說,當時負責產製「殲-7」的瀋陽一一二廠位於河床邊,附近是緩坡及鐵絲網,完全沒有外人偷窺的餘地,一直等到飛機騰空而起,外人方得一窺究竟。而且過程中,內部保密要求極高,人人守口如瓶。但是這次,早在二○○八年三月,「殲-20」一詞即已出現;後來各種訊息、照片、影片也陸續出現在網路及媒體報導。依中共的功力,如果要強力管制,保證可以令「殲-20」之名銷聲匿跡(如果不信,到百度鍵入「劉曉波」一詞試試看)。可是中共任由消息流傳,如此默許洩密,是為了符合美國希望的「透明化」?還是中方有了更強的自信?
還有一個問題是蓋茨必須面對的。他和他的得力部屬(例如美國海軍情報署長)都說中方新一代戰機「為時尚早」,蓋茨甚至因此把美國的F-22戰機產量削減為一百八十七架。如今「殲-20」試飛成功,對台海的影響如何,對縮減美、中戰力差距之影響如何,新課題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