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兩岸四地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九二共識/馬再提早有共識 民進黨反提三問
 瀏覽158,505|回應1,137推薦3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亓官先生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龍女CHANG, HSIU-FEN

【聯合報╱記者李明賢、林政忠/台北報導】 2010.12.29 03:14 am 
 
「九二共識」引發朝野政策論辯,馬英九總統昨天再度向在野黨喊話,呼籲承認兩岸已有此共識,美方也予尊重,「我們不是刻意要讓民進黨難堪,但不知道未來要執政,如何延續前朝(國民黨)政策?」

民進黨發言人蔡其昌昨天表示,馬政府做對的事,民進黨執政後當然會延續;若做錯的事、無能的政策,民進黨自然不會延續。

蔡其昌指出,雙英辯論時,蔡英文就曾詢問過馬總統,前總統李登輝、海基會故董事長辜振甫都說沒有九二共識,為何馬總統堅持有九二共識?馬總統的九二共識的基礎為何?

蔡其昌也說,美國從來沒有說過承認九二共識,馬總統談話只是引述中國官方新華社的新聞稿處理兩岸問題,這樣的決策未免過於粗糙,也容易落入中國的圈套。

蔡其昌並提出三問:「馬總統九二共識的內涵為何?中國接受嗎?中華民國還存在嗎?」他強調,蔡英文對馬總統都非常理性、誠懇,馬政府卻只想到政黨惡鬥,不願意和在野黨正面對話。

媒體問及雙英是否針對九二共識進行辯論,馬總統低調表示「從過去發生的事,都已得到答案」;九二共識是國民黨兩岸政策核心,民進黨基於政治立場,可以反對,但不能否認。

馬總統解釋,因為有九二共識,才有九三年辜汪會談,這是李登輝前總統時代達成的共識,雖然有人認為這是二○○○年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所提出,但一九九二年時,已有媒體使用「九二共識」名稱。

馬總統強調,從布胡熱線以及李亞飛的談話,顯見兩岸都已經回溯承認九二共識,態勢已經很清楚,「我們的版本是一中各表,他們的版本是各表一中,這兩個意義是一樣的」。

至於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認為,江陳會談一年兩次,時地有彈性,馬總統也表示支持,「協商的方式也許可以彈性一點,一年不一定只有兩次,也不一定就是要談兩次,時間成熟了就談,這也不一定就是進入比較困難的時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370649
 回應文章 頁/共11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名家-一中各表讓台灣人更有尊嚴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2-16 旺報 【林建甫】

     馬英九總統日前在府院新春茶會中,希望部會首長今後談到兩岸關係或政策時,依《中華民國憲法》架構,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原則,未來部會首長談到兩岸關係或相關政策說明時,用字遣詞應更謹慎,稱「對岸」或「大陸」,不應稱為「中國」,且公文書也不應稱呼「中國」。

     憲法接受一中兩區架構

     這樣的宣示,網路上正反意見非常多,也引起在野黨的批評,認為會造成自我矮化。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就表示,馬英九一再以限縮的、保守的、退步的方式解釋法規結構,難怪台灣的主權地位越來越模糊,甚至很多的國家對於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也越來越搞不清楚,對台灣主權造成很大的傷害。

     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中各表,最簡單的講法就是我們是中華民國,對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實施《中華民國憲法》,大陸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兩部憲法各有其有效統治範疇,但卻都建立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上。也因此我們的憲法及大陸的憲法,都可以接受「一中兩區」的架構。「一中兩憲」其實只是在描述現狀而已;中華民國就是中國,所以兩岸之間當然不能都用中國一詞,只好用台灣方面與大陸方面兩詞來做區隔!我們的《兩岸關係條例》,就是遵循這樣的架構制定的,不管是依憲或依法來看,稱呼對岸為「中國大陸」或簡稱「大陸」都是合憲合法的,沒有什麼「矮化」或「不矮化」的問題。這樣的稱呼更是對等的,對台灣人民更有尊嚴。

     其實在台灣,迄今種種的民調都顯示維持兩岸現狀穩定,是多數民眾的期待,也是多數民眾對兩岸關係定位的價值認同取向。這種「一中兩區」的憲法架構是兩岸維持現狀穩定的基石,動了它,改了它,也就會產生一堆問題,甚至使兩岸關係出現倒退。因此,依照「一中兩區」的憲法架構,將對岸稱為「中國大陸」或簡稱「大陸」,也算是維持兩岸現狀穩定的一種積極作為。

     和平發展才能夠走出去

     如果「一邊一國」可行,民進黨執政時推動獨立就不會窒礙難行,幾次推動聯合國「入聯」也不會無疾而終,甚至將兩岸關係搞到戰爭邊緣,台海成了世界危險的地方。喊台灣獨立,只是在台灣內部喊爽,根本都走不出去,反而引起兩岸嫌隙,置台灣人民於巨大風險之下。例如對外事務上形成「烽火外交」、「金援外交」,我們的邦交國也一一失去。當兩岸有互信、外交休兵下,我們現今更要邁向百國免簽證,台灣才是真正走出去。經濟上,當兩岸因為爭議、淪為戰爭邊緣,台灣喪失大陸市場、國際貿易萎縮,台灣人喪失發展的機會。當經濟被限縮、困頓地自給自足,台灣會比較好嗎?一中各表,台灣才有機會分享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的果實,參與大中華經濟圈的建設,甚至共同賺世界的錢。

     受台獨言論的影響,台灣年輕人現在愈來愈不認同「一中」。以為「一中兩憲」裡的「一中」只是虛的概念,「兩憲」變成兩個國家。要解決這個問題,大陸、台灣兩方政府應正視現實;大陸給予「中華民國」更多的中國地位,台灣應教育民眾「一中」對台灣人民的好處,更要認知到「一中」的現實,不要讓現狀再被錯誤或含混地解釋。

     兩岸的問題真的很難。如何解決兩岸問題,需要更多智慧的思考,但和平發展的基調錯不了!

     (作者為台大經濟系教授、國政基金會財政金融組召集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513329
名家-析論馬總統還原中國大陸地區定位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2-10 旺報 【邵宗海】

     馬英九總統2011年2月7日在府院新春茶會中,希望部會首長今後談到兩岸關係或政策時,依《中華民國憲法》架構,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原則,應稱對岸為「大陸」,不應獨稱「中國」。

     這段政策性的宣示,據稱是受到文建會主委盛治仁的提醒,對兩岸目前定位希望不要造成「兩國關係」錯覺的建議而引發。由於這涉及到多年來對「中華民國」定位不明的重新界定,也波及到中華民國目前治權所及的「台澎金馬」的政治定位,更是再一次對中共統轄下中國大陸地區的明確定位,當然引爆台灣內部的「統獨爭議」是可理解的。

     特別是對民進黨一向認為台灣與對岸中國是一邊一國的論述,馬英九的指示,除了有較重的挑戰與衝擊外,也有「正本清源」的意味。

     選戰布局與有感而發

     馬總統何以會在這個時刻,就如此斬釘截鐵的還原中國大陸地區的定位,外界有不少論調是認為他有意在選舉中的「戰略布局」。當然,台灣由於選舉相當頻繁,作為國民黨主席,馬的一舉一動,可能都會被外界賦予一種定格的解讀;另方面,馬也是2012年總統大選國民黨最有可能的出線人選,他的這段話與他尋求連任的考量放在一起來審視,也有其推論合理化的邏輯。

     不過,馬英九這次就這個定位議題發表談話,應該不是他刻意借這個場合來主動釋放政策。因為首先他是被動的就盛治仁的建議表示看法,而且有相當程度是「有感而發」,表示這種看法已埋藏他心中有一段時日。

     其次則是在此之前,馬英九有更多正式場合可表達這種政策觀點,根本不需在新春茶會上藉助透露方式來讓外界了解政府嚴正的立場。

     所以,嚴格來說,這項政策宣示有滿大成分本就是馬英九心裡頭大陸政策的定見。為什麼有如此定論,從下列三個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不難窺其原由:

     第一、將對岸正式稱呼定為「大陸」,是有法可據。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以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而言,對岸就是「大陸地區」;也是目前中共統轄下的「大陸地區」,但主權仍屬中華民國。馬英九是位「法律人」,堅守「尚未經過變動的法律條文」精神,一向是他的原則,也是他的個性。加上他尚身為中華民國的總統,要他說出與憲法規範背道而馳的說法,可能不在他可容忍的範疇裡。

     政策定見與回歸原貌

     第二、對對岸的定位界定在非國家層次,一向是馬英九堅定的認知。可能從他早期擔任行政院大陸工作小組執行祕書開始,經過陸委會副主委、研考會主委,參與過《國統綱領》的制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諮詢,甚至「一個中國意涵」文件的草擬,有極大的關聯。

     即使在1991年至96年的修憲階段,條文化中華民國在統一之前暫分「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的文字,也曾有當時擔任不分區國大代表馬英九參與的痕跡。

     所以2008年他就職之後,在接受墨西哥《太陽報》訪問時提出兩岸是「地區與地區之間的關係」,不是他要刻意跳脫陳水扁曾經高調唱出「一邊一國」的境界,而是他多年來的認知:認為將兩岸的定位回歸到它原來的面貌而己。

     第三、也是作者比較有揣測性的判斷,是馬英九這樣的說法,既符合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精神,也配合華府多年來一直要求「不允許兩岸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的底線。

     再對北京而言,它不會公開去迎合台北如此具「地位貶低」的說法,但比較起民進黨對它推崇為「中國」的稱呼,中共肯定還是會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考量下,默認馬英九的說法,畢竟那總是符合「一個中國的原則」。

     (作者是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澳門理工學院訪問學者)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99142
社論-對等稱呼 有利兩岸關係平順發展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2-09 中國時報 【本報訊】

     馬英九總統新春講話,特別要求各部會未來的公文書,一律要稱對岸為「大陸」或「中國大陸」,不能簡稱其為「中國」,避免產生「兩個中國」的主權混淆,也讓兩岸關係回歸憲法架構。這番談話,引起藍綠不同解讀,但這其實是兩岸關係最簡單的法律基礎,符合政府一貫政策應有的作為。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處境仍屬「國家未統一前」,因此分別以「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定位兩岸。而根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一條開宗明義就是「國家統一前,為確保臺灣地區安全與民眾福祉,規範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之往來,並處理衍生之法律事件,特制定本條例。」條例並明確定義台灣地區是指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政府統治權所及之其他地區,而大陸地區則是指「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至於處理兩岸事務的主管機關名稱則是「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從憲法到法律,從法律到機關,都非常明確的定位對岸為「大陸」,照常理,機關公文書形同法令,當然得依法而行,豈能自創名稱?馬總統重申政府立場,強調這是對現狀的描述,這個現狀從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制定、陸委會設置以來,即使歷經兩次政黨輪替,都沒改變。

     民進黨立委指責馬英九總統的宣示是矮化主權之舉,完全沒有道理。因為民進黨執政時期,當年的行政院長游錫?就在立法院總質詢時表明,要求各部會稱對岸為「中國大陸」或者「中共」,游錫?沒有其他選擇,既身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恪遵憲法和法律,就是他的職責。何況對岸稱我為「台灣」,我稱對岸為「大陸」,誰曰不宜?我們不否認北京當局的「治權」,但沒承認其「主權」,又何來矮化自己的問題?

     五都選舉之後,民進黨也熱烈討論新的兩岸論述。前民進黨主席、行政院長謝長廷提出「憲法各表」,回歸他過去一貫主張「憲法一中」。盡管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但也無法迴避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精神,處理兩岸事務。畢竟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一個中國」,這個「中國」在台灣就是中華民國,這是台灣內部對兩岸政策紛歧中的最大公約數。

     學者評論馬英九總統的宣示,認為是對大陸表達善意的做法,也有爭取中間選民的政治意涵,這兩種作用完全可以並行不悖。公文書是法律,是政府立場,官員在公文書,甚至國會備詢時,依法而行,稱呼對岸為大陸或中國大陸,基本上是重申了中華民國的立場,不否定中華民國「統一前」的各種政策作為,緩解大陸對台灣爭取主權作為可能導致獨立的疑慮;另一方面,政府堅守主權立場,也是對國人最負責任的做法,政府不會因為強化兩岸交流,而輕忽國家主權定位。

     對台灣而言,憲法理應如空氣與水,是國家存在的必需品,不必每天掛在嘴上宣示。但兩岸關係愈趨頻密,兩岸主權的歷史糾葛卻猶未解決,如果多一次宣示,多減少一些爭議,有何不可?就像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提出台灣七大利益論,只因為少說了一句「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竟引發學者質疑「違憲」,令人不可思議,馬英九以確定對岸稱謂這件其實非常簡單的「小事」,重申政府立場,也為賴幸媛緩頰。而賴幸媛事件,在目前兩岸交流全面開展,各部會都有機會觸及兩岸事務的情況下,可能會成為政府官員的共同問題。

     兩岸開放交流廿四年,民間往來愈趨熱絡,對於對岸的稱呼,從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當局、大陸、中國大陸、乃至中共,林林種種。民間並不會嚴格區分「治權」與「主權」的差異,政府也很難約束民間到底要用什麼名詞稱呼對岸,就像談到紀年,民間出版品早已常用西元紀年。但政府不同於民間,所有的公文書紀年還是得用「民國」,在處理兩岸事務與政策時,政府同樣得須依循法律基礎,才能在複雜的政治論述中,避免因為言詞誤用造成的爭議和困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96362
社評-簡稱大陸是撥亂反正必要之舉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2-09 旺報 【本報訊】

     馬英九總統日前在新春茶話會上要求各部會應稱呼對岸為「中國大陸」或簡稱「大陸」,公文書則禁止使用「中國」,以回歸憲法架構的兩岸定位。誠如馬總統所表示的,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我方不承認對岸政權、但不否認其對大陸地區的治權;在名稱使用上,不論從憲法或《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看,都不應稱呼對岸為中國,如此也才符合兩岸「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對等尊嚴的溝通與談判基礎。

     馬總統的發言,毫無疑問是合憲合法的,任何承認《中華民國憲法》的黨派都應該對之表示支持。

     然而,面對馬總統的這番言論,向來把「中國」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進黨立委仍然給予負面的評價,批評馬英九「自我作賤,虛國格化」,「失言、失格、失職」,「證明民進黨對馬總統沒有能力捍衛中華民國的質疑是正確的」。我們實在不懂民進黨立委的邏輯,為何回歸憲法的作法是「虛國格化」,是「變成中共國務院的發言人」。

     《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規定,「中華民國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同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二條則規定,「台灣地區」係「指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政府統治權所及之其他地區」,而「大陸地區」則「指台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只要相關憲法與法律條文沒有修改,而國民大會也沒有通過變更領土的決議,就完全不存在把「大陸地區」-這個中華民國的固有領土加以放棄,承認為另外一國領土的空間,如此,稱對岸為大陸,又何來踐踏國格可言?

     法律學者也早就指出,2000年4月20日最高法院的判例即已確定:將中國大陸視為中華民國管轄以外的地區明顯是違法的,該判例清楚指出「大陸地區猶屬我國領域,並未對其放棄主權。」

     事實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全稱就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多少年來,無數民進黨人根據這個法律進出中國大陸,從事觀光、經商、求學、甚至與官方、半官方單位交流等工作,難道這也是「自我作賤」?

     民進黨人的自我矛盾、逢馬/逢中必反,只讓社會大眾再次體認到該黨要面對現實、進行轉型調整仍是如此困難。但是,在綠營之外有一種聲音指出馬總統的要求雖然合乎憲法規定,但卻是政治智慧不足,「挑動國人最敏感的神經」,是「治絲益棼」,「無事惹塵埃」。這種說法,其實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歷史背景,那就是當年民進黨政府的正名運動。

     2004年9月24日,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在立法院回答沈富雄委員質詢時指出,各部會未來公文書一律以「中國」稱呼對岸,對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中國」。游揆此言一出,府院官員都表示此事未經討論,陸委會更在狀況之外。行政院發言人辯稱這只是政府內部文書的改變,兩岸間的文書認證或文書往來,仍依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當時的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則直指「公文書上的稱謂,應該以法律規定為依據」。時任總統府祕書長的蘇貞昌解釋說,對岸的正式稱呼「應以陳水扁總統的520就職演說為準」。然而,翻開陳水扁2004年就職演說,竟分別使用「北京當局」、「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等來指稱對岸。由此觀之,真正「治絲益棼」的,是當年大搞「正名」的民進黨政府。

     而游錫?當年這段正名發言前後,先是在過境美國時,以「中共要和美國對幹」一番話,引起軒然大波,後則提出以飛彈打上海的「恐怖平衡說」,凡此種種,徒然製造台灣、美國和大陸間的緊張關係,以及台灣內部的政治紛擾。

     回顧這段過去,就可以知道民進黨政客當年所謂「正名」所造成的紛亂,也更能讓我們理解馬總統今日「撥亂反正」的可貴與必要性。

     民進黨的正名運動,根本目標是為了「打造台灣國民意識」,透過潛移默化在民眾意識層面上確立「一邊一國」思想。我們期待在官員用語和公文書上的「撥亂反正」後,不但真正讓政府施政回到憲政法律軌道,讓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更為穩固,也能漸漸滲漏到民間社會,在庶民百姓的意識層面上重新拉近兩岸的距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96323
如何稱對岸才有尊嚴?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2-09 中國時報 【李英明】

     馬總統在和內閣的新春茶會中,要求各部會自即日起,應稱呼對岸為「中國大陸」或簡稱「大陸」,公文書不能再使用「中國」,以回歸憲法架構下的兩岸定位。馬總統這番「要求」,引起在野黨的批評,認為會造成我們的自我矮化;而網路上正反意見的討論也非常多。有關對對岸該如何稱呼,一直沒有個定論,這種現象從正面來說是反映台灣社會的多元化;而從負面來看,則是反映對兩岸關係定位認知的模糊和混亂。

     目前我們內部用來稱呼對岸的不外乎:「中國」、「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阿共」、「北京當局」、「阿陸」、「大陸」或直接稱為「對岸」。這些不同的稱呼,反映出我們內部對「兩岸關係各自表述」的複雜多元的價值認同現象。如果要期待我們內部對對岸的稱呼一致,就必須以我們內部的價值認同取向趨同為基礎;但以我們目前多元文化程度來看,這是不可能一蹴可幾的,必須還要有一個磨合的過程。但是從憲政主義的角度來看,以回歸憲法架構的途徑,將對岸稱為「中國大陸」或簡稱「大陸」,是目前我們政治生態擠壓下,尚具備「公約數」的一種作法。

     目前我們的憲法架構是「一中兩區」的架構,而《兩岸關係條例》就是遵循這種「一中兩區」的架構制定的;不管是依憲或依法來看,稱呼對岸為「中國大陸」或簡稱「大陸」是合憲合法的,沒有什麼「矮化」或「不矮化」的問題。或許有人會批評這種「一中兩區」的憲法架構早已不合時宜,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這種被有些人批評為不合時宜的「一中兩區」的憲法架構為什麼動不了,甚至連民進黨執政了八年也改不了它?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一中兩區」的憲法架構是維持兩岸現狀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說,是最重要的環節。

     就算這種「一中兩區」的憲法架構是「聊備一格」,但它還是兩岸維持現狀的穩定基石,動了它,改了它,也許就會捅出一堆問題,使兩岸關係出現動盪。而依照「一中兩區」的憲法架構,將對岸稱為「中國大陸」或簡稱「大陸」,這可以算是維持兩岸現狀穩定的一種做法。迄今,種種民調多顯示,維持兩岸現狀穩定,是多數民眾的期待,也是多數民眾對兩岸關係定位的價值認同取向,那麼凡是不違背多數民眾這種素樸期待的做法,應該都是可以理解或諒解的事情。

     憲法有其剛性的一面,也有其軟性的一面;會反映時代潮流和民意趨勢,如果將來憲法可以動得了,改得了,直接用兩國,或一中一台做為憲法框架;那麼,屆時如果依憲、依法,當然可以合憲合法的稱對岸為「中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而目前依憲法的「一中兩區」的架構,將對岸稱為「中國大陸」或簡稱「大陸」,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獲得某種形式的依憲而來的憲政尊嚴。至於對岸對我們的稱呼,好一點的叫「台灣當局」或「台灣」,包括對外的很多文書中則叫「中國台灣」;而如果我們要擁有自己的憲政尊嚴,我們可以自稱為「中華民國台灣」,這種稱法一方面可以符合憲法「一中兩區」的架構,另一方面也符合與對岸間「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原則。討論至此,我不禁要問:如果我們稱對岸為「中國」,而對岸稱我們為「台灣」或「台灣當局」,這樣會比較有尊嚴,或比較不被矮化嗎?

     當然,由於我們社會是多元的,在要求期待公部門對對岸稱呼統一的同時,也必須讓民間在社會自由地使用他們所喜歡的稱呼;而官方依憲對對岸的稱呼,能否變成約定俗成的稱呼,那就有待未來的形勢發展了。(作者為中華科技大學副校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96113
馬禁稱「中國」 早就指示過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潘家鑫 /文化大學教師(台北市)】 2011.02.09 02:28 am 
 
馬總統新春談兩岸關係,要求官員稱呼對岸「中國大陸」或「大陸」,公文書禁用「中國」,以回歸憲法架構的兩岸定位。

這讓人想起馬市長的一個小故事。新市府團隊還在磨合期,在某次的市政會議中,就有一位局處首長在做例行口頭報告時誤觸「禁區」。這可能是因為執筆的業務承辦人政治敏感度不夠,直接引述某日報報導有關兩岸城市交流的議題,稱對岸為「中國」。就在報告的首長及在場官員們,都還未察覺問題的嚴重性時,會議主席隨即打斷發言,提醒這位首長,中華民國的官員不會稱呼對岸「中國」,應該稱呼對岸「中共」或「大陸」,雖然這位首長當場有解釋,但此事也可能是之後轉調幕僚職務原因之一。

從這段陳年往事看來,馬總統在新春座談對於對岸稱呼的指示,並不是突發奇想,而是反映出馬總統對於一個中國與兩岸關係的意識「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唯一改變的是,因兩岸互動的密切,不再稱呼對岸「中共」;至於,此事對於政府官員們的啟示則是職場名言:「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94601
總統府:不稱中國 回歸憲法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 2011.02.08 06:31 pm 
 
馬英九總統昨在新春茶話會宣示,未來政府機關文書提到海峽對岸時用語不稱中國,應稱中國大陸或大陸,民進黨對此批評是矮化主權。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上午表示,民進黨的邏輯荒謬不通,馬總統的宣示是回歸中華民國憲法,是依憲法鞏固中華民國主權。

羅智強表示,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11條針對兩岸關係明定,「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間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得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稱對岸為「大陸地區」或「大陸」乃憲法明定用語。

他說,民進黨執政八年,也未主張將大陸委員會改為中國委員會,黨主席蔡英文曾擔任大陸委員會主委四年。民進黨難道對中華民國憲法與法律矇昧無知?蔡英文對曾擔任的陸委會主委身分,難道也認為是矮化主權?

羅智強表示,馬總統在新春茶話會的主張,是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堅持國家主權、捍衛台灣尊嚴的宣示,只有回歸中華民國憲法,才能鞏固主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94600
不稱中國 蔡英文:限縮主權保守解釋法規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2-08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黃悅嬌】

    馬總統表示,政府公文書不應稱海峽對岸為中國,是回歸憲法及法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反駁,兩岸關係制度只是政府體制與法規的一部份,馬總統拿來做為中華民國的主權基礎十分荒謬。

    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說明,馬總統要求政府機關公文書不應稱呼海峽對岸為中國,是回歸憲法及法律,舉出民進黨執政、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時期,也未要求修法將大陸委員會改為中國委員會,反駁綠營矮化主權批評。蔡英文強力反擊。

    蔡英文抨擊,馬總統一再以限縮、保守、退步方式來解釋現行法規結構,一再自我限縮主權,難怪台灣的主權地位愈來愈模糊,很多國家對於我與中國的關係也愈搞不清楚,把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對國家主權造成很大傷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93771
回應九二共識? 民進黨:年後再說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鄭宏斌/台北報導】 2011.01.22 03:21 am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廈門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張銘清來台,呼籲民進黨應對「九二共識」做出具體回應,民、共雙方才有對話空間。民進黨昨未正面回應,發言人林右昌表示兩岸政策部分,將等過年後智庫正式運作,再向社會說明。

去年五都選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將成立智庫研擬兩岸政策。對於張銘清的喊話,林右昌表示,智庫將在農曆年過後正式運作,針對兩岸政策做進一步探討,並凝聚黨內共識,到時再向社會大眾說明。

林右昌指出,民進黨今天將召開全國黨代表大會,討論黨內初選提名機制,接下來還要處理立委與總統提名的相關事宜,對於兩岸政策,現在也同步在進行,「但不一定在這樣的時間點提出」。

林右昌強調,民進黨很重視兩岸政策,不管在政治或經濟領域,一定會提出清楚、被社會認同接受的主張。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36435
張銘清:民進黨要對話 先認同九二共識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陳思豪/台北報導】 2011.01.22 03:21 am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昨天在台北指出,民進黨到現在還不認同「九二共識」,如果民進黨真的要和大陸對話,必須對「九二共識」有正面的表態,民共兩黨才可能對話。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上周在北京與大陸全國台企聯主要台商會面時,明白指出如果「沒有九二共識、沒有反對台獨」,兩岸一切既有的交流成果都要重新來過,這點也是當前大陸對台政策的主要基調。中共國台辦主任王毅日前在桂林兩岸關係研討會中,提出今年兩岸關係的「穩中求進說」。

張銘清昨天在台北出席一場活動的這番說法,向民進黨提出民共兩黨明確的對話前提。

民進黨有意透過智庫和中共進行交流,張銘清說,他注意到民進黨這個智庫了。他也強調,在台灣不管是什麼政治人物或政黨,都不可避免要與大陸發生關係,過去兩岸隔絕、僵持,不利兩岸同胞,因此民進黨的領導人有意與中共對話,這點應該予以肯定。

張銘清指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對話基礎恐怕會有問題,「大陸方面之所以和國民黨有這麼多交往和發展,是因為雙方有共同的政治基礎,就是認同九二共識,反對台獨。」

但他還是肯定兩岸目前的進展,他認為兩岸都不是「匪」,大家已經脫離對罵、喊話的年代,這幾年交流越來越密集、頻繁,他認為未來可以向美國總統歐巴馬所說的,進行政治、經濟多面的交流。

為了避免發生類似之前的衝突情況,張銘清這次參加活動有在五、六位安全人員陪同。他表示,自己來台灣已經五次了,每次都看到兩岸之間有進步,從過去隔海對罵、喊話、雙方各說各話,一直到今天的交流對話,這樣的過程是必然的,「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過去做了些傻事,現在覺悟了,在辛亥百年時,應該要好好反思過去走過的路,學習對方的經驗來優勢互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36428
頁/共11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